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江南,看云冈 | 值得看的特展,值得一去的博物馆

旅行   文化   2023-08-10 08:08   浙江  

这个暑假,我最期待的展览之一,就是吴文化博物馆关于云冈的展览——“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


吴文化博物馆

位于苏州吴中区,是一个开馆才三年的新博物馆,但它非常厉害,不光常设展做得好,展陈布展清晰审美在线,运用了很多交互手段让展览更加生动易懂,还做了很多高质量有深度的特展,比如去年暑假的“文明的样子——亚欧大陆古代文物精品展”。


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很有味道,灰白相间的墙壁表达着苏式古典韵味,玻璃幕墙又增加了现代感。大厅看出去,蓝天白云倒映在地板上,与玻璃墙外的白云蓝天融为一体,让我想起了京都的“琉璃光院”。


总之走进博物馆的这个过程已经让人觉得很美了,况且里面人还少,真是引起极度舒适。目前暑假期间,博物馆的参观时间延长到晚上9点,也很人性化。是值得一去的博物馆。


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

说完了博物馆,接下来该说说这个特展了。这个展览,吴文化博物馆联合了云冈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共同呈现。


展览逻辑非常清晰,分为三个单元:

平城时代——探讨云冈石窟雕凿的背景

创造经典——介绍云冈石窟的开凿和演变

成为范式——展现云冈模式对后世的影响

层层递进的展览呈现形式非常容易理解


布展也不错,路线清晰,配的各种文字和图示、3D打印的须弥山等增进了理解,还有投影、视频等方式也让展览更加生动。很多物品直接放在展台上,没有玻璃罩,可以非常近距离的观看,实在是看得很开心。


当然,遗憾也是有的,要是有一个复制石窟的话,会更好。看此次展览云冈研究院杭侃院长的讲座才知道,本来也是想把目前的唯一一个复制窟12窟拿过来的,但因为高度原因,没能展出。


2020年11月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曾经有过一个云冈石窟的展,当时就展出了复制的12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回去翻翻那个展览的文章,两个展的策展真的是非常不一样呢(【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百年记忆与再现】特展)。因此能学到的东西也很不一样,看展真的是愉快的学习过程啊


当然,以后还是要亲自去到云冈石窟,毕竟云冈大像窟的雄大、木构窟的精美,不去到现场是无法体会其魅力的

图片来自官方


接下来,我就按照展览的顺序,来详细聊聊这个展。


引子

经典与范式,这个名字就挺好的,云冈石窟就是一个经典,是中国早期石窟的代表,北朝艺术的滥觞。作为北方地区的第一个皇家石窟,它树立了一个范式,对中国早期的大量石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特展,也是“云冈模式”的第一次展览,可以说是一次开先河的展览



第一单元:平城时代

在这个部分,展览想呈现给我们的,是云冈石窟出现的历史背景。云冈石窟开凿于“平城时代”,而平城时代,是北魏都城南迁到平城(今大同)的398-494年。439年,北魏基本统一了北方。但是请注意,是基本,在局部地区,民族之间冲突不断,史书多有记载,曾有一次冲突导致了20万人的死亡。


为了取得稳定的统治,北魏的统治者采取了两个办法,一个就是汉化:仿效中原的制度和文化;另一个就是佛教,用共同的信仰,来让不同民族得以共存。效果是很好的,北魏政权从部落联盟制进入到了基本封建化,平城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而平城作为都城,更是汇聚了从凉州到江淮、大兴安岭的百万人口。民族的交融,文化的交流,工匠的聚集,百万人口的根基,创造出了融会贯通的“平城时代”,也为石窟的开凿奠定了财力、技术和人力基础


那这些背景,在这个部分是怎么体现的呢?关于汉化,一个是碑形墓志,平国侯韩弩真妻碑,用的都是汉字,篆额,墓志正文是隶意楷书,从书法角度来说也是一件佳作。

(这块碑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韩弩真妻子,在正文里全名出现,而不是后来的XX氏,可见当时的女性,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完全物化)。


另一个是牛车,这是承袭自魏晋名士的风气。


文化的交融,从忍冬纹可见一斑。来自佛教传统纹饰的忍冬纹,在北魏时期广为流行,已经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之中,并与汉地传统的云气纹等结合,逐渐汉化,形成了已然不同于西域的纹样。这次展品有日常用具的忍冬纹灰陶壶,有非常精美精美的忍冬纹灰陶砖,还有已经汉化的忍冬纹装饰的银耳杯。(本文所有小图均可点开看大图)

