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战争一般是和利益相关,在历史上发送的十字军东征以及穆斯林的圣战,都与宗教本身无关,而和利益攸关,本文主要是说明十字军东征以及与其相关产生的骑士团。
伴随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人相继占据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以及攻占地中海非洲的北部,而后通过摩洛哥渡海,到达西班牙,对西班牙进行征服。公元711年,阿拉伯人齐亚德率领一支远征军,渡海前往伊比利亚半岛,进攻当时处于内战之中的西哥特王国。而后欧洲国家为维护基督教的地位,相继在伊比利亚半岛与摩尔人战争,这算十字军东征的序幕。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后,基督教也分裂为西罗马的天主教和东罗马的东正教。西罗马被日耳曼人所攻占,使得西罗马无君主,而后在矮子丕平献土后,教皇才一个立足之地,而后教皇成为欧洲天主教的统治者,各个王国都想以罗马教皇的加冕成为帝王。
但是进入世俗世界后,法兰克、神圣罗马帝国先后控制教廷,使得教廷无法拥有与伊斯兰世界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在伊斯兰先后攻陷耶路撒冷后,罗马教皇拥有号召天主教进行十字军东征(圣战)的口号。
十字军东征之前,拜占庭一直为了安纳托利亚和叙利亚的控制权在与塞尔柱及其他土耳其王朝战斗。尽管阿拉伯人的国土已经在塞尔柱人到了后显著萎缩,但当时埃及与巴勒斯坦的大部仍在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统治之下。塞尔柱与阿拉伯法蒂玛王朝的战事一度阻断了基督徒朝圣的道路。1095年,教宗乌尔班二世为了应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求援,而号召西方志愿军前往拜占庭帝国抵御塞尔柱人从安纳托利亚而来的入侵,史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最终成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主力是来自法国(包括诺曼底)的军事贵族,人数大约在3万-4万左右(包括含数千骑兵)。
第一队是由法国亚眠修道院的隐修士彼德和“穷汉”瓦尔特等所率领,此支十字军是由二万名贫农组成,称为“农民十字军”。于1096年4月首先出发东征。途经匈牙利和拜占廷到达小亚细亚,但是,这支以农民为主的十字军出征不久,已有好几千人病死于途中。另一队由欧洲贵族组织的十字军,同年8月,法国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韦尔芒德公爵于格及其他封建主率领十字军主力2.5-3万人又出发东征。图卢兹的雷蒙四世、诺曼底的罗贝尔•柯索斯、诺曼底的博希蒙德一世,诺曼底的坦克雷德以及布永的鲍德温和布永的戈弗雷俩兄弟等封建主率领的十字军亦相继东进。热那亚和威尼斯的大商人还为十字军组建了一支供应船队。1097年4月,各路十字军先后到达君士坦丁堡,并从拜占廷皇帝阿厉克塞一世那里得到补给后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是年6月,十字军攻占尼西亚;同年7月1日,十字军又在多里莱乌姆重创塞尔柱突厥人(多里莱乌姆之战)。接着,十字军乘胜进军叙利亚,进占埃德萨。1098年6月,十字军夺取安条克城,并在城下以少胜多大败前来解围的突厥人(安条克之围)。1099年1-6月,十字军进逼耶路撒冷。经过40天的围攻,该城于7月18日被十字军攻陷。随后,十字军又在阿什凯隆之战中以劣势兵力击败了法蒂玛王朝的反攻。十字军以狂热的祈祷和纵马践踏血迹斑斑的穆斯林尸体来庆贺他们的胜利。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过程中,狂热的天主教徒们一共建立了四个国家,分别是:埃德萨伯国、安提柯公国、的黎波里伯国,以及耶路撒冷王国。其中埃德萨伯国(公元1098年)是最早建立的国家,也是最先被塞尔柱人所攻陷的(公元1146年),其存续时间仅仅只有不到50年。导致这一悲剧性结果的原因有二:一是埃德萨地区处在抵抗塞尔柱人的最前沿。突厥人可以从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乃至叙利亚四个方向对埃德萨伯国形成包围之势;二是埃德萨伯国是十字军四国中,唯一不临海的国家。这意味着它很难从欧洲方向直接获得后援。
