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爆雷将成常态?文旅巨头深陷泥潭,青岛上演“草皮闹剧”!

楼市   2025-01-19 23:24   山东  
40年前,华侨城用“锦绣中华”打响了文旅地产的第一枪,曾是行业的“神话制造机”。如今却因三年亏200亿、子公司债务违约、深圳大本营项目长期停工,被推上风口浪尖。昔日的央企巨头,如今为何落得频频爆雷的地步?青岛即墨华侨城欢乐荟的“草皮闹剧”又揭示了什么真相?

▲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1、

 从神坛跌落:华侨城为何陷入泥潭? 

模式失灵,“文旅+地产”成过去式

华侨城的“旅游+地产”模式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借主题公园反哺地产,实现了持续增长。然而,随着文旅市场饱和、消费升级乏力,文旅地产的神话难以为继。华侨城的亏损从2022年开始扩大,连续三年达到近200亿,足见其传统模式已难以维持。

管理失误与盲目扩张

华侨城的版图曾经覆盖全国,但“盲目撒网”带来的却是资金链紧绷和项目运营不善。云南、江苏、无锡等多个项目巨亏后被挂牌出售,青岛华侨城欢乐荟等项目更爆出“草皮造假”的尴尬事件,暴露出管理混乱的问题。

青岛华侨城欢乐荟,爆出“草皮造假”事件

政策与市场“双杀”

房地产行业下行,文旅地产尤为艰难。在严控房企融资与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双重夹击下,华侨城在土地和资产上投入的大量资金难以变现,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华侨城实业曝出债务违约

2、

 从神坛跌落:华侨城为何陷入泥潭? 

草皮事件:验收的假面舞会

去年11月,青岛即墨华侨城欢乐荟项目,为了通过绿化率验收,不惜在硬地上铺草皮充数,验收后又撤回“假草皮”。这一操作不仅是对政策的敷衍,更是一场对购房者信任的嘲弄。事件曝光后,开发商以“绿化率无硬性需求”为托词,反而暴露了文旅项目运营的现实窘境。

摆烂背后的“代价转移”

青岛欢乐荟原本是华侨城的重点项目,但“草皮事件”表明其资金已难以为继。华侨城近年来多次转让项目资产,且优先选择“高亏损、低价值”项目,青岛项目被边缘化成为一种必然。

文旅地产不同于普通商品房,商业属性要求长期运营。而华侨城频频出让文旅项目股权,实质是通过“卖身求生”将运营压力转嫁出去,导致项目开发陷入无限拖延。

3、

 央企“爆雷”后的楼市余震:房地产的最后底牌? 

国企信任危机:神话破灭的蝴蝶效应

央企、国企在楼市中曾是“定海神针”,购房者普遍认为“有央企背书,项目不愁”。华侨城的“爆雷”让这一铁律被打破,购房者的信心将进一步流失,对楼市回暖形成阻力。

资产处置潮的隐患

从出售上海宝格丽酒店到青岛项目摆烂,华侨城的“卖卖卖”策略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若其他央企房企效仿,未来或将迎来一场资产大甩卖潮,楼市的资产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形成恶性循环。

文旅地产的未来:一地鸡毛还是重生契机?

华侨城的困局是整个文旅地产的缩影。曾经依赖于“旅游+地产”的巨头们,如今不得不面临政策、市场和资金多方考验。未来,文旅地产要么转型高端服务,要么成为楼市淘汰赛中的弃子。

华侨城大厦
神话破灭后的楼市新秩序

华侨城的“爆雷”标志着央企房企不再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无论是文旅地产还是传统楼盘,这一事件都将引发更广泛的反思。未来的楼市,信心重建恐怕比项目复工更加重要。

楼市TIME
坐标青岛,聚焦楼市热点。wx:9910174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