展出的北魏宫殿建筑上使用的板瓦和筒瓦非常大,可想而知当时北魏的宫殿有多宏大,也就可以推知当时的财力和人力。


玻璃钵非常美丽别致,根据成分是用中国本土材料制作的,可推断当时肯定有西域来的玻璃匠人带来了技术。


还有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各种陶俑,也非常有意思,可以看到当时的各种衣帽穿着,已经有了胡汉的交融。司马金龙其人是司马氏的后代,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介绍。



第二单元:创造经典

这一部分是重点,展示的是云冈石窟从开凿到逐渐本土化的演变过程。从460年僧人昙曜在武州山川主持开凿昙曜五窟始,到孝文帝迁都洛阳30年后的524年,云冈石窟在北魏一朝营造60多年。从最初的的“像法西来”,受古印度和中亚佛教造像影响,到中国的艺术特色的融入,到最后的本土化,这一过程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国内研究云冈石窟的大师宿白先生,根据历史年代和艺术特点,将云冈石窟分为三期,而这个部分也是按照这三个时期进行展示的。可以说三期的各自特色是非常鲜明的。


第一期(460-470年),昙曜五窟,由皇室开凿,都是椭圆平面穹隆顶的窟形,佛像非常的高大宏伟,粗犷雄浑。这五窟的佛像非常之大,比如目前云冈石窟代表的20窟,有15米多高,五个佛像的形貌,是效仿北魏的五个帝王。但他们的服饰和雕刻手法,就受到古印度地区犍陀罗风格和笈多秣菟罗的影响

椭圆平面穹窿顶,则是根据鲜卑拓跋本民族的传统居室穹庐而创新的,展出的陶毡帐可以看到这种居室的样子。


展出的沙岭北魏壁画墓(复制)里,除了很多吸收中原传统体现的汉化特点以外,还能看到南壁的绘画里有毡帐,和陶毡帐形状相同。这个墓葬是2005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也值得细细观看。

太暗没拍照,用的官方图片(实际展览中只有壁画)


硕大的菩萨头冠,中央圆盘上的仰月纹,最早流行于波斯萨珊王朝,而日月纹和仰月纹,在早期石窟里的菩萨和飞天头冠上都有出现,可见初期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另外这个头冠上也有忍冬纹,很漂亮。




第二期(471-494年),为魏孝文帝时期。这一时期大家都比较熟悉,是北魏汉化改革最彻底的时期。北魏的习俗、礼仪逐渐汉化,而表现在造型艺术上,石窟的窟形变为汉族式样的仿木构建筑造像风格也迅速汉化,佛像面容清秀,服饰也呈现出“褒衣博带”的特征。除皇室外,官吏和上层僧尼也参与开凿,造像故事题材也更多了。


佛残坐像,虽然只残留下身躯部分,但是姿态优美,服饰宽博飘垂,体现了“褒衣博带”的特征,并吸收了南朝建康的上衣搭肘的佛衣风格。也体现了北魏石窟艺术的中国化。


菩萨立像(太熟悉了,在浙大艺博馆就见过),与云冈中期菩萨像风格一致,身姿优美面容祥和。这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可以帮助了解石窟造像的雕刻工艺。


二佛并坐龛,这要重点了解一下。二佛并坐是云冈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法华信仰最明显的标志,其图像在印度和中亚地区的佛教造像中未曾发现,推测为“中国制造”的佛像。这与北魏皇室的法华信仰,以及“二圣”——冯皇后和孝文帝的政治现象关联极大。二佛并坐题材影响了敦煌莫高窟,也延续到了北齐和隋朝。

冯皇后,是值得细说的一位女性,云冈研究院的杭侃院长认为她是历史上最厉害的一位女性,甚至超过了武则天,因为她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走向。我也觉得她非常值得研究,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还有盝形龛内雕菩萨坐像,菩萨与供养人都是“秀骨清像”样式,表现出中晚期的造像风格。盝顶形龛源自犍陀罗造像,云冈对其进行了融合创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两侧菩萨从坐姿变为站立,即听法菩萨变为胁侍菩萨,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包括对莫高窟。


