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荣老板欧宗荣,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当这一消息刷爆朋友圈时,地产圈彻底炸开了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他还能回来吗?毕竟,这位福建莆田出身的房企大佬,曾经叱咤风云,带领正荣地产冲进千亿房企俱乐部。当年福州拍地的“三兄弟”,一个“跑路”,一个“陨落”,一个“退市”,如今,轮到了正荣老板欧宗荣。这次因围标案被抓,地产界的饭局又多了不少谈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切的起点,居然和十多年前福州的一块地有关。当年那场所谓“围标”风波,如今随着反腐风暴卷土重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个从市政工程起家的地产大佬,终于被秋后算账。1、
十年前的地块旧事,终于翻篇?
事情要从一块地说起。2010年,福州五四北泰禾广场地块拍卖,这块地吸引了包括泰禾、正荣、明发等一众闽系房企参战。按理说,大家公开竞价,价高者得,天经地义。然而,坊间流传的是另一套剧本:几家房企“结拜”,打着“兄弟齐心”的旗号,来了一场“围标”。
结果,泰禾拿下这块地,总价8.91亿元。彼时,正荣和明发“默契退场”,算是功成身退。然而,这块地后来并不太平:泰禾高举高打,斥巨资开发,但随着泰禾集团债务危机爆发,五四北泰禾广场成了烫手山芋。2024年,这个项目两度流拍,最终由象屿集团接盘。本以为,这段历史会随着泰禾的落幕被埋藏。没想到,反腐风暴将它重新拎了出来。这次调查牵扯到当年福建副省长、后来调任福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的苏增添受贿案,而正荣的欧宗荣和泰禾的黄其森都在“围标名单”中。十年过去,这把“火”终于烧到了欧老板身上。2、
欧宗荣的地产江湖,起伏如同过山车
欧宗荣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他从福建莆田的小地方起家,1998年创立正荣集团,初期从事市政工程,后来转战地产行业。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福州的一块住宅用地。彼时,他以低价拿地,高效开发,再以适中价格售出,迅速积累资金。
随着市场高歌猛进,欧宗荣也开挂似的狂奔。他的打法是典型的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短时间内做到了千亿规模。2016年,正荣地产销售额突破千亿,跻身全国地产20强。欧老板也因此登上胡润百富榜,身家最高时达360亿元。然而,他的“闪电战”模式注定难以持久。2019年,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正荣的债务隐患暴露无遗。2022年正荣首次违约,接着是大规模资产出售和裁员潮。到2024年,正荣年销售额缩水到67亿元,昔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更耐人寻味的是,欧宗荣虽低调,却不乏争议。他和弟弟欧宗洪(融信创始人)同属“莆田欧式三兄弟”,两人在地产界各自为战,从未报团取暖。兄弟关系虽疏远,但命运却出奇相似:融信和正荣如今都陷入困境,兄弟俩从高光到失意,堪称地产界的“兄弟连”。3、
从围标到危机,地产大佬的“教科书级”翻车案例
欧宗荣被抓,无疑为地产圈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落幕,更是高杠杆、高风险模式的一次清算。在那个房地产黄金时代,房企为了拿地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围标、关系网、权力输送是公开的秘密。正如这次福州的地块案,几家房企联手“配合”,压低价格成功拿地,看似皆大欢喜,却埋下了隐患。如今监管趋严,曾经的“潜规则”成为违法犯罪的铁证。对其他房企来说,这无疑是个震慑信号:过去的灰色操作,迟早会有清算的一天。从正荣到泰禾,崛起靠的是高杠杆,而覆灭也因高杠杆。短期内快速扩张固然能让企业抢占市场,但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整个体系就会崩溃。以正荣为例,2024年资产负债率接近80%,境外债务高达39亿美元。在融资渠道收紧的情况下,这样的负债水平几乎是自毁长城。欧宗荣的故事,也是整个地产行业从粗放到精细的缩影。过去靠高周转、疯狂拿地的模式已不再适用,如今政策调控下,房企需要回归本质:关注产品品质、注重财务健康。而这一转型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欧宗荣的落幕,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时代的缩影。从莆田到全国,他书写了地产圈的财富神话;从巅峰到被捕,他也成为行业乱象的警示。十年前的围标,十年后的秋后算账,说明一个道理:别以为时间会掩盖一切,风暴总会来临。正荣之后,谁会是下一个?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地产人深思。或许欧宗荣的经历能给行业留下一个答案:机会主义者终将败给规则,只有拥抱阳光的企业才能在风浪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