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横跨多洲帝国

文摘   2024-05-26 22:52   四川  

本篇主要是探索历史上存在的多个跨越多洲的帝国,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分析。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古典时期、殖民地时期、后殖民地时期。

古典时期

古典时期的横跨多洲的帝国基本上通过骑兵作为征服工具,通过骑兵征服各个地区,实行统治和治理,但是由于交通工具本身的不便捷性,使得马上得天下易,马上治天下难,最终也只能落地个分崩离析的结局。

先从波斯说起,波斯这个时期建立的帝国。公元前559年居鲁士大帝统一古波斯部落,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大帝并于公元前553年—前550年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王国,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君主制帝国,前547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了当时小亚细亚西部的吕底亚王国,使得阿契美尼德王朝崛起,前546—前540年,居鲁士大帝向东武力入侵征服了帕提亚、阿利亚、巴克特里亚、德兰吉亚那、格德罗西亚、阿拉霍西亚、马尔基安娜、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索格狄亚那)、乾陀啰、克兰斯米亚等地区。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迦勒底帝国首都巴比伦,终结古巴比伦文明,使得波斯成为当时古代西亚唯一的文明中心,但是不幸在前529年出征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中亚河中地区锡尔河谷地的马萨革泰人的战斗中身亡。居鲁士死时,波斯帝国的东部和东北部疆域已经包括阿姆河两岸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中国史书先后称为“大夏”、“吐火罗”)和花剌子模,由居鲁士之弟巴尔迪亚统治。居鲁士之子冈比西斯登位后,继承父志继续扩张。以后的波斯帝王一再发动对东方塞种人的征伐,把疆界推过阿姆河,到达锡尔河两岸。波斯帝国将其国土划分为20个郡,各郡每年向中央缴纳一定的贡赋,其中有7个郡在中亚:例如第7省辖兴都库什山脉以南之犍陀罗地区,第12省辖大夏,第16省辖帕提亚、花剌子模及粟特(索格迪亚纳)。波斯帝国最东方的据点在与中国新疆相邻的、中亚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波斯人在该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鲁士城。

到了冈比西斯二世时代(前529—前522年)则最终于前525年征服古埃及后王朝。大流士一世时期,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流士在前521年挥军东征印度河平原,纳入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治下,西面则出兵多瑙河三角洲、色雷斯、马其顿王国、古希腊,但却因马拉松战役(前490年)之失利而功败垂成(前499—前449年的希波战争)。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前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可惜最终未竟全功。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也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世界性帝国。

这个时期,希腊化的马其顿开始崛起,先后统一希腊半岛,而后向东与波斯就行战争。公元前355年,毗邻马其顿的中希腊发生城邦混战,弗西斯因财政紧张,竟洗劫了希腊人的圣地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腓力借机南下,控制了希腊中北部地区,马其顿的崛起使一些与北希腊有利益关系的城邦感到了威胁。雅典四方串连,组成反马其顿联盟,一度使腓力的扩张企图受挫。事后雅典人在坚决反马其顿的政治家德摩斯提尼的倡导下把观剧津贴用于军事开支并令富人分成若干捐献组,负责造舰。雅典成为希腊人反马其顿侵略的中坚,但在雅典人中也有一部分人希望借腓力之手摆脱遍及希腊的城邦危机,把战火引向波斯。这种看法的代表是修辞家伊索克拉特,他曾多次上书腓力,对腓力思想有很大影响,但主导雅典政策的仍是抗战的思想。公元前338年夏,马其顿军与以雅典、底比斯军为首的反马其顿联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联军惨败。战后,希腊各邦被迫承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只有斯巴达保持了自己的尊严,拒绝参加腓力在科林斯主持的希腊和会。科林斯大会满足了希腊大奴隶主的要求,确立了马其顿的统治秩序。各邦禁止互相攻伐,各邦被内部禁止重分土地,没收富人财产,取消债务,不准为政治目的解放奴隶。马其顿军于会后驻希腊各战略要地,以保持自己的统治。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派来的刺客杀死在他女儿的婚礼上。亚历山大,腓力二世的儿子,当年年仅20岁就继位了,并以权谋和武力镇压了希腊人反马其顿运动,举义的底比斯被毁灭,公民或被卖为奴,或被处死、流放,土地则被分割予它邦。马其顿国内的政敌也被悉数清除。在希腊的一片喧哗声中,亚历山大恢复了统治,并于公元前335年组建起一支由3万步兵、5000骑兵构成的东征军,在第二年初春渡过赫沦斯滂海峡,开始了历史性的希腊化征程。

