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是近代杰出爱国将领,“西安事变”中为推动国共合作、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做出巨大牺牲,其爱国精神激励着后辈。
杨拯民作为长子,1922年生,自幼随父生活,在部队环境中成长,爱国情怀深厚。1934年入尧山中学读书,14岁赴日旅行,见识日本先进与民族歧视后,萌生富国强民之心。西安事变后入抗大学习并入党,投身军事工作,敢于表达看法,展现政治敏锐与果敢,为从政奠基。
1942年起,杨拯民军事生涯顺遂,先后在陕甘宁边区米脂县任统战部长、县委书记,巩固抗日根据地;后任一野骑六师副师长,在解放战争立功;解放前夕担起重要军事职务守护安宁。新中国成立,婉拒空军参谋长之职,赴甘肃玉门投身经济建设,克服困难推动玉门油矿发展,使其年产量大幅提升,成石油工业杰出奠基人。
1958年任陕西省副省长,应对“大跃进”等挑战依八字方针恢复发展经济,获百姓称颂,后升任省委书记,推动陕西经济增长。1963年调天津任副市长,改革开放时又在多部门任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退居二线仍保持优良作风,1998年逝世,奉献精神留名新中国建设史。
杨虎城将军女儿杨拯坤也能力出众,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赴延安开启革命生涯。新中国成立调入中央宣传部,坚守忠诚,认真履职。70年代先后在多重要岗位任职,后升任北京旅游局党委书记,为正厅级干部。1994年逝世,她继承遗志,奉献一生给宣传、旅游文化事业,低调务实,贡献显著。
杨虎城将军的子女深受将军爱国精神熏陶,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杨拯民在军事、经济建设等多方面都有着突出成就,从地方工作到石油工业发展,再到领导一方经济建设,每一步都彰显担当与奉献。杨拯坤同样在宣传、旅游文化领域默默耕耘,坚守职责,不仗父辈之名,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发展。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是值得我们敬重与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事迹也激励着更多人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