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941年8月30日在重庆南岸区的黄山官邸,蒋介石正在召开重要会议时遭遇日军轰炸机突袭,此次空袭让他险象环生,称这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而这背后有着诸多缘由及后续情况。
蒋介石自1938年12月9日抵达重庆,至1946年4月30日还都南京,在此度过8年抗战岁月,他视重庆为第二故乡。选择重庆作战时陪都,是因当时日强我弱,抗日需持久战,四川群山环抱可阻日军机械化部队,重庆山峦起伏便于躲避空袭,其黄山官邸位于南岸区奇峰幽谷间,有松柏遮蔽,利于防空。
蒋介石常住黄山官邸的云岫楼,在此居住办公,也召集诸多重要军事、政治会议,很多抗战军政要务都在此决策,连马英九来重庆时也曾专程拜访此处。
1941年8月30日,蒋介石正在云岫楼召开各战区司令、参谋长会议,日军航空兵第三飞行团团长远滕三郎率27架重型轰炸机前来轰炸。蒋介石设于黄山官邸周围的防空阵地猛烈开火,形成密集防空火力网,对面山头就有当年设置的一处高炮阵地。
然而,日机虽不敢低空俯冲,却仍有一枚炸弹直接命中云岫楼一角,致使蒋介石的2名卫士当场炸死,4人受伤。蒋介石与参会人员只能在飞机呼啸声中,踏着血迹,往约300米外的防空洞跑去。
待蒋介石躲进防空洞后,日机依旧轮番轰炸,致使防空洞口被崩土堵塞,当时情况万分危急,蒋介石身处极度危险之中,所以他称这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到了当年年底,蒋介石和宋美龄还特意在防空洞前合影,以此纪念劫后余生。
而黄山官邸本隐于群山、密林之中,日军却能精准轰炸,原来是意大利外交官怀利·贝克向日军提供了情报,把黄山官邸具体位置、云岫楼外观及房顶颜色都详细告知,日军据此精心策划了这次轰炸行动。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抗战局势的严峻,即便处于相对隐蔽且有防空布置的官邸,依然面临着巨大危险。同时也凸显出情报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一旦情报泄露,哪怕是重要人物所在之处,都可能遭受敌方精准打击。在战争中,各方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信息,都可能对战局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危产生重大影响,值得我们深思和从中吸取教训。
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