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亚历山大率领35000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了远征东方的行动。此时的波斯正值大流士三世统治,内政腐败,危机四伏。马其顿军与波斯军在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库斯河畔展开首次会战,大胜(格拉尼库斯河战役)。随后马其顿军轻取整个小亚细亚。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率军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打败了大流士三世亲率的10万余波斯军,俘虏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伊苏斯之战)。接着,亚历山大向南进军叙利亚和腓尼基,又派手下大将攻占了大马士革,从大流士的军械库里获得大量战利品。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切断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埃及,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军插入两河流域北部,10月同号称百万的波军决战于高加美拉。在交战中,大流士三世弃阵逃跑,致使全线崩溃,波斯从此丧失抵抗能力(高加米拉之战)。马其顿军占领波斯都城巴比伦和苏萨,缴获无数战利品。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通过波斯波利斯战役突破波斯山口,占领波斯波里斯,获12万塔兰特巨资,并焚烧在巴比伦、苏萨、波斯波利斯和埃克巴坦各波斯王宫以示报复,波斯帝国至此灭亡。不久,亚历山大又沿里海东进,穷追大流士三世。进入安息前获悉大流士三世被其部下所杀。但他并未因此止步,于公元前329年穿越现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兴都库什山(与中国新疆的帕米尔高原相接),直至中亚锡尔河一带。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离开中亚,经过开伯尔山口,南下侵入印度,企图打到“大地终端”。他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筹备远征阿拉伯半岛时突然病亡,时年33岁。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都被反对党杀死。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四个希腊化的国家:马其顿、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埃及与叙利亚。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了托勒密王国,塞琉西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王国。罗马现在还处于共和国时期,为了跟迦太基争夺西西里岛,罗马发展了海军,后面由于迦太基与罗马的持续战争,虽然最后罗马战胜,但是迦太基的汉尼拔门占领西班牙,想以西班牙为跳板从内陆进攻罗马帝国,但由于迦太基商人的属性,使得未能与罗马决战,最后功亏一篑。罗马共和国末期,社会形势极为动荡。公元前44年,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遇刺身亡,遗嘱指定屋大维为其继承人。时年19岁、身在希腊阿波罗尼亚军中的屋大维获悉后,立即行军回到罗马。此时的罗马正掌握在谋杀恺撒的共和派元老布鲁图与卡西乌斯手中。屋大维设法与恺撒的同僚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盟,史称后三头同盟。三人开始清理元老院异端,百余名元老和上千名骑士被杀。安东尼与屋大维率军追击已经逃往东方的布鲁图与卡西乌斯。公元前42年,布鲁图与卡西乌斯在腓力比之战中兵败自杀。屋大维返回罗马,安东尼则前往埃及,与恺撒的情人、埃及托勒密王朝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结盟。至此,罗马西属屋大维,东属安东尼。罗马共和国后期的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古罗马文明由此进入帝国时代。公元2世纪安敦尼王朝时期(公元96年-公元192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公元395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实行东西分治,从此罗马帝国再未统一。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历史进入了中世纪。公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直至1261年才收复),自此东罗马帝国一蹶不振,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图拉真在位时(98年-117年),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戴克里先称帝后,将元首制改为真正的君主制。293年,戴克里先开始实施“四帝共治制”。395年,狄奥多西一世于米兰去世,他将帝国再次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分给长子阿卡迪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476年,蛮族将领奥多亚克反叛欧瑞斯特,废黜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宣称效忠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将西罗马帝国的权力转让给东罗马帝国,至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成为了罗马帝国实际意义上的继承者。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1460年,东罗马帝国在摩里亚的领土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461年,奥斯曼帝国灭亡特拉布松帝国。