第一次十字军战争是200年间,十字军东方战争中惟一对穆斯林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事,收复耶路撒冷圣城,夺回主的圣墓,在当时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引发了空前轰动,也是乌尔班二世至死未曾想象过的大捷。自然,它受到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累世的传诵,众多随军教士及后世的教会编年史家都在竭力记述此役,赞美基督大能,如神迹般传诵。同时,这场战争及其后拉丁东方的建立,更是影响了整个东地中海格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各方的强烈关切。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建立了四个国家,并且十字军骑士回去后,反馈东方的财富,影响了骑士国所在国更多人参与十字军东征,而后发生了以法兰西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率领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是以德意志、法兰西为主力,但同时又有以“尼德兰”地区为独立的十字军队伍。
1144年,由于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埃德萨,逼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为了响应耶路撒冷王国的请求,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发起,从欧洲出发东征。出动较早的神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实力大损。成功抵达圣地的十字军以法军为主力,但这些十字军部队攻占大马士革的行动也落了空,因此此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在法、德两地骑士集结在自己君主的旗下,准备从陆路向君士坦丁堡进发时,尼德兰十字军却先行一步从海路出发,准备南下经由直布罗陀,横穿整个地中海抵达东方。结合尼德兰地区的地缘背景,显然这并不简单是一个军事层面的考虑。与其说尼德兰人是想去耶路撒冷圣战,倒不如说他们想借机把海上贸易线向地中海方向延仲。尼德兰十字军在经过伊比利亚半岛时就停下了脚步。在此之前,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后伍麦叶王朝”已然崩溃。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被分裂为许多南北对峙的基督教、穆斯林国家。由于地缘位置的关系,从法兰西方向而来的贵族,一直试图在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中有所收获。这其中就有葡萄牙王国的开国君主“阿方索一世”(公元1139年自立为葡萄牙国王)。公元1147年,阿方索一世和过境于此的尼德兰十字军达成的协议,在后者的帮助下攻下了被穆斯林占据的“里斯本”,这座城市后来也成为了葡萄牙的首都,而后尼德兰十字军退出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从十字军的角度来说,他们此行的直接目的,是夺回被穆斯林“赞吉王朝”所吞并的埃德萨伯国。为了抵达目的地,十字军可以有三条线路可供选择: 一条是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尼西亚横穿整个安纳托利亚高原,然后在安条克向东发起攻击。这一路线,也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所采取的线路;第二条则是由君士坦丁堡出发,经海路前往安条克;第三条线路则是沿小亚细亚半岛西、南海岸线前行,经尼西亚、爱奥尼亚、卡里亚、吕基亚、潘菲利亚等拜占庭帝国控制下的沿海平原,接入奇里乞亚、安条克。
最终德国人走的是第一条路线,即通过突厥人的罗姆苏丹国陆路线路,但是这条线路,也是由于德国人的补给需要拜占庭提供。但是进入安纳托利亚后,由于不熟悉干旱的高原,以及水源的问题,使得德国人在整个行进过程中处处被塞尔柱人的伏击。最终于1147年11月16日前后,发起突袭的罗姆苏丹军队,在劳迪希亚附近将德国人大部分歼灭,神圣罗马皇帝康拉德三世也狼狈的逃回尼西亚,德国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告败,这个结果也使得在后面的十字军东征,德国人不在热心,而热心于对于波罗的海附近的十字军战争,以便于将天主教传播于波罗的海。
在德国人全军覆没后,法国人接受德国人的教训,选择第三条路线进行进军。法国十字军一路上沿着德国人的路线前进,穿过帕加马、士麦那和以弗所等拜占庭帝国势力范围。他们利用了友军留下的桥梁与补给站,所以避免了很多麻烦。1148年1月1日,在准备渡过曼德尔河时,法军前锋遭遇了一些突厥骑兵。但突厥人没有及时撤退,法国骑士发起冲锋,狠狠打击了对手。不时出现的突厥骑兵让法国人非常疑惑:为什么敌人屡屡出现于拜占庭土地上?这无疑加剧了拜占庭与法兰克人的猜忌。1月8日,法军开始翻越卡德摩斯山。在海拔较高的卡兹克-贝里隘口,法国人严谨的秩序和高效的指挥系统出了问题,突厥人找到了可乘之机。在放走前军的骑士后,突厥人一面占据隘口,斩断法国人前后军的联系,一面袭击后勤车队。由于国王位于全军的最后,最晚得知被伏击的消息。当他想向上冲锋时,上坡地形又让冲锋的威力大打折扣。战斗中,很多皇家侍卫战死,国王本人也险些被俘虏,一度躲到一棵树上,他的护卫们在树下保护着他,这才逃过了劫难。