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停更很久,因为一直在思考和纠结要写些什么。从微信公众号的数据分析,发现多数读者朋友偏向应用方面。也许,对当前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笔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希望能帮助质量同仁不是把自己埋在工作里而忽略了如何拓展视野、拔高高度。
人望高处的欲望是正常的,但是它需要自己给自己正确的铺垫:知识让我们明白,但怎样表达、怎样决策、怎样去呈现自己,才是职场上发挥自己的重点。如何在失效分析中和客户压力下开会,能用逻辑思路、平行思维和思维导图去呈现分析思路路劲,每个环节的可能结果和对应,是职场成长的关键。
遗憾的是,笔者写了许多思维方面和理论上的一些见解,看的人不多。但笔者还是要鼓励,就算今天您是技术员,您不可能一辈子都是(要对自己这样说)。您可以再进一步,就看自己怎样调整自己,怎样去追求更进一步。
网络上很多人因为姜小妹妹拿了阿里的数学奖初赛12名,因为她是中专,就乘机的利用这个炒作:不可能、作弊、有团队等等。还有高知分子要求她自证清白没有作弊,仿佛把她描写成罪无可赦、让学术环境沾污。这些言辞凌厉的霸凌背后,凸显的是心理的幽暗面:嫉妒、认定中专不会出息等等。他们的逻辑是,先定论是作弊,然后证明。仿佛站得住脚,其实逻辑上一点不通,却得到了大量的流量和回报。
说这个的原因是,如果那么多的人的逻辑思维是这样(其实没有逻辑),印证了笔者在职场的一个常态:我们先认定某个事实,然后去证明。这是在很多有经验的工程师,会经常看到常犯的一个毛病。因为,如果猜对了,周围的人都觉得他很神奇,可能眼睛里充满了崇拜。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许多争宠的工程师,拍胸口的高于阔论,结果引导大家偏离轨迹不说,还浪费了资源、时间、精力。这是笔者经常遇到的光景,笔者虽然能用自己的职权干预,但是碍于对方觉得是自己人生高光的机会,只能任凭他,后面才回来按部就班的思考。
接下来的几篇,笔者会分享一些关于供应链和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的理论。对许多人来说,质量管理是要独立于其他,要有话语的权柄,因此,在组织架构上,大多数认为质量管理要直接向CEO或者总经理汇报才是正确的。
其实,组织框架怎么安排,和一家公司的运营的好不好,关系不是很明显。比方说,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真的是只此一家,那么就算是管理不理想,生意仍然可以是红火。因为只有他们有,其他的地方找不到。笔者曾经目睹一些有专利的运营,内部不重视质量,因为不怕东西没有人要。和生意做到红火,排期要等半年才拿到货给你的老板来说质量管理的重要,他还不一定听得进去。
相反的,就算是组织框架“正确”,质量直接向CEO汇报,也不见得就一定看到期望的效果。笔者曾经工作的一家知名外企,就是有质量VP向CEO汇报,但质量管理在整个集团来说,话语权局限、得不到应该有的尊重。原因有很多方面:
质量副总本身不是那种有领导力的人,公司是一家全球公司,要怎样把质量抓起来,没有一个很好的组织策略。产品开发流程管理处于被动、质量管理更多是后期介入客诉等等,加上供应商方面划分给供应链采购,基本上看不到质量管理的正向贡献。
副总本人认为自己是全球副总,只负责高谈阔论,所以出台了许多属于高大上的质量指导书、质量策略等等。他认为自己掌控高层之间的政治互动,避免和其他部门引起争执(纠正时候是需要面对),把自己摆在神台上做“质量大师”的姿态非常明显。
笔者同样遇到另外一种组织框架,质量管理方面来说,非常以市场声誉、客户反映为导向。因此,对于CEO关注客诉来说,质量部门虽然有压力,却得到力度可以驱动内部优先处理客户投诉下,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善。
许多的理论,甚至可以说是理想,有许多大师推荐和出版书本,但效果非常微小。笔者个人发现的原因是,质量部的同仁就算是再同意各种论述,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就能把质量提升上来云云;其实,在现实的环境中,质量部根本影响不了供应链的关键决策 - 议价、成本控制。
笔者在前面许多文章有提到,一家企业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生存。因此,多年前笔者一位美国的质量同事,曾经问过笔者一个问题才明白质量部门存在的意义: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 quali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within an organisation? 质量部门在一家企业组织里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读者们的答案和笔者当年一样的回答是QA和QC,那么估计我们都工作的很累、烦躁、沮丧;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和我们的“理念、坚持、执作“等等,是非常的抵触的。
他在听了我的回答后说,质量部门存在的意义,是要支持企业的营销策略的成功。The very existence of a quali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is to support the success of the execution of an organisation business strategy.
很多同仁在工作场所中,往往会被其他部门同事针对,好像某些没有意义和营养的短视频:到底哪个部门最有话语权里的角色,质量部显得犹如孤芳自赏、独树一帜,和其他部门对立。这事一种很错误的认知,也是一种错误的传递。
我们既然都是在同一个企业组织里面,就已经非常明显的,我们的存在,不是在唱反调。一家企业的营销策略或者说,运营策略,只有这一套,只有这一个目标。因为达成它,企业才得以生存和延续。因此,我们不是在和其他部门争什么,我们要认识到,所有的决定,都是在支持运营策略的成功。
我们的判退,不是因为我们是质量部专门判退,而是运营策略里必须打开企业的品牌门路、符合客户契约要求,还有确保可以从客户得到付款才做的决定。那些短视频里说什么PMC说不及时交付就会影响公司,或者销售投诉判退影响客户,这些言论,都是站在自己的KPI立场讲话,为的是自己的奖金。
笔者本人也遇见这样的场景,也知道,让业务去告诉客户出不了货,业务是惧怕面对客户怕被骂。但,ISO9001我们分工很清楚。质量负责裁决质量通过与否,业务负责通知客户。当然,不等于我们质量只会判退(高高在上),而是如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turn-around the situation反转整个局面。也因此,质量同仁的本事和能力,是在重大压力下,如何梳理清楚recovery plan挽救措施,而且是从业务、满足客户的角度出发。
也因此,质量部既然要支持企业的运营策略,就必须“读懂”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策略,才能为自己的质量策略作铺垫和开展。
笔者说过,如果一家企业是“独供”的那种,当然只有客户来跪求。如果是低门槛,一堆人都在做的产品,质量部门就必须要思考如何配合供应链开展质量管理策略,从而在持续压价争取利润的大环境下,保持对客户的承诺和维系满意度。
我们后面来分享一点点基础的供应链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