罗马帝国解体为东、西罗马后,东罗马已经无力维持在埃及预计叙利亚的统治,勉强维持住小亚细亚以及巴尔干半岛为其统治核心,阿拉伯半岛这个时期由于伊斯兰的兴起,使得这个新型的宗教成为阿拉伯半岛游牧民族新的精神纽带,成为其对外征战的动力原因之一。

从6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以及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连年战争,使得原先的波斯湾-红海-尼罗河的商路无法通行,商人们改走更为安全的,通过阿拉伯半岛的陆路。麦加地处这个商路中段,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其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使圣地麦加成为一座繁荣的商业城市。穆罕默德在610年开始以安拉使者身份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最初在亲朋中秘密传教,613年后在麦加公开传教,号召人们放弃原有信仰,皈依安拉。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雅特里布城。伊斯兰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吉拉”。雅特里布亦因穆罕默德的到来而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简称麦地那。630年初,在半岛上的伊斯兰教势力日渐巩固后,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大军兵临麦加城下,双方缔结《侯德比耶和约》达成妥协。麦加贵族被迫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穆罕默德承认麦加是伊斯兰教圣地。从此,麦加成为阿拉伯宗教中心。自此,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开始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阿拉伯帝国形成之后,作为先知继承者的哈里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满足阿拉伯人对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扩张运动。在鹰旗旗帜下,沙漠中的阿拉伯人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世界的行动。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边疆,他们不断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帝国,极盛疆域达1340万平方公里。

635年,哈里发的军队同时对拜占庭和波斯萨珊帝国(226—651年)展开了进攻。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在科普特人(Copts)的支持下获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642年,哈里发成为亚历山大的主人,整个埃及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历经626年,主要有四大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和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两个世袭王朝。9世纪后半叶起,阿拔斯王朝进入分裂和逐渐衰落时期,各地封建主或总督拥兵割据。1258年,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被旭烈兀攻陷,末代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绥木被杀,阿拉伯帝国灭亡。

