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感拉满?第二届创作计划工作坊“拍了拍”你

文摘   2024-12-04 20:35   北京  

这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清晨。新疆广播电视台编导李哲却比以往要早起一些,“老师,我现在还在路上开车,一会就到单位,但是我们已经进入腾讯会议开始学习啦!”因为时差关系,北京的8点是乌鲁木齐的6点。天还没亮,新疆广播电视台一些员工已开车赶往单位,参加第二届创作计划工作坊线上学习。
工作坊现场更加火热。“3,2,1,开始!”随着后台导播的一声令下,从培训教室里传来主持人清亮的声音“欢迎来到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工作坊......”

△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创作计划工作坊授课现场

11月28日,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工作坊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和地方媒体单位、地方有关部门及各级国际传播机构、影像制作从业人员、重点高校和企业、驻外机构等领域1.5万余人参加培训。

△导师们现场回答学员问题

工作坊为期两天,行程紧凑且充实:第一天由英国纪录片制作人迈克尔·伍德、原麦肯国际集团副总裁莫康孙等8位国内外专家进行多角度专题授课,干货满满。晚上的分组讨论,学员们讨论交流自己在纪实影像国际传播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之道。

△案例教学环节,导师与学员合影留念

第二天,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日本导演竹内亮等8位国内外导师对第二届创作计划入选项目进行“一对一”案例指导。工作坊还创新引用“自由选课”模式,线下参会学员们按照提前发布的案例指导排课表,进行抢课报名,8个教室,8位导师,24个案例,学员们自由选择自己想参加的案例课。

纪录片也“减龄”,Z世代语境下为谁而拍

近年来,纪录片年轻化的势头愈发迅猛,“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已然成为业界共识。
“我们的故事需要更年轻、更开放、更多元、更创新,打破传统形式”,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在授课中讲到,在探索频道参与创作的中外合拍纪录片《龙游石窟:无尽之洞》中,为让全球年轻观众欣赏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对故事产生共鸣,影片将古代历史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融入嘻哈元素和说唱的动态镜头,这种创新的融合为故事叙述注入了前卫和节奏感,让历史变得新鲜、易懂、有吸引力。

△魏克然授课现场

魏克然建议,纪录片宣发时可考虑推出幕后花絮社媒内容,让年轻观众能通过不同媒介参与故事,提高内容“出圈”几率。

让世界看见真实的中国,到底要拍什么故事

“我拍摄纪录片时没有台本,用手持摄像机拍摄而不是三脚架,一切是为了真实感”,日本导演竹内亮在授课中分享自己的拍摄经验。

△竹内亮授课现场

这部被外交部发言人点赞的影片,拍摄横跨十年时间,记录着中国长江沿岸地区的巨大变化,藏族女孩茨姆真实质朴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
“如果你现在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拍大人物,大场景,没有关系,可以拍真实的身边人和事,往往这种故事更能打动人”,导演竹内亮以自己的系列作品《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为例谈到拍摄的体会:“《我住》系列开始的拍摄对象是住在日本的中国人和住在中国的日本人,这些都是我身边认识的朋友,他们虽然是小人物,但他们的故事仍有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点。”
“诗人的生活是触及一个时代核心的好方法,他们是真正的历史学家,真相的讲述者”,来自英国的历史学家、纪录片制片人迈克尔·伍德自1984年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便爱上了这里的历史文化,他策划制作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等作品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反响。

△迈克尔·伍德授课

迈克尔·伍德来到工作坊,向大家分享如何以全球视野讲述中国历史文化故事,“在《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部影片中,我们邀请了在《指环王》电影系列中扮演甘道夫的伊恩·麦克莱恩爵士朗诵杜甫的诗,以西方人视角向世界讲述杜甫和他所处时代的故事。”

△王义桅授课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表示,纪录片以真实的影像将过去与现在、个体与集体、本土与国际紧密相连,构建起一座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进入数字文明时代,人人皆可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言人,皆可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者,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虚实相生,AI科技时代纪录片怎么拍

“《三体》团队从立项剧本阶段到成片上线,前后7年时间,几千名各个模块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心血,最终凝结成了作品。而如今,AI仅需要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以上所有工作,且质量并不低。如何利用AI赋能创新?AI是否会代替传统的制作团队?”可灵AI超级创作者董嘉琦在课堂上向大家分享自己对AI创作的思考。
△董嘉琦授课现场
董嘉琦认为,虽然AI能够快速生成大量内容,擅长模仿,但TA无法“原创”,无法“推理”,人类的创意灵感是目前生成式AI无法取代的。面对AI,我们不必焦虑,而是要积极拥抱他,每个创作者都可以把他变成自己非常有力的帮手。

△杨禛授课现场

“如何将脑海里面的画面通过AI转换成视频画面,最需要关注的要点是什么?”来自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员白浩囡线上提问。
快手可灵产品经理杨禛回应到,要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去通过AI模型实现出来,把一个虚的东西变成写实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如何与模型进行沟通,沟通就是提示词和图片的输入,这个提示词可以抽象出两点,第一个是简单,用大白话的语言去告诉模型我想要什么,到底是小狗还是小猫,小狗是什么样颜色的,什么样毛发的,什么样品种的。
第二点是全面,想要尽可能把我脑海中的画面去展示出来,可以不用组成完整的句子,只要把要点写到模型里面,模型可能就会Get到你的意思,把更重要更想表达的词语放到前面,大模型可能会更容易响应一些。可以多试多体会,每个模型都有每个模型的特点。