最后前锋与后军的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逐走突厥人。在遭遇惨重损失后,法国人就近通过“安塔利亚”,然后通过海路进入安条克。当他们来到安塔利亚时,拜占庭派来的接应舰队不足以载走全军。于是路易七世和他的精锐骑士们登船,于1148年3月19日登陆圣西门港。剩下的大队步兵、非战斗人员与辎重队则驻扎在城外,他们经常遇到突厥人的骚扰。一直到在当年5月,才千辛万苦地抵达耶路撒冷。6月,路易终于到达了耶路撒冷。第二次十字军最终抵达了目的地,即使在这时,仍没有人确切的知道这次十字军的目标是什么。十字军国家希望趁机收复埃德萨、进占阿勒颇,但他们的努力被另一个穆斯林领袖、赞吉的次子努尔丁•马哈茂德所粉碎。6月24日后终于做出了进攻大马士革的决定。但是最终路易七世带到圣地的十字军被击溃,穆斯林世界不仅保住了重要的大马士革,也在无形中阻止了整个第二次东征。一事无成的十字军在耻辱中踏上了归途。
相比第一代十字军突然乱入的时候,第二代十字军们往往需要面对一个更加团结的穆斯林联盟。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失败的后果是耶路撒冷被阿尤布王朝,而后英格兰王国、法兰西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所组成的天主教联军,以收复耶路撒冷为口号开始历史上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从参与者的角度看,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可谓是最有看点的一次。不仅穆斯林方面由最具人气和才能的萨拉丁领队,天主教世界的三大代表:法、德、英三国,也推出了各自在骑士时代最著名的三位君主:法兰西王国的“腓力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一世”;以及英格兰王国的“理查一世”。
“腓特烈一世”也被叫“红胡子巴巴罗萨”,他带领德国人穿越了安纳托利亚高原,抵达奇里乞亚。但是在渡河时,“腓特烈一世”落水而亡,也使得“腓特烈一世”未能够与萨拉丁一决雌雄。“红胡子巴巴罗萨”一死,剩下的德国十字军就只能做如鸟兽散,回去争夺德国的新秩序的位置。
这个时候就只剩下狮心王理查德一世麾下的8000英格兰、威尔士与诺曼底军队,开始漫长的海上航行,这支军队从伊比利亚半岛航行,经过里斯本,最后在西西里岛与“腓力二世”的法军合并一起。法兰西王国的“腓力二世”带领少数的法国人从热那亚启程,因为需要租用热那亚的船只。但是在整个后续的十字军东征过程中,英国人承担了很多,但是由于英国人本身在意的是其本土,因此对于这次东征不是很热心的。狮心王需要在地中海找到一个前进基地作为与圣城距离近的地方,而后通过攻占塞浦路斯,占据该地成为首先,但是由于距离英国过远,最终交给了耶路撒冷王国的统治者,由此建立了独立的塞浦路斯王国。
理查德于1191年6月8日到了阿克,立即接管了指挥权。理查马上着手指挥部下用船只的木材打造新的攻城器械。当理查与菲利普都患病时,虽然他的病更重,但他却更快的回到阵地上。为了鼓励攻城,他甚至下令花高价买从阿克城墙上挖下来的砖石。但围攻进展缓慢,萨拉丁一直在附近骚扰十字军。到了7月初,阿克挺不住了,守军同意投降,他们以萨拉丁名义签署协议,释放2000基督徒俘虏,交出20万金币的赎金并送回真十字架。他们派了一个人游泳去报告萨拉丁。然而萨拉丁无法履行这些条件。1191年7月12日城市移交给了十字军。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是神罗部队的首领,他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的代表,将他的军旗插在了与两位国王军旗同等的位置上。在城内,各国统帅达成协议,盖伊仍是耶路撒冷国王,但他死后康拉德和伊莎贝拉及其子孙将继承他的王位。菲利普因患慢性病和与理查德不合,与康拉德在1191年7月31日回到提尔,1191年8月2日启程回国了,但留下了勃艮第公爵和一部分法国部队。萨拉丁支付了第一笔赎金,但理查德并没有按规定释放战俘。不久,由于萨拉丁未能满足全部条件,他下令处决战俘。1191年8月21日,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2700穆斯林被在城墙外当着萨拉丁军队的面处死了。萨拉丁在震怒之余,也立刻下令处死一批基督徒俘虏,作为对英王的回礼。22日,得到医院骑士团与圣殿骑士团增援后,理查德率军离开阿克,向耶路撒冷前进。
