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们常常觉得,热心一点,积极一点,事情就会变得更好。
可事实往往恰恰相反。
单位里的水太深了,有时候少做一点,少说一点,少管一点,才能活得更安稳。
01 一个人做多了
老王是出了名的好同事,谁有困难都愿意帮。
今天帮小李写个材料,明天替小张整理个文件,后天又给小陈代个班。
久而久之,但凡有点麻烦事,大家第一个就想到他。
表面上看,老王人缘不错,可背地里的议论也不少。
有说他是在讨好领导,有说他是想往上爬。
本来是单纯的热心帮忙,却被人解读出了种种不纯的动机。
一来二去,原本简单的工作关系被搞得复杂起来。
更要命的是,当他有一次因为帮人做的事情没做好,反而落得了一个“瞎搅和”的评价。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过度热心,不仅会透支自己的精力,甚至有可能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处境。
小李是办公室的新人,性格开朗,说话也直。
有一次会议上,他直接指出了某项工作存在的问题。虽然说的都是事实,但话太直,让当事人很难堪。从那以后,他就发现自己总是被排除在重要工作之外。
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单位里,一个不经意的言论,可能就会招来无穷的麻烦。
真话不是不能说,而是要把握说话的艺术。
即便是批评意见,也要学会“用棉花包着针”。
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即便要提建议,也要注意场合和方式。
03 一件事管多了
老张是单位里出了名的“热心肠”。
只要有什么事情不对劲,他总要“路见不平一声吼”。
食堂饭菜不好吃了他要管,办公室空调温度不适合了他要管,同事之间有点小摩擦他也要管。
表面上看,他是在为大家谋福利。
但慢慢地,他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处境。既得罪了同事,又得罪了领导。
更糟糕的是,当真正需要他出面说话的时候,他的意见反而没人愿意听了。
过度关心单位里的事,反而会让自己变得举步维艰。
记住,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你去管,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你去解决。
明白了这“三不做”,你就会发现,有时候“不做”反而是最好的“做”。
工作中要学会藏锋收敛,懂得适可而止。
既不让自己成为焦点,也不让自己成为靶子。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有时候,少做一点,少说一点,少管一点,反而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朋友们,你在单位里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