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提出的“两创”,深入探讨了弦子舞的传承与保护、发展方面的具体问题。弦子舞艺术作为藏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具有深远历史,同时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作为藏族宝贵的文化表现形式,藏族弦子舞的发展和创新本身便是藏族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从弦子舞的起源和组成元素入手,结合当今弦子舞艺术发展现况,对其发展与创新层面进行剖析,力求保留弦子舞文化根性的同时,结合时代语境,从文化多样性以及非遗活态性传承等方面,更好地对其进行创新性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巴塘弦子舞;藏族舞蹈;传承与发展
一、巴塘弦子舞的起源与组成元素
(一)巴塘弦子舞的起源与特点
“弦子”是汉译,藏语译音是“谐”,有时译 为“叶”,因舞蹈伴奏是被称为“白旺”的牛角琴弦乐器而得名,因此把它称作“弦子舞”。弦子舞起源于巴塘,后流传于云南、青海、四川等涉藏州县。①
巴塘弦子舞的具体历史起源,也一直是学术界探求和关心的问题。在目前能够查阅的文献记载了几种不同的弦子舞起源说法:第一种观点认为,弦子舞的起源或许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在王克芬所著的《中国舞蹈史话》中写到“敦煌莫高窟的第 156 窟,绘有著名的《张仪潮出行图》”②,将壁画中舞者的动作造型和舞蹈姿态与现今的藏族弦子舞对比之后不难发现,两者相似度甚高,由此可以推断巴塘弦子舞应已经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第二种观点认为,巴塘弦子是在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于 1683 年)之后产生的。这一观点的推断依据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亲自创作的《情歌》中有很多与巴塘弦子的歌词相似的体裁。因此,有部分学者推测巴塘弦子的形成时间大约在五百多年前。③目前对于弦子舞的起源,学术界尚未有确切的考证,因此存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弦子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地域范围。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和相互借鉴的同时,弦子舞顺应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藏族民间舞蹈中当之无愧的一枚瑰宝。
在《西藏民间歌舞概说》和《藏族舞蹈教程》二书中,弦子舞都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丹增次仁作为《西藏民间歌舞概说》的作者,深入剖析了弦子舞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使得这一民间歌舞形式得以在学术界和公众视野中受到广泛关注。书中详细描述了弦子舞的音乐特色,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成为舞蹈的灵魂。弦子舞的动作与风格则展现了西藏人民的豪放与细腻,无论是轻盈飘逸的舞姿还是激昂热烈的舞步,都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弦子舞的表演形式与场合,无论是节日庆典还是婚礼喜宴,弦子舞都是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④
(二)巴塘弦子舞的组成要素
1.刚柔并济的舞蹈内容
藏族弦子舞的舞蹈主打刚柔并济、男女配合,在起舞过程中需要男女牵手围城一圈,根据弦子的节奏时聚时散,在藏族弦子舞中歌舞皆是一体,歌的作用是带动舞的节奏,而舞的作用是突出歌的渲染力,在弦子舞的舞蹈内容中舞姿是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男子的舞姿比较集中表现在舞靴和跺脚两个部分,女子的舞姿则集中体现在舞袖部分,前者强调舞蹈的雄浑之美,而后者注重舞蹈的轻柔之力。⑤这二者组成的整体意象无疑赋予了藏族弦子舞刚柔并济的特点。
2.统一舒展的舞蹈动作
通常而言,弦子舞的动作强调舞者全身肢体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舞蹈动作流畅而优雅,既有力量又不失柔和,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的豪放与细腻。在弦子舞中,舞者们通过身体的起伏、旋转和跳跃,展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弦子舞的动作一般以模仿动物形体动作为主,而模仿的动作中又以西藏地区常见的动物形体为主。例如舞者常常模仿鹤的翩翩起舞的动作,展示出鹤的婀娜身姿和展开翅膀的优美形态。⑥弦子舞的主要动作是包括拖步、点步、甩袖、转身和叉腰等一系列动作的组合。女舞者尤其需要注 重节奏感,她们的袖子在甩动的时候必须与转身、叉腰等动作完美配合,以展现出弦子舞内在的舒展性和优雅之美。
3.丰富多样的舞蹈道具
弦子舞的道具主要由弦子乐器、舞蹈服装、舞靴三部分组成。⑦弦子舞的道具主要是弦子乐器,弦子乐器在藏语中被统称为“白央”。弦子舞的音乐特色,堪称其艺术魅力的灵魂。其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既有深沉的古老韵味,又充满现代感。在弦子舞的音乐中,弦乐器的使用尤为突出,该舞通常使用二胡或牛角胡作为领舞乐器。这些乐器的音色醇厚,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使舞蹈更加动人。
二、藏族弦子舞的传承与发展
(一)弦子舞的发展历史
弦子舞作为西藏最为传统的舞蹈种类之一,其文化历史也较为悠久,具体来讲,可将其分为古典与现代两个时间阶段。
由于历史悠久,“弦子”的具体出现时间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早在赞普时期已经出现,第斯·桑杰嘉措就曾在《黄琉璃》对于弦子舞有了相对独立的描述。可见,早在那一时期,“弦子”就独立于“鲁”和“卓”,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随着“茶马古道”的开辟,西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民族的舞蹈形式开始融入了弦子舞中。这些外部元素的融入,为弦子舞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得弦子舞得以突破原有的形式,发展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同时,在这一阶段,藏族弦子舞逐渐传入 昌都、玉树等涉藏地区,受到了当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了藏族弦子舞的多个分支。这个过程可以被视为藏族弦子舞的成型时期,也就是它的古典阶段。