但是由于交战双方都无法获取更多资源,使得双方都处于交战疲惫,迫切需要停战。最后,1192年9月2日,双方终于签订了和约。但圣城最后仍保留在穆斯林手里,基督徒可以自由出入圣地朝圣。十字军在海岸地带的城镇、除阿斯卡隆外仍归基督徒所有。阿斯卡隆交给萨拉丁,但不设防。双方在巴勒斯坦休战5年。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大战略层面,也拥有巨大价值。相比倚重陆地进军的第一次与第二次东征,海路的便利与效率在理查德的东征历程中是一览无遗的。在日后的历次东征中,十字军也纷纷选择海路而放弃陆上进军。不论是法国圣徒国王的军事殉难,还是神罗皇帝的东方冒险,都将从海上展开。曾屡次阻碍东征进程的拜占庭与罗姆苏丹,也就不再能成为重要的绊脚石。第三次十字军没能达到收复耶路撒冷的主要目的,十字军国家依然被限制在一条狭小的海岸地带。但由于占领了塞浦路斯,建立了第5个十字军国家,消除了拜占庭对安条克的威胁。为了收复耶路撒冷,西方在后来的40年里又连续发动了数次十字军,但再也没能取得超过狮心王理查德的成就。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未果之后,天主教徒们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埃及。正是因为得到了埃及,萨拉丁才有足够的打造对十字军骑士国的包围圈,并攻下耶路撒冷。为此,第四次(公元1202年)、第五次(公元1217年)、第七次(公元1248年)十字军东征的目标,都被锁定为了埃及。纵观历史,拿下埃及的意义的确比单纯的维持那几个十字军骑士国的意义要大。当年罗马也是在臣服了(名为结盟)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之后,再解决西亚的塞琉西王朝。控制了肥沃的尼罗河平原,一个基督化的东地中海方才真正可期。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虽然名义上以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要通过进攻穆斯林阿尤布王朝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来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但是这个时期由于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正陷入失去君主后的混乱中,法王(腓力二世)也正在乘机推进蚕食英格兰国王在法兰西的领地。对参与远征埃及计划感兴趣的,主要是来自法国的贵族(也包括部分意大利人)。欧洲大陆政权格局的动荡,也使得最终能够成行的十字军数量大约只有一万人。然而让所有骑士都没有想到的是,本来受雇于十字军的威尼斯人,最终却成为了这次计划的主导者,而计划的目标,也完全偏离了这次东征,乃至整个圣战的初衷。
相比去埃及征服穆斯林,威尼斯人对恢复他们在拜占庭势力范围内的贸易版图,兴趣要大得多。威尼斯人的打算,其实是将这支十字军变身为一支攻打拜占庭的雇佣军。这样做的最大风险,倒不在于为了圣战目标而组织起来的骑士们会不会答应,因为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如果威尼斯人拒绝为远征提供支持,将意味着骑士们先期投入的费用将付诸东流(征召军队、准备装备是很花钱的)。威尼斯人策动这场战争的原因在于希望重夺爱琴海与黑海的贸易版图。计划中的结局,应该是他们的所扶植的代理人,顺利回到君士坦丁堡,然后把贸易特权从热那亚人手中移交给威尼斯人。当然除此之外,这次战争所花费的军费也自然要由拜占庭来承担。
当时,威尼斯的总督名为恩里科•丹多洛,为一名失明的人,带着威尼斯的商船队跟着十字军一起前进,他向十字军保证可以帮忙解决钱粮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也利用十字军占领匈牙利的扎拉,此时,一个转机彻底改变了这次十字军东征的命运,一位名为小阿列克修斯的东罗马王子要求丹多洛总督帮他夺回东罗马帝国王位,并换取帮忙付给十字军欠威尼斯商人的粮钱的承诺,于是,丹多洛利用这东罗马国内的纠纷转而进攻君士坦丁堡,最终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对城中居民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杀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共和国占去原东罗马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侯国。1261年,拉丁帝国被推翻,东罗马帝国复国。
其他十字军东征
剩下的十字军东征,已经达不到十字军东征的目的,由于这个时期的西欧各个君主,为控股权力,同时对外攻城略地,使得无法参与十字军东征,进入所谓历史垃圾时间。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是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卡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藉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在几乎没有防守的情况下被穆斯林夺回。1229年,与埃及苏丹卡米尔签订雅法协定,耶路撒冷重归腓特烈二世,为期十年。腓特烈二世在耶路撒冷加冕,建立了一个优雅尚智的宫廷。