△李娟授课现场

本次工作坊还邀请五洲传播中心对外传播中心媒资管理部副主任李娟介绍影像中国数据库从影像素材等方面支持入选项目创作等相关情况。

中外合拍,具备专业的制片管理才能真“合拍”

中外合拍为中国主题纪录片“走出去”提供更多的可能,不同的文化主体在影视领域的联合演奏,难免会因双方在文化理念、制作方式、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在这其中,不只是导演,制片人也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吕波授课现场

“中外合拍纪录片审片权争议如何解决?在影视文化交流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来自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制片人陈佛烘提问。
新加坡棱聚传播IFA media高级合伙人吕波表示,中外合拍肯定是几方对同一个话题都比较感兴趣,各方就开始要签署合同,规定一下权责、审片,最终终审权是谁。但在制作过程中,双方难免会对内容上产生一些分歧,这个时候双方要加强沟通。
怎么在创作伊始就少走弯路,直接研发一些海外平台和观众喜欢的题材和IP?这也是制片人需要思考调研的问题。“近些年我们做了很多‘中国’系列。在十几年前世界不了解中国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在当时也有非常好的传播效果。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与其做整个一个系列都是中国选题的项目,不如考虑全球知名IP的分集”,新加坡棱聚传播IFA Media高级合伙人吕波在授课中引用纪录片《造物小百科How It’s Made》的例子,指出可以结合海外知名IP和平台的喜好出海,“比如《造物小百科How It’s Made》是探索长盛不衰的节目,做了几十季。抖音和探索就一起研发了中国的系列,在国内叫‘中国智造’,海外还是How It’s Made系列的一部分。”

创意融合,如何用广告传播思维来拍短视频

短视频是“破圈”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也是最适合用创意进行跨界融合的媒介之一。如果把短视频当做一个产品,那么我们如何用营销和广告的思维来传播它?
“在大学的市场营销课程中,大家肯定都听过4P理论,产品(Product)、地点(Place)、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短视频传播,对应过来,就要考虑短视频的内容怎么创作、短视频的传播渠道有哪些、短视频的成本怎么控制、短视频的公关活动怎么策划。”原麦肯国际集团副总裁莫康孙表示。

△莫康孙授课

来自腾讯的制片人张依婷提问:“如何解决广告属性带来的观众信任度问题?如何去平衡内容和商业?”
“以前视频中植入广告,你看到就想用遥控去转台,但后来把创作者把广告变得有趣味,这是走向娱乐营销的第一步。广告变得好看、好玩,可以继续延展系列性,比如说我也看过有一些广告是变成一个剧场,然后你非常开心地接受看这个广告,因为它已经变成一个剧场,连续几年还在投放应用”,莫康孙回应:“品牌方不希望花了钱把一些东西硬加在受众的身上,他们很愿意接受用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手法去做,既可以给到观众娱乐,又可以有一些产品的露出。”

这届创作计划工作坊学员们有何心得?

“第一天聆听中外导师授课讲座,第二天跟导师一对一进行案例交流,不仅从导师那里,也从其他学员的项目中学习到了很多,还可以认识很多朋友,未来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创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互动的平台”。导演哈斯尔兴奋地谈到自己的收获,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创作计划。
来自四川广播电视台的导演左韬说:“第二届创作计划工作坊比第一届更深入了,虽然时间很紧凑,但是层级层次很丰富,不光是有专家学者在政策和宏观的时代层面给我们一种知识的梳理,还有在制作方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讲解。”
“在拍摄过程中,怎么面对那些比较内向不愿开口说话的采访者?这可能是创作者共同遇到的困境,在案例指导中,英国导演罗飞老师给了我们两个非常好的例子。第一个是可以用录音的方式去采访,而不是直接拍摄。第二个可以问问被采访者身边的人,比如他的同事朋友,获取第三方的信息和评价。我觉得这些是很实用的技巧。”纪录片《穿越千年的对话—三星堆金沙文明对话玛雅文明》分集导演廖玮佳表示。

△工作坊现场学员交流

“最令我形象深刻的是29号上午的案例教学,韩蕾老师对于我们的项目真的很认真负责,开课之前就和我们打电话了解项目的进程,资料,课中对于各个项目的短板、缺点、优势、后续发展方向、资金筹措等等,都提出了宝贵意见”,来自中国新闻社江西分社的吴敏说:“我们此次入选项目《瓷都C游记》需要发掘更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用更真实客观的态度去叙述人和陶瓷之间的关系,抓住新的点和有趣味的点。”

△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工作坊

第二届创作计划由中国外文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CCTV-9、Discovery探索频道共同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南方电网公司新闻中心协办,旨在面向全球征集生动反映中国多彩面貌的影像选题,汇聚国际传播多元主体力量,资助扶持中外合作合拍,力争推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影像故事,积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热文推荐




欢迎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喜欢请点击 在看

解读中国
解读中国工作室官方出品的纪实节目,旨在为世界提供感知中国的别样视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