前面几个帝国不是兴起于地中海,就是新月沃地附近为核心成为新的帝国起源,建立横跨亚非欧的帝国,但是兴起于蒙古高原的蒙古帝国打破了这种途径。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率军征讨篡夺西辽帝位的乃蛮部人屈出律,在撒里桓(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将其擒杀。西辽灭亡。1219年,铁木真亲领20万大军西征,分四路进攻中亚强国花剌子模,于1223年基本占领了花拉子模的大部分领土。1225年,成吉思汗命长子术赤镇守该地,在各城设置达鲁花赤,随后返回漠北。在西征花拉子模同时,成吉思汗于1220年派哲别和速不台率三万蒙古军追击花拉子模苏丹阿拉乌丁•摩诃末。摩诃末一路逃亡里海中的一个小岛上,在此病逝。摩诃末死后,哲别和速不台率领的蒙古军继续在西波斯、高加索等地转战,于1221年至1222年间扫荡了高加索南北地区。在击败格鲁吉亚(谷儿只)后,蒙古人越高加索山,进入钦察草原,对阿兰人、钦察人,以及南斡罗思人发起攻击,于1223年5月的迦勒迦河之战大败钦察、斡罗思联军,杀死斡罗斯王公六人。随后横扫东欧草原,一度夺取热那亚共和国控制的黑海港口苏达克。1224年,蒙古军沿里海、咸海北岸返回蒙古草原,途中打败了卡马河流域的保加尔人,征服了在乌拉尔河以东、咸海以北游牧的康里人。1226年,成吉思汗亲征,大举进攻西夏,自漠北南下,接连攻占沙州(今甘肃敦煌西)、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等地,进围中兴府。1227年,夏末帝李晛投降,西夏灭亡。窝阔台即位之初,于1229年派绰儿马罕率军远征波斯,彻底消除了花刺子模帝国的残余势力,并劫掠了迪亚巴克尔(今土耳其东部)、美索不达米亚、埃尔比勒(今伊拉克北部)、起剌特等地。此后,蒙古人在西亚的势力范围延伸至小亚细亚中部,直接与东罗马帝国毗邻。窝阔台继位后,再次大举侵金,初期一度败于金军。1231年,蒙军出征高丽,1232年迫使高丽称臣。1233年,蒙古灭辽东的割据政权东真国,联合南宋包围蔡州,1234年破城,灭金朝。1237年蒙军占领莫斯科,1240年攻占基辅。1241年,蒙军兵分两路蹂躏波兰、匈牙利,在里格尼茨战役全歼波兰、日耳曼联军,赛约河之战歼匈牙利军六万,前锋一度抵达维也纳近郊。至1259年蒙哥去世时,蒙古帝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亚欧大陆地域。蒙哥死后,帝国有效的统一局面告终,逐渐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出自“黄金家族”,在分裂早期仍奉元朝皇帝为宗主。

蒙古帝国的西征间接造成阿拉伯帝国的灭亡,同时也给新型势力带来了空间,如原来游牧于中亚的奥斯曼部落。

奥斯曼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初居中亚,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

1290年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一世继位,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1299年,土耳其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土耳其国家的雏形。1326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继位后,改称总督,建立了常备军,吞并了罗姆苏丹国之大部分地区。1354年,土耳其奥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利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1360年奥斯曼君主穆拉德一世继位后,向东南欧扩张取得决定性的进展。1362年,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占领拜占廷帝国重镇亚得里亚堡,并改名埃迪尔内,定都于此。1371年,他打败了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诸侯,继而将其吞并,军队迅速扩大。1387年,穆拉德一世攻陷马其顿中心城市塞萨洛尼基。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继亲率8万大军进攻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于5月29日攻克,并迁都于此,拜占廷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自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塞利姆一世在位时,对内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建设,对外致力于向东及向南扩张,于1514年查尔迪兰战役击败了塔赫玛斯普一世治下的波斯萨非王朝,取得了阿塞拜疆的部分地区。1543年,奥斯曼海军占领神圣罗马帝国的尼斯。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奥斯曼帝国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海雷丁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是1699年《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扩张的停滞,到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1922年,凯末尔击退欧洲势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

殖民地时期

进入大航海时期后,先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作为开端,后面又有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沙俄等的加入,通过海洋作为纽带,以船只作为工具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殖民地时期的横跨多洲帝国,但是由于殖民地宗主国基本上以殖民地作为工业品的倾销地,使得殖民地也最终分崩离析。

