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士伟
柴士伟,中共党员,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柴士伟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带领药学部全体人员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发挥中医药特色、提升药学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带领药学部团队积极推动中药制剂的研发创新,完成两个新制剂品种的研究和申报;深挖医院名老中医经验方,促进新制剂研发,重视制剂转化,开展以清音茶和益肾养肝合剂为基础的食品及保健品开发;成功申报天津市科技局两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
2024年,药学部恢复院内制剂94种;完成清肺止嗽膏等3个品种的质量标准提升;制定13个制剂原料的内控标准;完成《院内制剂手册》口袋书和《秋冬季节常见病院内制剂应用明白纸》的编写工作,充分发挥院内制剂重要作用。
药学部改善煎药服务质量,完成临方炮制加工室建设,改进成品包装形式;建立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开展个性化合理用药巡讲,有效提高药品合理使用率;开展药学门诊规范化建设,建立儿科、妊娠哺乳期等六种疾病的门诊流程和规范。
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技能培训和科研项目合作为药师们搭建学习和成长平台;成功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临床药物治疗学》入选天津市第三批一流本科课程;多名药师在天津市“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比赛中获得佳绩。
东 梅
东梅,中共党员,党委宣传处处长,团委书记,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东梅带领党委宣传处全体人员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理论学习谋划部署,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构建大宣传格局,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引领作用,全年及时、准确展现医院事业发展成就和全院职工努力拼搏,服务社会先进事迹的新闻动态2000余条,提升了医院的影响力。
她创新性开展建院70周年专题宣传活动,发布历史回眸、奋进70年、我说科史、专家说院史等专栏文章、音频视频共计140余期;编写《七秩芳华岁月如歌》彩页册和《流金岁月70年》院史;拍摄制作《70年前的来信》宣传片;坚持打造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体系,制定《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凝练“一附院精神”,建设院士成就展示馆,完善改造院史馆;举办多场大型中医药文化活动,推出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系列科普作品,获得多项市级科普奖项,获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作为团委书记,她注重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青年先锋效能,完成8个院级“青年文明号”验收挂牌,制定《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培育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10个,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1项,天津市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1项、铜奖1项。
新的一年里,她将带领团队继续讲好医院故事,奋力开创医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陈 宁
陈宁,中共党员,门诊办公室主任,高级政工师。
在门诊管理工作中,她履职尽责、勇担重任,坚持问题导向,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不断加强门诊内涵建设,优化专病结构,发挥“知名专家团队”优势,狠抓门诊质控管理,本年度门诊量达到330余万人次,单日门诊量达到近1.3万人次,门诊各项重点指标均创新高;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进取精神,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开通现场预约、增设出诊医师号源显示屏、加装回诊“二次报到”系统、组织“门诊体验官”调研活动等举措,从细节入手全流程各环节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她细化管理、提升效率,面对日益增长的门诊量与复杂多变的医疗需求,与各临床科室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和反馈协调机制,坚持“服务+管理”理念,通过梳理工作流程,调整内部分工,优化排班模式,激发工作积极性,成功实现减员增效。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今后工作中,她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门诊工作再攀高峰、医院事业腾飞发展贡献力量。
请为天津中医一附院点个“赞”,再点个“在看”
一
键
导
航
西青院区
南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