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果|黄雪旦(壮族):忆外婆(散文)

百科   2024-11-15 13:10   广西  


忆外婆


广西平果|黄雪旦(壮族)


儿时的美好回忆,总是夹杂着外婆的故事。蹲坐在外婆的膝下,双手托着下巴,眼睛眨巴眨巴地听着外婆讲着她那个年代兵荒马乱、饥寒交迫的故事。外婆命如黄连一般苦,她生前不曾留下一张照片,只给她的几个子孙徒留一些空洞的记忆。
[岁月织绵长]外婆在我的的记忆中几乎都是温馨而甜美的,她喜欢唱嘹歌,而且唱得很好,声音清脆,嘹歌从她嘴里出来便是诗文,喃喃出来的山歌便是一个故事,她在家酿酒的时候喃歌、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喃歌、闲聊的时候也是喃歌。乡里的广播站还找她录山歌,并制成带子,到晚播时间,还放着她嘹的山歌,那清脆的声音围绕在鬼头山脚下,久久回荡。
外婆是小个子的女子,因常年的辛劳,腰被压弯了,腿也因此落下了问题,走路是弓着腰,一撅一拐的。她虽在农村但穿衣得体,干净整洁。头围着头巾,上着黑色、蓝色,或者方格的粗布衣,下着黑色大肥裤,穿着自已纳的布鞋,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个美丽的女子。而且,外婆是个和善的人。那时,农村生活很简单,白天基本都是在田间劳作,晚饭后喜欢邻居们三三两两到外婆家门口聊天,旁边还有十几个孩子在打闹,这场景是多么温馨美好。
[苦难历重重]在母亲的记忆里,她一出生上面就有两个不同姓的姐姐。在母亲出生之前,外婆出生在鬼头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嫁到海城乡那海村巴力屯里一个姓向的男子,这个男子在屯里算上是富有的家庭,但是因为当年国民党征兵,夫家用钱买断指标,逃过一次,但是第二次没逃过,无奈的跟着其他新兵一步步离开山里。从此,杳无音讯,至今也不知道在哪里,可能早已经栖牲。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自此,外婆从养尊处优的太太,转变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既要养活两个孩子,还要遭受屯里的白眼,这样的生活环境将外婆变成了女强人,两个女儿也被迫成长,在食不果腹的年代,还有几个人能够温柔地讲爱?
在那个年代,没有丈夫还带着孩子的女人,生活是多么的艰辛。果然,丈夫去当兵的几年后,婆家因重男轻女,便与外婆三母女断绝了关系,硬生生地将她们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然,外婆并没有受到来自处界的干扰,为了两个女儿,她没日没夜地边上山下地劳作,边酿着玉米酒,拿到集市卖,增加家里的经济来源。
因为外婆的勤劳与坚强,在好心人的引线下,认识了我的外公,外公便跟着外婆和她的两个女儿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外公待两个继女如同亲生的疼爱着。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不久就在小街上买下一块地皮,并盖起了房子。一家四口就此稳定了下来。
1951年我母亲出生了,这是我外公的第一个孩子,接着我小姨和舅舅相继出生了。之后,因为外公的善良和积极,受到屯里的尊敬,被选为屯长。后来,分田到户,队里分给外婆家一匹马,外公就天天上山砍柴,回来后跟外婆一起酿酒,就这样平淡地生活着。
因为妈妈嫁在跟外婆同屯的爸爸,小时候的我大半时候是跟外婆住一起的,所以亲眼目睹外公外婆酿酒的全过程。印像中的外公外婆感情很好,从不互相拌嘴。而且外公的性格也很好,像头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每天天不亮就背着柴刀赶着马儿出门了,一直到天黑才回到家。马背上驮着两捆劈好的柴火,原来是外公在山上一块块的劈好了才拉回来的,就这样家门口的柴火屋檐都堆满了。
那时候,酿酒全是纯手工。外婆先提前一晚用水浸泡大米,第二天外公外婆五点钟左右就起床了,浸泡了一夜的大米用手撵碎即可,将大米捞出滤水,再放入蒸锅中,大火蒸30分钟到50分钟左右。倒出大米后将其拨散,等温度降至用手可以摸即可,再将凉开水撒入大米中,搅拌至大米散开无块状。这时候撒入一定比例的酒曲,搅拌均匀。再把搅匀的大米放入发酵锅中,边加热边装料,直至满完,在顶端放一盆冷水,并且要保持是冷的,把所有接触面用布封住。检查蒸汽锅与导糟是否充分接触,这时候就加大火,待蒸酒锅边的水开了之后,便慢火慢慢蒸,等待着米酒的到来。根据大米的数量和火候的控制来决定蒸酒的时间。
[一生多舛折]外婆一家的温饱解决了,但是外婆的人生路上,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变数。“会走过一马平川,也会遭遇沟壑纵横。”说来也是蹊跷,外婆曾经的孤儿寡母经历也让我大姨和二姨的婚后生活重走了一遍,外婆也因此一直伤心难过:大姨和二姨到了婚嫁年纪,按照当地的婚嫁习俗,大姨嫁给了一个知识分子,有两儿一女。在一次反革命斗地主的运动中,大姨父遭人算计,被服15年牢狱,因在狱中表现良好,减刑到8年。很不幸的是小儿子因为患上地中海贫血,在9岁的时候去世了,大姨带着大儿子和女儿把我外婆无依无靠的经历又重走了一遍。大表哥从小就由外公外婆带在身边,表姐则是呆在大姨身边。大姨父出狱时,三个孩子变成两个孩子,而且两个孩子也已经成家生儿育女了。几年后,大姨因长年过度劳累,也患上严重的肝病去世了,此时大姨才51岁,此生没过过一天的安稳日子,外婆经受白发送黑发的打击,一个人经常默默流泪,落下了眼疾。
二姨则是嫁给了一名志愿军,也是生了三个孩,二姨父退役后,被安排在云南工作,跟二姨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二姨也是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独自在村屯生活。当年,交通不便利,从平果到海城的班车,早上8点一趟、中午12点钟一趟,二姨夫也就每年春节才能回家探亲,直到表哥初中毕业后,二姨父才带着一家人到云南定居。而外婆后面的三个孩子,也就是我母亲、小姨和舅舅都是正常地成家,生儿育女,跟村里其他人的孩子一样,平平淡淡地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外公在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生病去世了,而舅舅成家后也搬到新家去住了,外婆便独自在老屋生活。也刚好二姨的孩子没去云南定居的时候,表姐在村里读完三年级后到乡里的中心小学继续念四年级,便跟着外婆住,我们祖孙三人住在一起。外婆每天5点半起床给我们煮好大米饭,没有菜,我们就油盐拌饭,开心地吃上一碗饭,满足地上学了。放学后,我们也会到隔壁家打水灌满水缸,就连两个桶都是满水,方便外婆用水,一直到我家也搬到新家。离外婆家有一段距离,只要我在家,外婆家的水缸都是保持满水的。
[泪尽夕阳红]因为升学,我得到县城读初中,初三那年,外婆病得很严重,我放假回家陪她聊天,她便悄悄地从枕头下摸出10块钱塞给我,我们互相推扯着,舅妈这时候过来了,外婆便说要休息,我扶着她到床边,她趁机把钱放到我口袋,我顿时明白了。回校后不久,外婆身体状况一度恶化,我也没能见到外婆最后一面。妈妈说,外婆临终时如释重负地说:“我要去找我大女儿了,她在那边辛苦了”.......享年81岁。
终于放寒假了,冬天的泥土是冰冷的,也是松软的,我来到外婆坟前,静静地坐着,回忆着外婆的一生,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滴在坟前的小草叶上,再渗入土里。夹着雨丝的风仿佛是外婆温暖的双手为我擦拭脸上的泪珠,却越擦越多……。我想,一生经历过战乱、饥荒,也经历了改革开放,但却没等来和谐与幸福。此刻她就躺在黄土地下应该是安详的、是踏实的,因为她一生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了。生在黄土地上,归于黄土地中,这就是一个农村老妇人的一生。而外婆的亲情,也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甚至影响我的一生。
外婆生前住的老房子,舅舅也卖了,不知道外婆在天有灵能不能找到回新家的路?我经常梦见外婆在河边。挑着担子,来回走在小路上,说是回家,应该是在找回家的路吧。可是她辛苦一辈子的老房子没有了,不知道她会不会找到回新家的路?