1402—1521年,阿拉贡王国、勃艮第王国和葡萄牙王国是西班牙日后成为帝国的模范。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环球探险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路线从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摧毁了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和玛雅文明,并对美洲大片领土宣称主权。一时之间,凭著其经验充足的海军,西班牙帝国称霸海洋;凭著其可怕、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Tercio),它主宰欧洲战场。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皮埃尔•维拉尔称之为“演绎出人类历史最非凡的史诗”,西班牙在16世纪至17世纪间经历其黄金年代。西班牙与敌对国家持续斗争,引起领土、贸易和宗教冲突,都使得西班牙国力在17世纪中叶开始下滑。在地中海与奥斯曼帝国战事频繁;在西欧,法兰西殖民帝国逐渐崛起并威胁西班牙的霸权;在海外西班牙首先与葡萄牙帝国竞争,后来的对手还包括大英帝国和荷兰殖民帝国,而且英、法、荷三国支持海上抢劫,西班牙过度动用军力、政府贪污渐趋严重以及军费导致经济停滞,最终导致帝国的衰落。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使西班牙失去在低地国家的剩余领土,结束其欧陆帝国的历史。西班牙帝国,又称西班牙殖民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西班牙帝国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葡萄牙作为西班牙的邻居,也算是西班牙的另外一面,在西班牙磅礴的海外探险和殖民运动过程中,也积极参与建立了以葡萄牙为核心的葡萄牙帝国。葡萄牙帝国(1415年—1999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帝国,也是建立最早、持续最长久的殖民帝国。全盛时期面积达1040万平方公里。葡萄牙在15世纪进行的非洲西海岸探险和1415年对非洲北部的休达的征服标志着葡萄牙王国成为海上强权的开始。

葡萄牙历史上,与紧邻的欧洲大国西班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班牙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葡萄牙的历史。西班牙与葡萄牙同为最早的海上强国,但是,这个海上的强势民族在其强大以前的历史,则完全是一部被征服的历史。葡萄牙本为西班牙的一部分。1093年,西班牙尚处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统治之下,是阿拉伯人的殖民地。卡斯提王国公主特里萨下嫁给葡萄牙的波尔多凯尔伯爵,葡萄牙第一次从西班牙分裂出来。1143年,阿方索与卡斯蒂利亚王国签订《萨莫拉条约》,宣布正式独立。并于1147年从阿拉伯收复里斯本,从此建都于此。1279年,国王迪尼斯一世继位。迪尼斯一世在全国范围内排斥西班牙语,推广葡萄牙语,并在1290年创立了葡萄牙的第一所大学。1297年,葡萄牙与西班牙签订《奥卡尼塞许条约》,明确了国界。葡萄牙的崛起,开始于15世纪的亨利王子时代。在1415年,葡萄牙士兵占领了北非港口城市休达,并在1418年击败了企图夺回休达的摩尔人。葡萄牙的船队相继于1434年和1445年到达非洲的保加多尔角、塞内加尔和佛得角。其后,葡萄牙开始大力发展航海学校,以及加强地图学的知识。在一个世纪后,葡萄牙终于成为欧洲首个打通往印度航线的国家。葡萄牙航海家如迪亚士,瓦斯科•达•伽马,以及为西班牙帝国兴起时期的国王卡洛斯一世服务的斐迪南•麦哲伦创下了不朽的航海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葡萄牙曾经尝试抵抗殖民地发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并因此爆发了葡属殖民地独立战争。印度亦在1961年攻打并收复了葡萄牙位于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和达曼—第乌两地,这使得葡萄牙在亚洲只剩下中国的澳门及东南亚的东帝汶两个殖民地。而经历1974年葡萄牙爆发了康乃馨革命,推翻了萨拉查独裁政府。葡萄牙政府转为支持其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直至葡萄牙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正式将澳门交还给中国后,葡萄牙殖民帝国正式宣告结束。2002年,东帝汶也获得独立。

在神圣罗马皇帝卡尔五世的统治下,早期的荷兰与比利时和卢森堡有着密切关系。这三个国家一直被称“低地国家”。16世纪前,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568年爆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在威廉的带领下,经过80年的抗争后,荷兰和它的联盟省份在1648年将西班牙人驱逐出境,独立建国。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之后,荷兰凭借着航海技术和对外贸易,通过荷兰西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入海上,开始建立其殖民帝国,荷兰发展成为17世纪航海和贸易强国。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这段时期在荷兰被称为“黄金年代”。从1595年4月至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于是合并,成为一家联合公司,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1640年10月-1641年1月的马六甲战役,荷兰人终于在柔佛人帮助下从葡萄牙夺取了马六甲。