藏族弦子舞在改革开放后进入现代时期,西方音乐、港澳音乐以及国内音乐的多方交融,使得弦子舞的歌词不再局限于藏族民歌曲调,而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⑧现阶段,藏族弦子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歌词、伴奏内容到乐器选择,乃至表演服饰,都与传统有所不同,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新风貌。
(二)当代弦子舞的发展现况
1.创新融合,与现代舞交互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上半叶,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戴爱莲女士第一次接触到了巴塘弦子舞。她被弦子舞所蕴含的浓厚民族文化底蕴所感染,在 1945 年前往当时的西康省康定学习并记录了巴塘弦子舞。在学习巴塘弦子舞的基础上,戴爱莲女士结合数年舞蹈经验积累下的一些个人舞蹈创作思路和现代舞技巧,创编了《巴安弦子》这一歌舞节目。⑨该节目在 1946 年在重庆公演后引起了巨大轰动,迅速传播到国内城市和海外华人社区。随后,四川省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合力创作了一部名为《康定情歌》的大型歌舞剧,并代表四川省参加了 2006 年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同样取得巨大成功。
而从起源到发展至今,有了一定年限的巴塘弦子舞,也在与现代舞的交融汇总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弦子舞特色。例如在发展弦子舞蹈动作上,不少现代舞者根据自己心中对巴塘人民气质的定义对传统弦子舞的一些动作进行调整设计。例如李小平老师在其作品中将弦子舞中女舞者上半身的舞姿幅度加大,将民间弦舞当中“仰”和“挺”的姿态转变成为舞台上的“躺”腰动作,在正常姿态的行走中加上胯部的扭动,配合着节奏舒缓的抒情弦子音乐,使女舞者的身姿曲线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让舞蹈素材做到了舞台上最大化的表现,彰显了民间弦子舞蹈的精神韵味。⑩而由徐小平老师编导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剧目一等奖作品《翻身农奴把歌唱》, 也结合了现代舞的特点, 随着篇章的推进,舞者的情绪与动作层层推进、渐至高潮。同时舞蹈紧紧抓住藏族舞蹈的风格及动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精心加工、提炼,使其呈现出兼具现在舞蹈艺术与传统民俗氛围的崭新气息。
2.善用媒体,提升弦子知名度
2011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民歌中国》节目就有一期专题内容介绍了四川甘孜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塘弦子舞。2013 年,《北纬 30°中国行》第 156 期节目组也在纪录片视角下向观众们展示了“弦子的故乡”巴塘,并解读了关于巴塘弦子的一系列历史文化故事。⑪2012 年,四川康巴卫视还推出了藏历年新春晚会“弦舞巴塘”,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巴塘文化。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和网络节目的传播,为更多社会民众带来了来自巴塘弦子的崭新文化认识。
3.群众齐心,弘扬“谐舞”艺术
如今,弦子舞已经成为芒康人最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之下延续至今以传承祖先的信仰。无论是在传统节日、民俗节日还是宗教祭祀节日,甚至包括首届弦子舞展演活动中,人们都会自发地聚集在弦子舞表演场 地或市民广场,手拉手轮番进行表演。成百上千的人们在这一重要时刻围成一个圆圈,跳起轻快的弦子歌舞,将弦子舞的文化底蕴更深地植入一代代藏族人民的内心。
除了群众自发的宣传带动之外,政府也与舞蹈工作者齐心协力,努力弦子舞能够走出巴塘,走向更广阔的平台。各地艺术团成员通过比赛给予群众在弦子表演方面的专业指导,并不定时进行文化惠民的弦子歌舞演出。此外,政府还在当地建立了以学校为中心的“谐舞”课堂,旨在培养学生对弦子舞蹈和弦胡演奏技艺的兴趣。这些举措使弦子艺术在当地蓬勃发展,并通过以学带教的方式,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让下一代对藏族文化产生深深的热爱之情,将弦子舞推往更为广阔的舞台上。
(三)弦子舞传承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
从古至今,弦子舞在数代人的努力下代代相承,积累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成为藏族不容置喙的精神财富。⑫在《西藏民间歌舞概说》一书中,丹增次仁对弦子舞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他指出,弦子舞的音乐特色独特,以弦乐器为主要伴奏,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情。舞蹈动作与风格则展现出西藏人民的豪放与激情,表演形式与场合多样,既有大型的庙会表演,也有家庭聚会的即兴表演。这些特点使得弦子舞在西藏民间歌舞中独树一帜,深受人们的喜爱。⑬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弦子舞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最主要的问题是传承过程中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忽视与丢失。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日益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一些传统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和社会经验可能会逐渐丧失或淡化。这导致一些弦子舞的表演和教学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传递和呈现出原有的民族文化精神。⑭另正如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所说:“舞蹈是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弦子舞作为西藏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未来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保持经典元素的传承,又要注重创新和发展。
三、新时代背景下藏族
弦子舞的创新建议
(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坚守区域文化根性