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因为洪水而被由将领拜伯尔斯率领的奴隶骑兵(马穆鲁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鲁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但在西西里,路易九世被安茹的查理说服,进军突尼斯。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路上发生传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在同突尼斯的穆斯林王朝签订了包括向基督徒纳贡的有利于基督徒的协议后,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场。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1271—1272年)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未来的爱德华一世)领导,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经无力回天。他来到叙利亚与萨拉森人作战,在阿卡同马穆鲁克领袖拜伯尔斯签定了为期十年的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后一个十字军陆上据点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穆鲁克军队攻陷(阿卡围城战),耶路撒冷王国灭亡。
跨度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十字军士兵有着强大的战斗力,防护也要好过穆斯林对手,面对同等数量的异教军队往往能占优势,并且多次以少胜多。但他们装备较重,不适合深入叙利亚腹地作战,十字军国家依赖于欧洲的海运补给。但是在12世纪40年代,随着赞吉王朝的崛起,形势发生了变化。赞吉王朝和阿尤布王朝的建立,都给十字军国家以很大打击,而当能够有效长期统合埃及与叙利亚的马穆鲁克王朝建立之后,十字军国家的灭亡也就无可避免了。
十字军东征过程的骑士团
十字军东征过程中,由骑士组建的骑士团分别有:圣殿骑士团、马耳他十字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这些骑士团在而后的欧洲国家和民族进程中存在巨大影响力。
骑士团本身来说是以一个宗教思想武装起来的军事组织,其在组织关系上不隶属于世俗世界的君主。名义上,教廷是骑士团的最高领导者。
由于骑士团在宗教、军事上的双重属性,使得他们在十字军东征中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就战斗力来说,僧侣骑士们算得上是十字军中战力最强的一批人。在狂热宗教思想的武装下,将之称之为“以一敌十”并不为过。这其中将总部建在所罗门圣殿遗址(也是穆斯林的阿克萨清真寺所在地)上的“圣殿骑士团”,以及总部也设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医院骑士团,就是保卫耶路撒冷的中坚力量。
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是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建立的组织,由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成员皆为来自法兰西的骑士,所以一开始成员基本都是来源于法国。只不过,后发的圣殿骑士团,圣地保护者形象的定位更为精准(也更专注于军事层面),在法国吸引到了更多的人加入。相比之下,早一步成立的医院骑士团,则带有更多慈善和医疗救助的性质。在法国竞争不过圣殿骑士团后,成员则渐渐转变为以意大利人为主;至于条顿骑士团则是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神圣罗马帝国战略性退出东征事业后,仍坚持前往东方的德志意骑士所组建的。
从地缘属性上看,也可将上述三大骑士团对应为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三个地缘政治板块,在十字军中志愿力量的集中显现。由于有教廷的支持以及强大的武力,最早建立的这两个“拉丁骑士团”声势一度如日中天。
对于骑士团成员来说,教皇的保护意味着不仅意味着他们在东方拥有军事、政治、贸易方面的特殊权力,也意味着在原属国家内,不再需要向世俗统治者(也包括地方教会)承担税赋和义务。鉴于服从教廷所付出的成本,要低于呆在世俗封建体系内,使得越来越多的贵族,愿意把自己和土地依附于骑士团。这其中尤以深耕法国的圣殿骑士团,所获得的土地和财富最多。发展到后来,这些僧侣骑士甚至把业务延伸至金融市场,像那些商业共和国一样,通过放贷等手段积累财富。
骑士团所遇到的第一次危机,是萨拉丁对耶路撒冷的征服。在那次征服中,作为圣城守卫中坚的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遭遇到了致命打击。此后圣殿骑士团从狮心王理查手中得到塞浦路斯以为基地,只不过这个岛屿很快又被转售给耶路撒冷王国的统治家族,以重新建国。好在这次两大骑士团虽然损失惨重,但由于穆斯林并没有拿下全部的十字军骑士国,且后来耶路撒冷王国又复国成功,所以骑士团们依然有机会继续发挥他们的影响力。