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下半叶,随着荷兰海军力量的迅速崛起,荷兰建立起全球贸易市场,并伴随着文化输出。这段时间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这个时期荷兰被成为“海上马车夫”。但是在对英战争和对法战争失败之后,荷兰海外殖民地开始萎缩,主要剩下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等殖民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荷兰允许其殖民地独立。当代,在荷兰王国旗下,还有阿鲁巴和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经过工业革命后,英国、法国、德国相继得到发展,最近以工业革命的果实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进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以便于对进行工业品的倾销。

1588年,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期间对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大获全胜,正式确立英格兰王国作为海上霸权的地位,虽然之后1590年征讨西班牙的失败暂时延迟了野心勃勃的海外殖民计划。1604年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终于与西班牙签订《伦敦条约》,正式结束两国的敌对状态。英国于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使其经济、军力、科技、文化迅猛发展。大英帝国的雏形成于17世纪中期,此时英格兰已经在美洲建立多片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包括今后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十三州、加拿大大西洋和太平洋省份以及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小岛屿,例如牙买加、巴巴多斯及巴哈马等。1757年普拉西战役的胜利让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印度孟加拉国邦的统治权。19世纪中期,东印度公司已经几乎控制印度全境。七年战争中英格兰击溃法国,并在1760年占领新法兰西的全部地区,使得英国获得北美更大地区的控制权。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手里夺取整个加拿大标志着英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随后,澳大利亚(1788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和新西兰(1840年成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国移民们的另一目的地,而同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土著人口也因战争与疾病使人口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锐减60%至70%。这些殖民地之后都实现自治,并是羊毛和黄金的出口地。1815年击败拿破仑•波拿巴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后,主导国际事务达一个世纪之久,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不列颠治世”。1857年印度起义之后该公司管辖的领土被移交给英国政府直接管理。维多利亚女王于1876年被宣布为印度女皇。1837年,年仅十八岁的肯特郡主维多利亚登基为英国女王,直到她在1901年逝世,被称为维多利亚女王。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六十多年中,经过多位首相的努力,英国控制了全球海权,主宰了世界贸易,其广阔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日不落帝国”俨然“可以与世界抗衡”,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

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这一时期,法国的殖民扩张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陆、西印度群岛和印度等地,其中美洲成为其殖民扩张的重点。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的统治地域不仅限于北美大陆,还包括了其他被殖民的领土,如安的列斯群岛和印度等地。殖民扩张的起点: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的扩张起源于美洲,1534年,布列塔尼的海上探险家雅克•卡蒂尔航行至北美洲大陆的东北端,成为第一个描述和绘制圣劳伦斯湾和圣劳伦斯河沿岸地图的欧洲人。他根据易洛魁人的语言将此地命名为加拿大,为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奠定了基础。1605年7月27日,皇家港在阿卡迪亚殖民地的建立,标志着法国在北美洲有了立足之地。此后,法国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更多的殖民地,如魁北克城,这些殖民地以皮毛贸易为主,称为新法兰西(或称为加拿大)。随着法国在1713年的乌得勒支条约中失去了阿卡迪亚的土地,以及在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失去了新大陆的大部分殖民地,法国的殖民扩张开始受到挑战。尽管如此,法国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的革命战争期间所作出的调停,使她可以收复一些在美洲的殖民地。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后,拿破仑称帝,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结束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府的统治。拿破仑的对外政策多次打败了反法同盟军队,传播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的思想,使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

俄罗斯是成长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罗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广袤的东欧平原上。862年,留里克统治诺夫哥罗德。882年,留里克的亲属、诺夫格罗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取得基辅大公称号。13世纪初,基辅罗斯衰落,封建制度与诸侯分立。1453年,奥斯曼帝国皇帝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伊凡三世结婚,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瓦西里三世,从此以后便自称“第三罗马”。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了法典,规定了拜占廷的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大洲(1799—1856年间一度在北美阿拉斯加建立了殖民地),面积达到2288万平方公里(1914年),略小于北美洲,远大于南美洲,是当时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国,仅次于大英帝国,其领土东起白令海峡,囊括整个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西抵波罗的海,南至高加索山脉、里海和兴都库什山脉,隔阿穆尔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与中国相望,陆上与李氏朝鲜(1910年前)、日本帝国(1905年后)、中国(1912年前为大清帝国、1912年后为中华民国)、阿富汗、波斯(伊朗)、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瑞典、挪威等国家或地区接壤。

