免票两年揽客1700万,突然宣布30元门票,却又临门反悔免费继续!青岛明月山海间,这个以“仿古夜市”定位的景区,为何上演这样一场出尔反尔的戏码?是自信过头还是无奈之举?收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隐忧和挣扎?1、
从免费狂欢到收费翻车:一场逻辑不通的跌宕大戏
说起明月山海间,它原本就是靠“免费入园”打出名气,从2023年开业到现在,成功吸引1700万游客,这份答卷不可谓不亮眼。可是,这个景区的问题也很直接:面积不大、项目单一、本质就是个仿古小吃街,连青岛本地人都评价“一次过足瘾,再去不值得”。▲明月山海间
就在游客们以为这片免费打卡地能继续维持“不花钱遛弯”的状态时,1月19日景区突然宣布收费,每人30元门票,还附赠“消费抵扣券”。结果没几天又改口说收费延期,原因居然是收费点没弄好。到了1月25日,更夸张的反转来了:景区宣布“继续免费”!不少人调侃:门票政策改得比天气还快。
这波操作让人抓狂的地方就在于,景区前期喊着“控制人流、提升品质”的收费理由根本站不住脚。30块钱门票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还是景区只是想借春节赚一波快钱?这一连串的“翻车”,让人怀疑其运营团队到底有没有明确的战略思路。2、
收费的死局:明月山海间不是大唐不夜城
把目光放宽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许多文旅项目在收费这件事上踩了不少坑,尤其是类似明月山海间这种仿古街区。本质上,它和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有着相似的商业模型,但明月山海间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吸引力。地理劣势是硬伤:位置偏远,要从青岛市中心坐1小时地铁才能到,周边开发也没完全成型。这样一个交通不便、规模有限的地方,对青岛本地人和外地游客的吸引力都很有限。▲明月山海间
内容乏味是根本:景区核心亮点几乎没有,所谓的表演、灯光秀等活动还停留在普通水平。游客看一次新鲜,下一次就不会来了。
相比之下,大唐不夜城是靠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夜经济把人留下来,而且还完全免费入园。就像网友说的,“人家西安大唐不夜城都不敢收费,你青岛明月山海间凭什么?”事实证明,收费30元,对明月山海间来说,不是补救漏洞的办法,而是加速凉凉的催化剂。3、
明月山海间的未来:如何从“鸡肋”翻盘?
明月山海间的未来会怎么样?从现状看,景区的定位、运营模式、商业模式都需要彻底梳理,否则收费与否都只是在“凉凉”的路上加速。仅靠仿古建筑和小吃街显然撑不起一张30元的门票。景区需要挖掘更深的文化内核,比如可以结合青岛海洋文化,推出独特的文化演艺节目,把现有的“美人鱼表演”和“打铁花”等表演升级为标志性活动,形成核心吸引力。▲明月山海间的美人鱼、打铁花表演
现有的小吃摊价格贵、没有特色,难以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景区可以试试与青岛本地优质品牌合作,打造“限定IP小吃”或特色文创,让游客觉得“花钱值得”。30元的门票定价显然脱离了实际情况。不如从低价策略切入,比如10元以内,同时继续用门票兑换抵扣券的方式引导消费,让游客在心理上觉得“门票不贵,还能花得值”。如今的旅游市场,靠的不只是风景和项目,还要学会通过社交媒体讲故事。如果能策划一些与游客互动的营销活动,比如“夜间摄影大赛”“仿古角色扮演体验”等,吸引年轻游客主动打卡、分享,景区或许还有希望逆风翻盘。明月山海间这次“免费、收费、再免费”的大戏,既是一次管理失误的典型案例,也揭示了当前文旅行业在消费降级背景下的现实困境。想要突围,它必须摆脱单一的“小吃街”标签,找到独特的价值点。收费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让游客觉得“值”,这才是未来运营的关键所在。否则,这样的“仿古景区”,注定只能成为短命的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