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认识鸟?(项丽敏最新散文集《住在鸟的旁边》节选)

民生   2024-12-05 09:10   安徽  


在我对身边的鸟类开始观察之前,所有的鸟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雀子”,所有的鸟鸣也只是鸟鸣,它们是没有曲目名称的,而我对鸟鸣的区分也很简单,“好听的”与“吵闹的”。


开始观察鸟类的这两年,除了观看、拍摄,就是聆听,通过聆听去认识那只歌唱的鸟。当我走进野外,仅凭听觉就能辩识出现在身边的是哪几种鸟,并能在心里分别叫出它们的名字时,就有一匹名叫“快乐”的骏马扬鬃奔跑过来,蹄声哒哒。



为什么要认识鸟?为什么一定要花费工夫去知道它们的名字?


如果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会说,之所以想要去认识,是因为我对这事感兴趣,因为这件事吸引我。我不知道这兴趣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从我第一次有听觉就开始了。至今记得幼年生活过的偏僻村落,夜里醒来听到的鸮鸣,那声音让我体验到生命最初的恐惧;也记得跟随身为乡村教师的母亲走过的崎岖山路,陪伴在侧的野鸟欢唱清亮如泉,溅起的浪花一波一波涌入母亲和我的怀里。



我还想通过认识周围的鸟类,了解身处之地的自然环境。我认识的不止是鸟,而是认识与我同样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人类与鸟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它们的族群在减少,生存遭到威胁,也将预示着人类在这片土地面临生存危机。


当我对身边的鸟类一无所知、视若无睹的时候,是不会在情感上与鸟类产生连接的,人的情感只会给与人所关注的事物。我曾关注过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太平湖,关注过湖滩低处的野草、花朵、露珠与昆虫,遇见时会蹲下来,用相机微距拍摄它们,再用文字记录下这样普通又具有神性的时刻。


当我关注什么的时候,什么就是存在的、重要的。


近两年我的关注点聚焦在居所附近的鸟类上,自然就会站在鸟类的立场,想要去保护它们,去维护它们在这片土地的生存权。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而保护鸟类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河流的洁净、土地的肥沃和山林植被的繁茂。


当我写到“土地”这个词时,是有些心痛的,因为我们人类的贪婪,正在加速土地的消失。当良田里生长的不再是庄稼,而是混凝土的高楼,那些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的鸟类将何以为生?


而鸟类的命运,也正是我们——居住在这片土地之上人类命运的隐喻。



作品简介:

本书是一部生态文学作品,也是一部鸟类观察散文集。

作者延续了她的自然写作风格,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居所附近日常所见的飞鸟做出细致的观察与描写。

当读者进入阅读,就是跟随作者开始了从春到秋的观鸟之旅,在旅途中打开视觉与听觉,聆听让绿野放光的生命之歌,感受地球的律动。


作者简介:

项丽敏,自然写作者,曾长期生活在皖南太平湖畔,现居黄山北麓的浦溪河边。已出版《临湖》《山中岁时》《浦溪河的一年》《像南瓜一样活着》等十余部作品集,多次获得安徽省政府(社科)文学奖。



新书《住在鸟的旁边》上市,各大电商网站(当当、京东、淘宝)均有销售。


作者手中有少量签名版,有意购买的朋友可在本文末尾以喜欢作者的方式支付购书款68元(含邮费)以留言的方式给我地址和手机号

与鸟同在,与万物共生🕊🌳

项丽敏的山中岁时
自然写作与摄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