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笔者聆听了许多质量口号,比如“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听起来有道理,仿佛好比姜子牙的故事里一样,无法收拾截教的对手的时候,就必须祭起打神鞭那般,所谓口号一出、莫敢不从。
诚然,这些口号似乎在会议中,让处在下峰的质量人员,能让会议中的争论嘎然而止,“责任不在质量部门”!笔者在反思后认为,任何的口号背后,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没有了这些的前提条件,口号真的只能是空喊。
觉得好、有利于自己,就喊出高大上的口号,却对其背后支撑的框架以及细节无法悉数讲解,口号只是用来反驳,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对企业做出质量产品,毫无助益可言。
就以“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来说,我们用复杂的通信设备比如高频率数据中心交换机来说一说。下图是一个笔者喜欢常用的示意图,说明质量管理的两个重要功能,就是发挥Verification 确认和Validation验证。对医疗产品来说,这两个V是非常的重要关键。而我们质量人,不管在哪个行业,都可以从这示意图去明白自己的角色。
在设计数据中心的时候,首要当然是客户的需求或者探查明白市场的需求又或者是潜在的未来需求。从概念衍生的,是种种的规范定义,还有涉及的行业协议Protocol,产品销售目的地的合规要求等等。规范定义包括了产品的保固、功能、使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唯有详细的列下了,才能构思设计线路图纸、零部件布局等等。上述这些,都是设计输入。
接下来,就是设计过程,这包括了打样PCB板、选各种零部件的规格、挑供应商等等。我们必须了解到,特别是大型设备,首先呢,单价成本可能很高,而有些关键零部件只有独供。这些因素造成的后果是:
样机数量只能搞几台,不符合统计学需要的最低样品数量确认结果;
小批量下,除了独供无可奈何外,其他的关键零部件都是只能选一家最可靠的,避免设计确认失败。
所以,读者们可以发现,“质量是设计出来”固然没有错,但许多的客观条件限制下,设计出来的没有问题,量产后,引进第二、第三家供应商,又或者供应链介入找到更便宜的供应商等等,无形中把质量变数引进。
如果说,我们的设计是经过田口方法,他的观念是对的,但必须要有老板足够的魄力愿意前期投入更多,把A、B、C的各个零部件供应商可能带来的变数都在前期实验设计确认。对于产品的设计到生产到投入市场的周期来说,Time-to-market上市时间是决定一家企业是否最先抢占市场的关键。因此,往往在竞争剧烈下,许多的"口号理论“,都必须为现实妥协。
同样的,“质量是制造出来,不是检验出来”,这口号本身也是有前提的。同样的,前提就是变数都知晓,已经受控。质量出问题,是因为变异、变差。这源自于受控范围之外的因子,导致制造过程出现异常。这些造成的异常因子,笔者前面的文章,大家可以阅读。
简单的说一说:
1.治具的选材不耐
2.治具制作没有考虑倒角,导致锐角破坏产品表面
3.取手位不合理,忽略产品的重心,作业员抓取产品导致产品一边倾斜剐蹭到治具夹具
4.太多的供应商导致螺丝、螺丝孔出现打螺丝的各种问题
上面的种种,离不开各种“因为”,而且都是人为的偏多。
喊了口号,就会被响应吗?
对各个部门各有自己的KPI来说,本来都有各自需要优先考虑的,笔者刚才也讲过,前文说了许多:
Time to market 抢上市时间,其它一切让路
Market share抢占市场份额,采购找来更便宜的供应商
Profit利润决定了企业的股票走向,内部来个“降本增效”
KPI各部门为了自己的奖金努力,质量KPI是质量部门的
许多对企业“更为重要”“生存”等原因下,质量人只能空喊口号,然后继续写8D。
作为曾经的质量管理,笔者难免觉得悲哀,感觉空有满腔理论,却无法实现。但是在进入了代工行业后,老外客户都说得很清楚, it's all about business decision。到头来,任何的决定,都会影响到business业务。质量的策略、喊口号,不能高于企业的整体的商业运营策略、利润等等。
我们反而要更具灵活性、接受许多不可控的“现实环境”下,如何短期保证质量,长期如何能提升质量,去找到自己的方向。任何理论的背后,源自于某些专家在自己的场景实践得到成功后出书写理论,但不等于一定适合您的行业。许多小企业,根本就是在夹缝中生存,靠的是“敬烟、敬酒、购物卡”等等。许多质量同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法空谈理论,而是先解决企业自身的温饱。
没有任何的理论有捷径,而是自己处身的企业,自己摸索,一步一脚印的巩固企业的Q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