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梁国雄(汉族):最美遇见 ——我与《文艺报》的情缘(散文)

百科   2024-11-20 09:14   广西  

 最美遇见
——我与《文艺报》的情缘 

甘肃天水|梁国雄(汉族)

天上的月儿圆了又缺,地上的草儿青了又黄。岁月如歌,转眼间到了《文艺报》创刊75周年的大喜日子。在我与《文艺报》一路走来40年的难忘岁月里,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尽管花开如梦,风过无痕,但我还是无法忘却与《文艺报》一路同行中的回忆和眷恋。
我出生在工人家庭,父亲是名邮电职工,记得在我1979年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我只是接近分数线而落选。老师们责备,同学们惋惜,家人埋怨,使我一度消沉下来。就在我痛不欲生的十字路口,父亲出于我对文学喜爱着想,从他并不宽余的工资中给我订阅了一份《文艺报》。就是这份报纸让我摆脱了迷惘,燃起了新的希望,在人生的跑道上找准了自己的轨迹。每当报纸到手,待忙碌一天的家人进入梦乡后,我拖着疲劳的身驱,在简陋的书屋中,借着昏暗的灯光,乐滋滋地享受着父亲给我的这份“宝贝”,用它填补着我当时在农村枯橾无味的生活。在我的记忆中,《文艺报》总是一扇向我开的窗,里面住满了文字,这些鲜活生动的文字在我困顿失意时,是最好的安慰,也是我寂寞无助时最好的陪伴。从此以后,每逢到乡邮员送报的时间,我都静静地在村口等候《文艺报》的到来。每期读着刊登的文章,让我忘却了孤独,驱赶了睡意,总觉得我和这份报纸有个亲密的约定。
时间到了1984年冬天,我进入父亲单位工作。从21岁到34岁,长达13年的时光在甘肃省小陇山林区艰难地度过。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工作性质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常年与乌鸦、毒蛇、野猪为伴;与寒风、积雪、沟壑为友,低头见水,抬头见山,很难体会到现代化的生活。尽管工作很苦、很累、很涩、很寂寞,可我对文学的热爱是痴迷的。常年订着我喜爱的《文艺报》,不仅养成爱看这份报纸的习惯,而且矢志不渝地以顽强的毅力视写作、书法嗜好于一身,齐头并进,立志走大器晚成自学成才之路,进而利用工余时间先后分别自修学完大学新闻、中文、书法专业的课程并得以毕业。而且工余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或阴或晴的心情,记录自己亦悲亦喜的感受。
后来试着写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以消息、通讯、诗歌、散文、随笔等文体写自己值得写的一切,把笔尖伸向线路、巡房,伸向基层电信人的心灵。尤其是从《文艺报》上获取写作经验,感受到文字的力量,闻到作者身上的气息,看到了文艺工作者惊人的创作力。于是,我也将自己在《文艺报》获取的知识转化成笔下有价值的文字,立足本职,学以致用,矢志不渝地仍然坚持写稿,用笔尖抒写故事,以文字记录情感。
清苦自有清苦的真谛,寂寞自有寂寞的收获。工余创作出的数百篇作品,不断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邮电报》《甘肃工人报》《散文选刊》《天水日报》等报刊,一些作品还在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屡获奖项,本人也被多家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创作员,2018年又加入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更令人难忘的是,2000年3月下旬我应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办公室特约,参加了《文艺报》社举办的“21世纪首届文艺创作高级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写的散文《写给父亲》,荣获研讨会全国文艺作品评比(文学)类作品三等奖。本人后来又被《文艺报》确定为年度《新闻人物•艺术人生》栏目重点推介人选。并让人欣慰的是,2019年8月在中国散文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中,我的参赛作品荣获二等奖,在北京京西宾馆颁奖时,我终于见到了在《文艺报》上早已熟知的很有影响力的文艺家、评论家、作家张胜友、石英、孙武臣、红孩老师,他们不仅给我颁了奖,而且又在我的获奖证书上签了名,同我合了影,这些每每回忆起来,都让我心潮澎湃,兴奋不已。
这就是我生命长河中激起的一朵细小的浪花,也是我心爱的《文艺报》给我带来的一切收获,这不能不说是《文艺报》多年培养扶持的结果。因我深知,通过《文艺报》这座平台,我有幸结识了不少德高望重的办报前辈,才气横溢的中青年骨干。各位老师的真挚与宽厚让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走得更亲近,每次阅读这份报纸让我切身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总之,在我与《文艺报》一起成长的日子里,回首该报75年的发展历程,历史在这里投下深情的一瞥,留下的是无尽的感怀。这份拥有众多读者喜爱的大报发展到今天,在文学的这片净土上,根深叶茂,春花秋实。进而在顺应社会发展,贴近读者需求办报改革的实践中,励精图治,展现魅力,使不断调整充实的版面形象更加靓丽风光,灿烂夺目,而且包含的文艺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灵活。75载寒来暑往,75载硕果累累。凝固的铅字,多姿的版面,把我们读者的理想和追求变成了永恒!当我翻开存放完好的那一张张泛黄但依然鲜活的《文艺报》时,看到的不仅仅是昔日的成长印迹,更看到了今日文艺复兴繁荣抒写辉煌,定格精彩的信心。我永远铭记牵手从《文艺报》的点点滴滴,在我与它一路同行的难忘岁月里,欢笑也好,泪水也罢,正是这些串起了我对它的一段不解情缘。 
【主编点评】一个人的机缘,有外界的托引,更有自我的不断追寻。梁国雄老师与《文艺报》的缘份,也是一个作家细腻而温暖的成长史。他笔下的高考、父亲、《文艺报》以及自己戮力打拼的种种场景,成就了他今天儒雅、谦和,又追求极致美好的文学与人生。值得读者如我敬仰与学习。你努不努力,缘份都在那里;你成不成功,使命都在那里。愿与作者和读者朋友们共勉。(李承骏)

作者简介:梁国雄,笔名,雨知。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甘肃徽县。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特约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新作入选《美丽中国·我的家园》《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中国最美游记》(多卷本)《中国当代散文精选》《见证中国崛起》《最美中国2004诗文选集》等专业书籍。出版有《长线苦旅》《行海泛舟》等作品集。被授予“中国旅游散文创作金牌作家”和“德艺双馨的优秀作家”称号。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



百色作家
《百色作家》,一个立足于中国广西百色,面向全球原创写作者的文学评点平台。每篇文章均配有作者简介、风采照片并进行评点。欢迎全世界华文写作者投稿,在这里一展才华!我们将与《发烧友文学》一起联手为大家展示更多的才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