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小年:属于每个中国人的“小确幸”
文摘
2025-01-22 09:53
山西
如果说春节是一首交响乐,那么小年就是序曲。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腊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不过也有例外,有些地方的小年,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些地方,甚至不把“小年”当节日过。小年的日子这么“任性”,到底哪天才是它?
关于小年的日子,有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还有种说法是,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但不论是哪天,“小年”可都不小。
这一天,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关于小年的习俗,各地也是大不相同。不过,其中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祭灶神”。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风土记》里写道:“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意思是,腊月二十四这天夜里,要祭祀灶神,因为灶神第二天要上天,向玉帝禀报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要提前一天祭祀灶神。不过,到了清朝时期,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除了时间不同,南北小年要吃的,也不一样。糖瓜、饴糖、麻糖、关东糖……这些名字不同的“糖”,都是麦芽糖的一种,黏性很大。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灶王爷要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人们希望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请他嘴上抹蜜,多说好话,不要向玉帝打“小报告”。
在北方,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不过,南方小年这天,是不吃糖的,而是吃年糕和汤圆,取“年高”和“团圆”之意。在江浙沪地区,腊月二十四晚上全家还要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送灶夜饭”。
当然,不论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小年一到,离过年也就不远了。记得小时候,家里一过小年,大人们就开始忙活着置办年货了。大人们总是早早起来,到市场上挑选新鲜的食材,而小孩们就围在他们身边,不时地央求着买些零食。腊月街头熙熙攘攘,人们大包小包往家提,为的就是过年时一家人团团圆圆,好好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于“过年”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不在意了。从前的我们,到了小年这天,会早早地换上新衣服,满心欢喜地等着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可是现在的我们,即使到了除夕,也没有那份期待和欣喜了。甚至有人觉得,与其说是“过年”,不如说是“过钱”。
想起小时候,总是很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有糖吃,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收到压岁钱。那个时候的我们,想法总是很简单,觉得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就是过年了。可是长大以后,过年的气氛却越来越淡了。街上没有那么多人了,也没有那么热闹了。小时候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而现在放鞭炮,只是为了证明今天是大年初一。
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忙,也越来越累。忙到没有时间回家,累到没有精力去感受节日的氛围。曾经的我们,是那么地期待过年,因为过年可以见到很久不见的亲人;而现在的我们,却害怕过年,因为过年会让我们想起那些已经离开的亲人。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我们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变老,慢慢地失去了那些曾经以为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我们开始怀念过去,怀念那些简单而纯粹的日子。
不过,尽管时代在变,人们对于家的思念和对于年的期盼,却从未改变。记得有首歌里唱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外奔波一年的人们,无论多远,无论多忙,都会在除夕之前赶回家中,和家人团聚。
记得前两年,疫情形势严峻,很多在外打拼的人都没能回家过年。有个朋友告诉我,那是他第一次在外过年,也是第一次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滋味。他说,往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看看春晚,聊聊天。可是那年,他只能一个人待在出租屋里,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心里五味杂陈。
其实,无论是身处家乡,还是远在异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年”。这个“年”,无关乎时间和地点,只关乎情感和记忆。它是父母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是亲朋好友相聚时的欢声笑语,是烟花绽放时的璀璨夺目,更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份对于家的深深眷恋。
如今,我们不再期待穿新衣、吃好饭,也不再期待收到压岁钱。但我们依然期待过年,因为过年,是我们和这个世界达成的一次和解,是我们对过去一年努力的奖赏,也是我们对未来一年生活的期许。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用心去感受这份难得的团聚时光吧。让我们和家人一起,围坐在桌前,吃一顿简单的年夜饭,聊聊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成长,也谈谈对于未来的规划和期待。
小年,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小确幸”。它不在于你吃了多少好吃的,也不在于你收到了多少红包和礼物。而在于,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你能够和家人在一起,享受那份难得的宁静和温馨。
最后,愿你我都能在这个小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和满足。愿新的一年里,我们都能所求皆如愿,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
华广传媒
打造本土有格调的原创视频新媒体,每日推送原创视频图文。
最新文章
最好的风水就是你的善良
春节过后,一定要带着这十种心情开启新的一年
新年寄语:你的好运气是旅行给你带来的
新春归来:致敬元气满满的自己
春节:中国人的浪漫史诗
立春:一个崭新的春天和一个美好的你
春节,印证了中国人的红色浪漫
春节:中国人的餐桌文化博览
从春节礼仪谈中国人的做人风格
春节:谈谈你的蛇年愿望吧!
蛇年大吉:华广传媒给您拜年了!
龙年尾声,蛇年将至:辞旧迎新,展望未来
舌尖上的春节:全国各地春节美食谱
你的贵人,就是这十种!
齐白石:以画会友,名传天下
百年回望 | 1925 年的林语堂:在时代浪潮中的思想呐喊
蛇年说蛇:探索古老图腾的现代魅力
小年:属于每个中国人的“小确幸”
辛弃疾:年华逝水,壮志犹存——以诗词共鉴岁月流转
100年前的1925年,三峡影像震撼呈现
美文 | 和有趣的灵魂同行,真的很重要
庾亮:东晋政治风云的镜子
《慕德家一夜》:爱情与道德的细腻交织
鲁迅:有希望,便是光明
遵义会议70周年:生死攸关大考验
温庭筠笔下的流年,映照我们共同的时光之河
人物志 | 锡良:清朝最后的“真清流”
《十八学士图》:穿越千年的文人雅集
人物志 | 赵尔丰:毁誉参半的一代枭雄
李清照词中岁月流转:以诗寄情,感悟年华之美
腊八节:过了腊八就是年!
苏东坡:送给2025年的年轻朋友们!
美文 | 一次邂逅,20年的光阴历历在目
转眼千年,梦回1025年的世界
时间煮酒:且听2025年的心声
2025年,让我们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2024,请你慢慢从日历中划过
致敬2024,且看十大流行语且珍惜之
陈巨来:傅儒,像一个读书人样子
贺铸:北宋词坛的豪放与婉约并蓄之才
《窈窕淑女》:60年后再看,它依然是最美的爱情童话
纪念日 | 今天,我们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
从保安到电影创作者:揭秘《最后的告别》背后的传奇
课文再读 | 司马光:《祖逖》
山东与山西:互补和雷同的一对兄弟
追问 | 是什么让我们年轻躁动的心服服帖帖?
冬至 | 一个关于冬至的故事
追忆 | 澳门回归整整25年了,我们的青春也一去不复返了!
《我的事说来话长》——一场关于生活、爱情与自我救赎的电影旅程
庄子:无用的樗树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