13世纪后期,四大十字军骑士国相继覆灭。公元1291年,天主教徒在西亚的最后一个据点被穆斯林拔除,标志着十字军东征的事业彻底终结。虽然经过将近两百年的经营,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尤其是前者),甚至成为了许多欧洲君主、贵族的大债主,但失去“圣战”这项神圣事业,以及在东方的据点之后,骑士团与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了。
骑士们的命运与其主力经营区域的地缘政治环境有关。其中以法国为经营重心的圣殿骑士团,命运最为悲惨。力图打造中央集权,以在和英、德两国对抗中获胜的法兰西王国,无法容忍骑士团对自己国家的割裂。公元1307年,全法国的圣殿骑士几乎在同一天被捕,所有的土地、财产也被没收。
在十字军事业彻底终结之后,医院骑士团先是将它的基地退入塞浦路斯(公元1291年),后又迁入罗得岛(公元1309年)。对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来说,定位于东地中海的医院骑士团,不仅不会影响到它们内部的博弈,反而可以成为抵抗穆斯林(尤其是后来的土耳其人)西侵的前线力量。这也为医院骑士团的存在赢得了政治空间,以至于当骑士们不得不在奥斯曼帝国的重压下,放弃罗得岛后(公元1522年),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协商决定,将附属于西西里的“马尔他岛”,作为医院骑士团的新基地(骑士团也因此更名为“马耳他骑士团”)。
在随后的历史中,马耳他骑士团一直在欧洲事务中恪守着中立态度,并继续为天主教世界抵御穆斯林的进攻奉献力量。尽管在拿破仑帝国时期,马耳他岛被迫成为了帝国的一部分,骑士团因此失去了他们的立身之地(1834年在罗马重建总部)﹐但“马耳他骑士团”的特殊国际法人地位,却一直保留到今天。以至于在联合国的组织结构中,马耳他骑士团拥有着永久观察员的地位。当然,此时的马耳他骑士团,已经完全不具备军事和地缘政治价值,而是回归到它救助、慈善的原始社团使命上了。
圣殿骑士团、马耳他十字骑士团(医院骑士团)结局表面了要么因为尾大不掉,被世俗君主颠覆;要么识时务的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这是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命运所给我们的启示。那么,除了这两条路之外,组织能力、运转效率极高的“军事修士会”就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三大骑士团中还有一个成员——条顿骑士团的命运,还没有呈现在我们眼前。
条顿骑士团来说,由于属于后发,不占据任何优势,因此在耶路撒冷所有的十字国灭亡后,被迫转入神圣罗马帝国。同时期,匈牙利王国需要一支生力军去抵抗钦察人的侵扰,因此引入条顿骑士团作为防御手段成为首先。但是由于神圣罗马帝国与匈牙利接壤,使得匈牙利不安起来。毕竟,钦察人是以掠夺为主,而条顿骑士团背后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是以占领土地为主。在条顿骑士入驻布拉索夫地区十几年后(公元1211——1225年),权衡利弊之后的匈牙利人开始驱逐条顿骑士,以避免后者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后来的历史证明,匈牙利人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失去了布拉索夫地区后,这个时期波兰人摊上了事。波兰王国在12世纪中叶重新陷入了分裂状态,并依地缘结构分成了西北部奥得河下游——维斯瓦河下游的“大波兰”、东南部维斯瓦河上游的“小波兰”、西南部奥得河中上游的“西里西亚”,东北部维斯瓦河中游,以今天波兰首都华沙为中心的“马佐夫舍”四个公国。其中正面与古普鲁士人博弈.及请条顿人前来的是马佐夫舍公国。因此“马佐夫舍”四个公国的波兰人就请求条顿骑士团攻占古普鲁士,这对于条顿骑士团来说求之不得,双方是一拍即合。后来,条顿骑士团攻占古普鲁士,才有一个勉强算着根据地的地方。条顿骑士团在这个中间位置,必须引入外部力量,其母国神圣罗马帝国便成为最好的外部力量,但是这与波兰人最开始想法有悖,虽然有罗马教廷背书,但是矛盾已经埋下。在消灭了古普鲁士后,波兰人便开始与尾大不掉的顿骑士团作战,最终顿骑士团被削弱,但是顿骑士团占领的东普鲁士确成为德意志最终完全统一神圣罗马帝国的原始力量。这也算是三大骑士团最好的结局。
所谓的结局
不论后面的多次十字军东征或者说后面成立的骑士团,本质来说都是以利益集结的团体,前期是以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组建骑士团进行远征,而后是以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集团进行十字军东征,以口号为名而做实利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