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赵一曼儿子寄讽刺信给中央,毛主席抽了支烟,后回复6个字

百科   2025-01-15 19:23   湖南  

引言:案件:从1935年到1982年期间,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历经被俘、英勇就义等遭遇,而她的儿子陈掖贤在知晓母亲身份后,人生经历诸多波折,还曾写信给毛主席,最终因精神问题离世,令人唏嘘。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春秋岭战役身负重伤后休养,不幸被日军发现并被俘。日伪军知晓她身份后,先将她押至珠河县公署牢房,严刑拷打两个多小时,她未吐露一字。

随后敌人把她转至哈尔滨关押,变本加厉地严刑逼供,面对种种刑具,赵一曼怒斥敌人,称其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敌人从她身上得不到情报,便打算将她处死。

赵一曼干革命时与陈达邦结为夫妻,婚后生子取名“宁儿”,为让孩子安宁健康,她将宁儿送丈夫堂兄陈岳云家抚养,临别留唯一合照。

宁儿在大伯家茁壮成长,后改名陈掖贤。1943年,陈达邦回国,那时陈掖贤已是十三四岁少年。1950年父子看《赵一曼》电影,当时不知其就是亲人,因赵一曼一直用化名李一超。

直到1957年,中央核实李一超就是赵一曼,陈掖贤才知晓母亲真实身份,同年他前往东北悼念母亲,看到迟到21年的绝笔信,满含“我的孩子”字样,不禁落泪。

烈士家属按政策可领抚恤金,陈掖贤坚持不收,认为母亲为国捐躯,不能用金钱衡量。后来他在北京工业学校教书,受学生爱戴,还与学生张友莲结婚。

陈掖贤兴趣广泛,热爱写作,其诗词连毛主席都读过。但他性格沉默寡言,内心逐渐变化,写了一首充满讽刺意味的《忆秦娥》寄给毛主席。

毛主席虽有些生气,考虑到他是烈士子女,未予追究,只是称“他是可怜的孩子”。

可陈掖贤陷入自我纠结,陷入深深抑郁,最终与妻子离婚,1982年8月15日,因精神崩溃选择自杀,享年54岁。

赵一曼在被押往刑场前,忍着剧痛给儿子写绝笔信,尽显母亲对儿子的眷恋,她面对日军酷刑,坚守信仰,坚决不透露情报,展现出英勇无畏的抗日精神。

而陈掖贤的一生充满坎坷,知晓母亲身份后,情感冲击巨大,内心世界复杂,最终没能走出阴霾,走向悲剧结局。

这一系列经历让人感慨,赵一曼为革命奉献生命,是伟大的英雄,她的精神值得永远铭记和传承。陈掖贤作为烈士后代,本应有着更好的生活,却因诸多因素陷入困境,令人惋惜。

这也提醒我们,对于烈士家属,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关怀,更要在精神层面多关注、多疏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传承先辈的精神。

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百科故事大全
百科故事大全:涵盖故事大全,幽默故事,友情故事,儿童故事,爱情故事,职场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亲情故事,生活故事,校园故事,名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百科全书故事,世界未解之迷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