【主编点评】《忆外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回忆性文章,作者围绕外婆的一生展开,从儿时听外婆讲故事却无外婆照片的遗憾起笔。外婆爱唱嘹歌,声音清脆,其山歌似诗文、故事,被广播站录制播放,展现出外婆独特的文化魅力。文中对外婆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虽因辛劳身体有疾,但着装整洁得体,是个和善之人,描绘出农村温馨的生活场景。接着讲述外婆苦难重重的经历,丈夫被征兵后杳无音讯,从富家太太沦为 “顶梁柱”,遭受婆家白眼却坚强劳作,后与外公组成新家庭,生活逐渐稳定。作者还详细描述了外公外婆酿酒的纯手工过程,体现出他们勤劳质朴的品质。外婆一生多舛,大姨和二姨婚后生活重蹈覆辙,外婆因此伤心,经历诸多亲人的磨难和离世打击。外公去世后,外婆独自生活,对晚辈关怀备至,即便病重仍想着给作者塞钱。外婆去世后,作者对她充满怀念,认为外婆一生虽历经艰辛却坚韧伟大,外婆的亲情是自己宝贵财富,对外婆老房子被卖后能否找到回家之路的担忧更是体现出深深眷恋,全文情感真挚深沉,令人动容。(李承骏)

作者简介:黄雪旦,现为平果市卫生健康局干部,擅长摄像摄影、编辑,爱好文学、文艺、旅游。因工作关系,曾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有新闻稿件被报刊报纸网站及杂志采用,见于《中国人口与健康》杂志、《健康报》、《人民网》、《央视网》,《广西日报》、《广西人口与健康》杂志,《右江日报》、《百色新闻网》等…………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



百色作家
《百色作家》,一个立足于中国广西百色,面向全球原创写作者的文学评点平台。每篇文章均配有作者简介、风采照片并进行评点。欢迎全世界华文写作者投稿,在这里一展才华!我们将与《发烧友文学》一起联手为大家展示更多的才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