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之前,林彪为何三次玩失踪?最终折戟国外

百科   2025-01-12 18:55   湖南  

“九一三”事件前,林彪的三次“失踪”及后续事件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心理因素。

1971年,“批陈整风”运动展开,毛泽东决心批判陈伯达,而林彪虽清楚毛泽东的用意,却因不愿公开认错,选择离开北京避风头,维持表面的“紧跟”姿态,这一躲就是半年,毛泽东虽未将其拉下“副统帅”的位置,但失望与日俱增。

周恩来试图打破僵局,邀请林彪回北京参加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然而林彪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出席,毛泽东对林彪的态度由此转变,警告了林彪的下属,并希望林彪能出席会议讲几句话,但林彪再次回绝。

“五一”天安门城楼活动中,林彪姗姗来迟,入座后未得到毛泽东的关注和交流,一气之下不辞而别,此后一个多月未公开露面。

6月中旬,毛泽东指定林彪陪同接见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林彪起初推脱,在叶群下跪哭求后才勉强答应,会见时,林彪在寒暄完后便退出,独自坐在大厅西北角直至会见结束。

7月1日建党50周年,毛泽东和林彪均未公开露面,报纸只能用以前的照片应付。

林彪内心矛盾,既想与毛泽东谈谈解开彼此心结,又因毛泽东迟迟不答复其谈话请求而感到前途渺茫,无奈之下,他甚至求助江青,但仍未得到毛泽东同意接见的意向,最终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已无退路。

7月上旬,林彪携叶群前往北戴河,据吴法宪回忆,林彪当时很沉闷,与以往大不相同。两个月后,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发生,林彪及其家人等人叛逃,最终机毁人亡于异国荒漠。

林彪在“九一三”事件前的一系列行为,反映出他在政治上的挣扎与迷茫,以及与毛泽东之间复杂的关系变化。

从表面上看,林彪作为党章规定的接班人,似乎地位稳固,但实际上他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身地位的不安全感,使其陷入了与毛泽东的潜在矛盾之中。

他的三次“失踪”及其他异常行为,既是对政治形势的一种逃避,也是其内心矛盾的外在表现。

而毛泽东对林彪的态度,从等待、容忍到逐渐失望,也反映出当时党内政治局势的微妙变化。

“九一三”事件的发生,不仅是林彪个人命运的悲剧,也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历史教训。

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百科故事大全
百科故事大全:涵盖故事大全,幽默故事,友情故事,儿童故事,爱情故事,职场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亲情故事,生活故事,校园故事,名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百科全书故事,世界未解之迷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