后殖民地时期

后殖民地时期,各个地方的殖民地相继独立建国,同时一战、二战后,欧亚大陆势力被打破,苏联继承沙俄,相继与德国瓜分波兰,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美国以门罗主义作为开端,而后与西班牙交战,占得西班牙的菲律宾等地。

公元1620年11月,第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号帆船驶入新英格兰地区的普利茅斯港,为了创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公民自治社会,他们签订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政治性契约——《五月花号公约》,从此奠定了美国的根基。18世纪中叶,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它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反英国殖民者倾销。1774年,来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处分。1775年,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顿点燃战火,北美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独立后,先后于英国发生了多次战争,美国在法国等国支持下获胜。美国获胜后,通过西进运动,1783年获得了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土地,1803年从拿破仑手中收购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1845—1853年通过美墨战争收购了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1867年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1898年吞并夏威夷群岛。在此后经过南北战争,增加了美国的实力和内部凝聚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进步主义”和“海权论”的推动下积极扩军备战,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军事强国。与此同时,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开始衰落并加紧镇压殖民地人民,美国遂以此为借口进行武装干涉,意图夺取古巴和菲律宾等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2月15日,美国军舰“缅因号”在古巴海面爆炸沉没,美国以此为由挑起与西班牙的争端;4月24日,美西两国最终开战。美海军4月30日驶抵菲律宾马尼拉湾口,5月1日全歼在此的西班牙舰队。另一路美国海军于6月抵达圣地亚哥港,封锁了港内的西班牙海军。在美国陆军攻取埃尔卡纳和圣胡安山,包围圣地亚哥城后,美海军于6月30日发起总攻,全歼港内的西班牙海军。接着,美国从本土派军支援菲律宾,在菲律宾起义军的协助下,于8月13日攻取马尼拉。10月12日,美西两国签订《巴黎和约》,美国据此占领了古巴、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等西班牙殖民地。美西战争后,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更加巩固,在远东和太平洋开始扩张,美国的扩张也开始由大陆转向海洋,并开始参与帝国主义在全球的争霸。在一战后,美国成为助力英法打赢了一战,但是未获取任何胜利果实。但是在二战后,获得了领导地位,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北约,使得欧洲团结在美国的旗帜下。在苏联解体后,更是成为这个星球的霸主。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存在于1922—1991年的社会主义国家。由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 ,领土涵盖东欧的大部分。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美国隔海相望。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1917年3月,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导致沙皇下台,俄罗斯帝国解体。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1917年11月7日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史称“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国内战争期间,为抗击共同的敌人,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建立了军事政治同盟。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始,为了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提出了联合问题。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二战爆发后,按照该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以“建立防止德国入侵的东方战线”的名义,出兵与德国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侵略芬兰并占领东欧部分地区。二战末期,苏联和美英就战后世界的格局召开了雅尔塔会议,经过协商便决定了战后许多涉及他国重大利益的问题。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中亚、北亚。东西最远距离达1万多公里,南北约五千公里,总国土面积达到2240.22万平方千米,与北美洲面积相当。濒临黑海、波罗的海、北冰洋和太平洋。隔海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日本的北海道岛(南千岛群岛为苏联实际控制的日苏争议领土)相望。陆上分别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以及朝鲜相邻,其中同中国大陆的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地区有7300多公里的边界线。苏联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沿海边界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海岸线在北极圈上。

理古论今
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等个人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