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作为国家和平的守护者,始终站在保家卫国的前沿,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仰。刘冬冬将军便是其中一位有着传奇军旅生涯的领导干部,他的作为深刻影响着许多战士。
刘冬冬于 1945 年出生,成长于抗战胜利之际,自幼便心怀爱国热忱与保家卫国的志向。1961 年,年仅 16 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 47 军后勤部门的卫生员。他工作积极,两年后凭借出色表现入党。在那个参军、入党考核严格的时代,这充分彰显了他成熟的政治思想,为其军旅生涯奠定良好开端。
在 47 军基层的五年锻炼,使他打下坚实军事基础。1966 年成为团政治处宣传干事,此后十年间,他在宣传岗位上不断成长,逐步升任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中苏关系紧张时,他参与边境防御工作,出色的领导与军事素养在其中得到锤炼,为后续军事生涯积累宝贵经验。
1976 年担任 47 军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此时他已成为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1984 年被任命为 47 集团军 139 师政委,并参加老山收复战。战前,他重视装备与准备工作,深入一线检查,组织战术讨论制定计划。在其指挥下,139 师出色完成任务,在两山轮战中还创造奇袭抗反战法,并开启战地转播先例,为部队留下珍贵资料与经验。
因战场表现优异,他获得上级高度赞誉。1990 年出任 47 军政治部主任,1992 年晋升少将。1993 年调往兰州军区任职,此后在多个重要岗位任职,并于 1999 年晋升中将。2000 年起担任兰州军区、济南军区政委等职,2004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当时年轻的上将之一。
在担任各级政委期间,刘冬冬将军始终关注战士成长。在济南军区任职时,他到下属部队检查工作,了解到一位军事素质出众、多次打破全军纪录的班长却仍是三级士官未获提干。鉴于自身从士兵成长为将领的经历,他深知军事人才的重要性,便要求随行干部向总部反映情况。不久,这位士官收到军校录取通知书。
刘冬冬将军此举体现了他对战士发展的重视与支持,为部队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他的行为激励着战士提升军事素养,坚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决心。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关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