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富养女,要让小孩多见见世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咱们行业的世面,我今年算是见着世面了,各地集中的走访调研加上单独的拜访,看了二百几十家科研工具厂商了。
首先我特别理解各位厂商老板的“自信”——“我们这是最好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每一位就嘴角微微上扬,自豪绽放出的笑容,特别动人。
而我,希望给到他们信心,很多时候是没办法当面就“泼冷水”的。
Part.01
10月31号晚上,结束“细胞大王”富衡生物10周年庆直播后,赶回家我又参加了五量度组织的一场直播,由“夜场小王子”王焜明和荧飒光学李建蕊一起分享的“从进口品牌到国产品牌的跃迁之路”。
其中就聊到了一个大家共同的感受,有不少国产科学仪器厂商,因为采取的是逆向开发的方式,实际上并没有见到过头部品牌的研发、生产和质控体系,以为外表看着像,核心配件一致,软件开发更是把硬件性能发挥到了极致,所以认为“自己是最好的”。
这就是没有见过最好的,所以容易认为自己是最好的。
实际上,这个盲目自信,往往会忽视了事物的本质,比如很多国产的精密分析仪器,因为缺失应用开发,而被用户放弃。
进步需要理智和包容!这一点跟我今天看到的《任正非回应孙院士炮轰华为》一文是一致的。
Part.02
年初,一家山东的科学仪器出口贸易商想寻找一些优质的通用科学仪器卖到海外去,他们希望我能为他们推荐一些可靠的厂家。
我向他们推荐了几家精选的厂商,并强调:“科学仪器出口业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先不要图多。我推荐的这些厂家都是各自领域的“标准厂房”,你们可以先去考察一下,这样将来就能识别出哪些厂商的产品具备出口潜力。”
无一例外,这些被推荐的厂商要么拥有来自顶级品牌(例如赛默飞、丹纳赫)的创始团队,要么其研发和生产团队成员是从这些顶级品牌挖过来的。
这些专业人才的加盟,助力国产厂商建立起了“标准厂房”,从而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目前咱们行业,普遍性实现了“标准厂房”的塑料耗材,这得益于口罩期间,塑料耗材的需求井喷,迫使大量优秀工程师从类似康宁、赛默飞等大厂出来创业或者加入塑料耗材工厂。
我们在杭州、苏州和广州,看了接近二十家,不少实现了自动化,部分实现了数字化。这种体系带来的竞争力就是部分优秀的国产品牌还是真正代理进口的一线品牌。
Part.03
“最”是一个广告禁词,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不是宣传方面的“最”,而是讲一讲,大家内心深处的“最”。
一种是有标准可参考的,一种是有立场不容置疑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我见过,所以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就是用一种实实在在的标准去定义“最”,虽然这也不见得很客观,但是世间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客观,这种有标准的“最”是我们倡导的。
国产科学仪器的厂家,如果有这个使命感,想真正做到进口品牌的国产替代,应该去见一见公认的顶级品牌,有敬畏之心。
如果仅仅是立场的“最”,开心就好,谁也改变不了谁。
“今天我最开心了”,请问是一种有标准参考的结论,还是我的主观立场?
☆ 阿牛已经开通知识星球,对我的直播课程和管理培训课件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扫码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