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接近尾声,在上海的四行仓库 ,一场惨烈的战斗在此打响 。
当时,南京方面为获取英美等国支持,决定牺牲第八十八师,以争取国际舆论关注 。于是,谢晋元奉命率领414人在上海租界对面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对外宣称有八百壮士 。这支队伍成员复杂,有十六七岁的少年,也有从未上过战场的农民 ,但他们都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 。
10月27日,日军在强大火力掩护下逼近上海 ,四行仓库的战斗就此展开 。由于仓库与租界仅一河之隔,形成了一边歌舞升平、一边枪林弹雨的鲜明对比 。西方各国媒体记者在空中记录着这场力量悬殊的战役 ,八百壮士借此向全世界展示抗击日军的坚定决心 。日军最高长官扬言三小时内拿下四行仓库 ,战斗中,日军久攻不下,便开来巨型设备,用钢板掩护靠近墙体准备爆破 。战士们为阻止爆破,做出了英勇之举 ,让我们向先辈们致以崇高敬意 。
三小时过去,日军未能攻破阵地 。河对岸的国人被这惨烈场景唤醒民族血脉 ,他们自发为牺牲的战士默哀 ,有人举起大字牌为战士们提醒日军进攻方向 。战斗持续,战士们物资匮乏 ,河对岸群众为帮助他们与外界取得联系,冒险拉起通讯线路 。他们顶着德国耐翠的旗帜作掩护,带着物资和电话线通过连接两岸的唯一桥梁 。然而,狡猾的日军躲开旗帜打掉了电话线,一人冲出去捡时被日军枪杀 ,众人只好暂且放弃电话线,带着物资继续过桥,最终成功将物资送进仓库,一同进入的还有一位记者 。之后,群众纷纷报名去送掉在桥上的电话线 ,在有人舍身取义下,电话线成功接通 。
仓库内的惨烈景象被传到外界 ,外界看到了战士们的英雄举动,但对他们面临的困境了解有限 。此时,河对岸的国人发起募捐游行 ,无数人踊跃捐出财物 ,表达民族大义、抗日决心以及对日军的仇恨 。甚至有外国友人也加入募捐,自豪地称自己是半个中国人 。上海巴蜀商会会长不仅捐赠物资,还送来了一面象征抗日决心的旗帜 ,一位女同志冒险游过河流将旗帜送到将士手中 。
接到坚守两天的军令后,谢晋元深知任务艰巨 ,但他认为升起旗帜能更好地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军队的态度和国人的气节 。当河对岸的人们看到旗帜升起,民族希望也随之升起 ,他们走上街头高呼“中华不亡” 。然而,日军对旗帜升起一事展开疯狂报复 ,出动轰炸机对楼顶上的战士进行屠杀 。战士们前赴后继,誓死不让旗帜倒下 ,有人拿起机枪向飞机射击,成功击落一架 。但丧心病狂的日军另一架飞机将火力对准河对岸无辜群众 。最终,将士们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顽强抵抗 。
后来,日军在西方国家指责下选择撤退 。此时,十几岁的新兵以为胜利而欢呼,却未察觉自己已中弹牺牲 。休息时,将士们听到一位牺牲军官的遗书,遗书表达了为父报仇、为国尽忠的决心,期望有朝一日中国旗帜飘扬在富士山头 。随后,我方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南京方面派来高级长官并带来撤退命令 ,将士们可通过英租界撤出上海 。谢晋元明白撤退意味着放弃上海,两百万百姓将陷入苦难 ,但考虑到敌我实力悬殊,战争持续会让更多百姓受苦,最终决定执行撤退命令 。
撤退当晚,天空下起大雪 ,河对岸两百万人在寒风中等待将士回家 。为保证更多人安全撤离,有人自愿留下组成敢死队,主动出击为桥上战友争取时间 。大规模撤退时,日军疯狂扫射,将士们只能用血肉之躯抵挡子弹,奋力向前冲 。
这场发生在四行仓库的战斗,虽然从军事角度看我们失败了,但中国军人展现出的抗日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铭记这段历史 ,从先辈们的事迹中汲取力量 。
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