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血液病患者饮食调护之道
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由于病情的特殊性,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调护保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血液病患者的饮食调护之道。
一、血液病患者能否食用牛羊肉、鱼虾蟹等“发性食物”?
良好的饮食在为身体提供必需营养的同时,还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心情,然而,血液病患者需要特别谨慎,尤其是关于牛羊肉、鱼虾蟹、海参类等所谓的“发性食物”。中医认为,“发物”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而现代医学则从免疫反应和过敏原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食物的影响。
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因此,饮食中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因素需要特别关注。对于患者而言,建议尽量避免食用这些“发性食物”,因为它们可能会引起免疫系统的进一步反应,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发性食物”在某种程度上人体会产生一些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患者都不能食用这些食物。个体差异很大,有些患者可能对这些食物不过敏,吃了之后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且血象(如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没有受到影响。对于这部分患者,适量食用可能是可以的。但患者在尝试这些食物时,应关注自身反应并密切监测血象变化,以评估是否适合食用。
二、免疫力低下与感染预防
血液病患者常因白细胞减少而导致免疫力低下,易受感染。人群聚集和烟花爆竹燃放可能加重这一问题,患者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风险。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三、贫血的调护
贫血是血液病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疲倦乏力。患者应特别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过量饮食和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在饮食上,除了选择上述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外,还可以根据中医的建议,适量食用一些有助于补血的食物。
四、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措施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容易出现出血风险,因此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磕碰。患者应特别注意安全,避免参加高风险活动。
五、中医整体调护建议
在中医理论中,寒冷季节对应肾气的收藏。对于免疫力低下、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应从整体调护的角度出发,遵循《黄帝内经》中“冬藏”之道,注重养肾固本,调和气血。在生活起居方面,应保持规律,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潜藏和体力恢复。此外,情绪调节亦不可忽视,避免过度喜怒,以防肝气郁结影响血液运行。
建议适量进行轻松的活动,如太极拳或八段锦,以促进气血流通,同时避免过度劳累。若条件允许,可考虑在中医指导下服用一些温和的中药调理,如黄芪、当归等,以增强免疫力和改善血液状况。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请为天津中医一附院点个“赞”,再点个“在看”
一
键
导
航
西青院区
南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