这个部分展品较多,有很多精品,如骑象菩萨、菩萨头像、供养人行列、化生童子,以及很有说头的天宫伎乐等,可以仔细观看。


第三期(494-524年),迁都洛阳后所修建的石窟,这一时期皇室离去,继续开凿的为一些中小型石窟。但也因此,石窟窟室出现了不少新样式的装饰,造像也更加清秀了


展览还展出了2010-2011年发掘出的窟顶东西区两处寺院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这次发掘也为研究北魏早期佛教寺院的结构、布局和规模提供了新材料。


左上:菩萨头像        右上:“富贵万岁”瓦当

左下:兽首门砧石头  右下:石斗拱


这个板块还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千佛,一个是须弥山(复制)。千佛是石窟造像的重要题材,很早就被雕刻进石窟。云冈的千佛分布也非常广泛。这次展出了很多,包括了各个时期的千佛造像,可以对照着墙上介绍的各时期千佛的特点,非常近距离的观看。




[ 滑动看图 ]

不仅展台上有陈列,还有整整一面墙的千佛,仿云冈的明窗布展,打上灯光,实在是美极了。


须弥山是复制的,几乎占据了一面墙,但其实它只是为“二圣”开凿的双窟第9、10窟中,10窟中间门拱与明窗之间的一组雕刻,可想而知石窟有多大!



第三单元:成为范式

这个部分展示了“云冈模式”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迁都洛阳之后,对平城与洛阳之间的晋中和晋东南地区,以及河北地区的影响。云冈模式成为范式,被继承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石窟艺术源流。


这个版块的精品也非常多,而且大多都放在展台上,可以近距离的观看。文物主要来自于两个博物馆,一个是定州市博物馆,一个是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两地的造像,和它们的范式来源——云冈模式的造像,在同一展厅展出,这样的机会也是非常难得的


石雕佛坐像,北魏正光二年(521年),为什么雕凿的年份那么明确呢,因为造像背面下半部有造像铭记。一佛二菩萨,佛像宽衣博带,结踟趺坐于方莲台座上,下摆覆盖莲座,衣褶的雕刻非常漂亮。两侧的胁侍菩萨雕刻也很精美。以像、形、铭三全堪称南涅水石刻的珍品。


还有定县出土的东魏佛立像,佛像健壮,与北魏后期有很大区别,双勾阴线纹饰,是东魏首创,雕刻非常精美,是东魏造像中的杰作


还有彩绘双思惟菩萨二弟子像,半跏思惟菩萨流行于印度贵霜帝国后期的犍陀罗地区,十六国北朝时成为我国佛教造像的重要题材。特别是到了东魏北齐时期,在青州等地形成地域风格中心。与青州造像也有了关联。

在这个部分,南涅水的四面佛龛造像有好多尊,每一尊都值得仔细观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北魏平城时期的博采众长,开放包容,创造出了云冈石窟这样融会贯通的文化和艺术,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北魏在融汇民族文化与中外文化的过程中,促进了汉代文化与唐朝文化的连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历史告诉我们,交流和互鉴,才能更好地前行。以史为鉴,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




系列活动

针对这个特展,吴文化博物馆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这个展览更加丰富,更能让大家理解:

1、系列讲座:有讲座时可预约去现场听,不能现场参加也可以在B站“吴中博物馆”看回放

2、特别课程:周末不定期有免费的课程,可以去了解云冈

3、悦读沙龙: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悦读沙龙,请专家和读者们一起看书、一起探讨

4、青少年活动:推出了一日营活动,不仅能看展,还有各种相关的手作和活动,适合孩子们参加

5、观展攻略:公号上也陆续在发详细的观展攻略,对于一些细节进行了展开说明,适合感兴趣的观众

(以上所有信息在“吴文化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查询。)


不需要去到云冈,就可以先对云冈进行了解和学习,这个展览,推荐给大家。对孩子来说,多看这样的展览,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熏陶,也是艺术审美的浸润,是非常有意义的


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

展览时间:2023.7.1-2023.10.8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一特展厅

开放时间:8月1日起,周二至周日9:00-21:00(20: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Tips

1、上午10:00和下午14:00有免费常设展讲解;也提供语音讲解器租赁;有扫二维码的语音导览,如果要使用建议戴上耳机

2、东侧有停车场,方便自驾,可直接导航到停车场

3、二楼有咖啡店,有蛋糕和饮品

4、博物馆内比较冷,一定要穿个薄外套

5、澹台湖公园还不错,可以下午来看展,日落前后在湖边逛一逛




END


近期文章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落落妈妈

一起带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落落妈咪的下午茶
下午茶般的悠闲时光。一起陪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