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新得”丨内容真的为王吗?

文摘   2024-11-30 10:57   北京  

编者按: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工作坊于11月28日-29日在京举办,11位国内外知名导演、业内专家进行授课并对入选项目主创代表进行案例指导,1.5万余人在线参加培训,共同探索影像的创新表达和国际传播新路径。这是第二届创作计划入选项目《祁遇记》执行导演、甘肃光影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杜春雷撰写的培训感受。

在第二届创作计划培训过程中,收获了诸多关于纪录片创作以及国际传播的深刻感悟。“内容为王”这一理念一直是创作领域的重要准则,通过学习与思考,我深刻认识到其在国际传播语境下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底蕴与价值体系差异显著,这使得我们精心打造的内容在跨文化传播时可能面临理解障碍。因此,创作者不能仅仅专注于内容本身的精良制作,更要精准地把握内容创作与传播的尺度和方向,充分考虑国际受众的接受度与认同感,探寻文化共性与共鸣点,以此为基石构建能够跨越文化差异的优质内容。

△竹内亮在工作坊授课

从竹内亮制作《再会长江》的叙事策略差异中,我得到了重要启示: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与认知习惯,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环节。在国际传播中,我们需要巧妙地调整叙事视角与方式,为海外观众提供易于接纳和理解的价值呈现路径。

△魏克然·钱纳在工作坊授课

魏克然·钱纳关于多元讲述中国故事的见解则进一步拓宽了我的创作思路,让我意识到可以运用多种创新手法和表现形式,打破传统叙事的局限,使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出新的魅力与活力。
魏克然·钱纳关于Z世代观众群体的分析也是极具前瞻性的思考。确实,年轻人作为文化传播的新生力量和活跃群体,其尚未定型的世界观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和传播多元文化。通过与年轻群体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连接,能够绕过国外部分群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壁垒,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案例教学导师邓博弘与学员杜春雷合影

在工作坊案例教学环节,邓博弘给予大家更多关于创作的前沿思考,使我对纪录片《祁遇记》国际化改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鉴于当前纪录片内容与国际表达存在差距的现状,积极引入国外网络达人或中国留学生等国际元素参与其中,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有效举措。他们凭借自身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表达习惯,在体验祁连山丰富多元的文化、民俗、生态与历史内涵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构建与国外观众沟通的桥梁,让祁连山的魅力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价值更顺畅地走向世界。

作者:杜春雷

第二届创作计划扶持作品《祁遇记》执行导演、甘肃光影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热文推荐




欢迎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喜欢请点击 在看

解读中国
解读中国工作室官方出品的纪实节目,旨在为世界提供感知中国的别样视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