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菜单,老板娘按人数给你配菜,基本都是老板娘当天去菜市场买的时令菜。
招牌鱼头不提前定就吃不上,是老板从隔壁卖水产的店里直接杀好拿过来烧的。
倒不是搞什么饥饿营销,为的是到店就能直接吃上。
老板娘说话轻声细语的,经常是一身长裙,坐在吧台旁边在店里直直播唱唱歌。
她原来是浙科大的宿管阿姨,丈夫是厨师,就在自家一楼二楼开了饭馆,先是学生们来这儿聚会,后来附近阿里的员工也被吸引了过来。
小店开在小和山新苑的民居里,跟着导航钻进铁围栏,走进小区的时候,我开始怀疑导航。
托朋友的福,我提前微信上找老板娘提前预定过。
到店,鱼头锅正咕嘟咕嘟煮着,老板娘再次跟我确认人数,其他热菜也准备下锅。
也亏得我提前做了功课,刚落座,又走进门一对情侣,也是要点鱼头,可惜没预约。老板娘又是看消息又是问厨房,最后无奈,没了。
又一会儿突然发现什么,有个预约过的客人来得晚,可以先给他们,小小的店里,竟然因为一锅鱼头,响起了欢呼声。
老板娘的儿子钻出店去,不一会儿,提着一只新鲜的鱼头回来了。这是去旁边菜市场现买的。
鱼头选择没什么特别,就菜场买的包头鱼,胜在新鲜。
好吃的秘密都在秘制酱料里,是梁阿姨家独有的,配菜也多,加了豆腐、白萝卜、泡发的黄豆、香菜.....能吃辣的推荐中辣。
还有个秘诀是要小火慢煮,等到所有食材都吸满了汤汁,这锅鱼头才算成了。
这一锅,足够3-4个人吃了。
嫩豆腐超级大块,浸泡在汤汁里,鲜、香、滑,跟鸡蛋羹似的,用汤勺舀起才不会碎。
白萝卜则早就炖得酥软入味了,看这个诱人的琥珀色,筷子都不敢用劲。
就连锅底泡发的黄豆,在秘制酱料和鲜味的作用下,也变得格外迷人。
这锅鱼头汤,酱香、微辣、鲜香融合,要不是吃不完,我一定拿来泡饭。
虽然秘制鱼头是主打,但是梁阿姨会根据你们的人数,推荐一些配菜。
白斩鸡,糖醋里脊,牛肉,大肠.....都是杭州口味,家常做法,到店再下锅。
炒大肠。大肠是店里自己卤的,清洗得很干净,又经过文火慢卤一个半小时,香气很足,软糯又有韧性。
白斩鸡。鸡很靓,靠近骨头的地方还能看到血色。
每一块鸡肉的好吃也是很具体的:鸡皮金黄发亮,滑溜回弹,鸡肉紧实而鲜嫩,肉骨间偶有鸡冻。
只要蘸一点点鲜酱油,一口,丰腴与鲜嫩齐飞。
椒盐土豆饼也是熟客推荐的。
将土豆锤成泥,做成饼,再过油一炸,撒上椒盐,表面是香酥的脆壳,内里依然香软。
这个菜吃时节,老板娘说,一定得用上当季的老品种的黄心土豆才行,粘性好,味道香!
我还搭配了个素菜,炒番薯藤。
炒番薯藤吃过不少,他们家却格外细致,番薯藤去叶剥皮,还去除了老茎,脆嫩,还自带一个清香。
虽然老板娘自家没有地,身后有一大帮农民朋友自己种的菜吃不完的菜,能吃当季菜也是奢侈的。
快吃完时阿姨送了我碗“心里软”。
外层是超香超甜糯的红枣外衣,里面包着软软有嚼劲的香糯米糍,又经过油炸,丝滑软糯,甜滋滋的。
除了鱼头,店里还有道本鸡煲,也得提早一天或半天预订。
用的是最新鲜的本鸡,预订才做,我去得临时,没赶上。
这间店铺就是梁阿姨的家,2004年梁阿姨在浙科大的工作的时候就有了。
当时梁阿姨家还没有开饭店,附近浙工大、浙科大的学生同学聚会,或者生日派对的时候,都是在她家里。
时隔近20年,二十年前的学生回杭州了,总会去梁阿姨那里搓一顿。还有同学笑称,工大校庆,梁阿姨家就是分会场。
除了学生,梁阿姨还有很多阿里巴巴的忠实粉丝。
据说当时阿里巴巴还在伟星大厦的时候,不少阿里人被领导或者同事带到梁阿姨店里,一来二去,口口相传,小店也成了老阿里人的秘密食堂!
阿里搬迁后,有客人甚至上午提前跟梁阿姨微信预定好,中午12点下班,开车12点半到,吃完再回去上班。
能让996的码农们为了一顿饭来回二十公里.....也是绝了。
门口的两面墙上贴满了照片,有大佬,也有学生。
梁阿姨说她喜欢拍照,尤其喜欢在同一个地方拍照,用照片纪录时间的变迁。
或许正如墙上挂着的书法:“我们终将老去,唯有记忆永恒。”
作为店主的梁阿姨,每天除了在朋友圈发菜市场的新鲜菜,还有唱歌的视频。用她的话说,卖鱼头是生存,唱歌是生活。
店里不太忙的时候,她会打开手机在全民k歌录歌,支架、话筒、小音响,俨然一个小舞台。
梁阿姨说,以前没时间出去唱,没地方唱,现在终于可以当麦霸了。
客人在吃饭,梁阿姨在一旁轻轻唱着歌,经典怀旧歌曲,伴随着菜一起咽下喉,倒真有种《1988》邻居的感觉。
”有客人说我是小和山的韦唯,又有人说我像莫文蔚。“唱起歌来,梁阿姨倒真像个明星。
吃完,店里只剩一桌人,阿姨见我感兴趣,鼓励似的将话筒递给我:“你要唱唱吗,随便唱。”
看着阿姨举手投足里透露出来的优雅,我不禁想起那么一句,“岁月从不败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