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计划大家谈丨用千千针万万线讲述苗族非遗的精彩故事

文摘   2025-01-07 22:29   北京  

在贵州这片古朴秀丽的土地上,许多非遗被挖掘传承,推向国际,他们生根于大山,然后走向全世界,成为时尚、神秘、独特的代名词。
苗绣,是苗族非遗传承技术之一,它既是苗族妇女心灵世界的写照,更是她们一针一线饱含情感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她们用精湛的技艺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风物镌刻在锦缎与服饰之上,一针一线一世界。
聚焦苗绣的纪录短片《叙非遗·寻找记忆》今年入选了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我们也邀请到《叙非遗·寻找记忆》导演、贵州广播电视台制片人田胤星分享她的创作感悟。

△《叙非遗·寻找记忆》宣传片海报

△《叙非遗·寻找记忆》宣传片

问:纪录短片《叙非遗·寻找记忆》制作上有哪些创新和亮点?

田胤星:为了拍出不一样的苗族非遗,《叙非遗》采用了故事化的叙事和电影化的镜头语言,将传承人生活的点滴融入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故事,以此来增强影片的情感表达。同时,影片还邀请“国际Z世代”青年出镜,通过他们的沉浸式参与,以他们的视角重新诠释苗绣文化,也希望以这种“第三只眼”的讲述方式,通过跨文化视角,拉近与国际观众的距离。此外,我们还运用短视频和轻量化的传播策略,让影片更符合当代传播节奏。

△《叙非遗·寻找记忆》剧照

问:项目制作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具体是如何克服的?

田胤星:制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其实在于如何兼顾文化深度和观众的接受度。因为苗族刺绣包含大量复杂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国际观众很多可能对其背景了解非常有限。为此,我们在拍摄中加入了国际嘉宾的视角,简化专业术语,通过故事化表达降低理解门槛,增强节目亲和力,同时邀请民族文化专家团队审核内容,确保文化表达的准确性。
我们也通过讲述传统技艺背后的文化故事,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内涵。例如,刺绣图案中蕴含的自然崇拜、历史传说,不仅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球观众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从本土特色出发的国际表达,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独特魅力。

△《叙非遗·寻找记忆》剧照

问:对于传统非遗故事的国际化表达,您有什么经验和想法可以分享?

田胤星:我们注重用共通的情感和故事连接观众。例如,苗绣中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是全球共鸣的主题。通过简化表达、注重情感传递,降低了理解门槛。
同时,国际嘉宾的参与和再创作也赋予非遗新的意义,既讲好非遗故事,也实现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我们通过国际嘉宾的视角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自说自话”的传播方式,贴近国际观众的认知习惯。也希望这部作品能让海外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同时激发他们对中国非遗的兴趣与热爱。

△《叙非遗·寻找记忆》剧照

问:参加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您和团队有怎样的期待和收获?

田胤星:这次创作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与国际团队合作的机会,提升了项目的国际视野和制作水准。通过联合创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如何以多语言体系讲好贵州故事,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国际传播经验。我们也期待通过这次创作计划,让贵州非遗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作者:

解读中国工作室实习生汪宁 

特别鸣谢田胤星导演对本文的贡献。



热文推荐




欢迎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喜欢请点击 在看

解读中国
解读中国工作室官方出品的纪实节目,旨在为世界提供感知中国的别样视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