作为传统藏族民间舞蹈,弦子舞的传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已然约定俗成的人文环境中不断适应社会观念的演进,并形成自身的生命结构。毫无疑问,弦子舞面临着在当代传承中坚守文化根性、扎根民族特性以及把握好“变”与“不变”尺度的挑战。
首先,弦子舞需要保持其文化根性,即保留传统舞蹈的核心元素、动作和风格,以确保其独特性和身份。舞蹈编导在创作时应通过直接生活和深入研究,准确捕捉藏族文化的精髓,有意识地保留民间舞蹈最纯粹的文化特性。其次,弦子舞在传承中应主动融入藏族民族特性,与所属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通过表达藏族人特有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弦子舞能更好地传达民族身份和集体记忆,使舞蹈更具代表性和内涵。然而,坚守文化底蕴并不意味着完全固执于传统。弦子舞也需要适度地进行变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变化,舞蹈需要灵活地吸收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新理念。
(二)挖掘非遗价值,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采取合理合法的举措,这样才能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其包括对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⑮芒康弦子舞是西藏东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之一,它在民族认同、民族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传承创新上也应挖掘非遗的文化价值并努力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首先,弦子舞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特性上。创新性传承中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了解弦子舞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与巴塘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清晰呈现出弦子舞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其次,传承弦子舞需要重视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加强传承人与专家、院团、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以“整合性”达成弦子舞蹈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共生。此外,注重保护和传承弦子舞的非物质元素。保留和传承非物质元素,是弦子舞活态传承的关键。
(三)融合现代舞元素,尊重文化多样性
回顾中国传统舞蹈文化遗产的历史,非遗传统舞蹈展现出多元不同文化交相辉映的状态。特别是藏族民间舞蹈,其文化内涵和功能的多元性、生存时空的多样性,以及群体观念的复杂性,使得古今文化交融,新老风格混搭。⑯由于涉藏地区独特的地域限制,想要发展和创新藏文化,首先就要从创新舞蹈文化方面进行着力,而弦子舞由于其融合了传统锅庄这种艺术形式,并且经过藏族年轻一代的创新,其已经融入了不少崭新的不同于传统的伴奏形式,这就为其糅合现代舞蹈元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⑰近年来,一些舞蹈创作者对弦子舞进行了深入研究,努力挖掘其潜力。这一创新过程并非易事,它要求舞蹈创作者和舞蹈工作者在理解巴塘舞蹈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深入体验民间生活,把握群众心理,将充满乡土气息的弦子舞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在创作过程中,编导应坚持舞蹈主题与时俱进,积极选用体现生活中“真”“善”“美”的素材。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正确、健康、积极的思想内涵,还能够通过舞蹈艺术的形式,展示民族舞蹈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同时,借助科技和媒体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瑰宝。
巴塘当地的弦子舞蹈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表演形式,融汇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与民俗活动、民族节日紧密相连。它是巴塘人民共同打造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代表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作为藏族弦子舞的创作者,我们的目标并非仅仅模仿和学习,而是以创新为动力,积极适应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保留其独特韵味,同时注入现代审美观念,使之更具时代感。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多次提出了“两创”,具体内容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和纯熟运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要义包括辨析价值、挖掘资源、改造内涵、创新形式、融入时代五个方面;推动传统优秀思想理念、道德规范、文化艺术、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弦子传统舞蹈在当下承载着历史经验与技艺,同时汲取现代资源的力量,不断充实与升华。这门艺术需要以创新为推动力,让藏族弦子舞适应现代人们的精 神生活并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文艺工作者可以立足于藏族弦子舞的独特艺术特征和魅力,结合当今社会大众的审美趋势和需求,大胆创新舞蹈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在扎根文化根性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舞蹈元素,从而促进弦子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注释
德吉央宗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三级舞蹈演员,本科,研究方向:舞蹈表演、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