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有希望,便是光明

文摘   2025-01-14 18:30   山西  

鲁迅的一生,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一生。他的文字,如同锋利的匕首,刺破了封建社会的虚伪面纱,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他的一生,都在为唤醒民众、推动社会进步而呐喊。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写道:“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这句话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剖析,更是对每一个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鼓励。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也应怀揣希望,勇敢前行,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不应放弃对光明的追求。
年华的流逝,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鲁迅在《朝花夕拾》中,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那些美好的记忆如同夕阳下的花朵,虽然绚烂却终将凋零。然而,鲁迅并没有沉浸在对过去的怀念中无法自拔,而是将这些回忆化作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他在《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鲁迅的这段文字,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更透露出对过去的某种超越——即便记忆中的美好在现实中无法重现,但那份意味、那份情感,却永远留在了心中,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或许也会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下,学会珍惜当下。鲁迅在《故乡》中,通过对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变化,深刻揭示了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的影响。少年时的闰土,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而中年时的闰土,却变得麻木迟钝、沉默寡言。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鲁迅通过闰土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珍惜那些能够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幸福的美好瞬间。
鲁迅的文学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立人”的强调。他认为,要改变社会的现状,首先要改变人的思想和精神。在《文化偏至论》中,他写道:“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这句话不仅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深刻剖析,更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殷切期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也应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鲁迅也强调了文艺作品在塑造人性、启迪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文艺作品应该具有批判性和战斗性,能够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反思。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他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这句话不仅表明了鲁迅创作小说的初衷和目的,也体现了他对文艺作品社会功能的深刻认识。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也应更加关注文艺作品的质量和内涵,让它们在娱乐我们的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此外,鲁迅还非常重视实践和行动的力量。他认为,空谈和幻想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改变现状和实现目标。在《随感录三十八》中,他写道:“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这句话虽然与《呐喊》自序中的话有所重复,但在这里却更加强调了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也应更加注重实践和行动的力量,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付诸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随着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不禁再次感慨年华的流逝。然而,在这流逝中,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鲁迅的文学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让我们珍惜当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让我们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让我们关注文艺作品的质量和内涵;让我们注重实践和行动的力量。相信在鲁迅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华广传媒
打造本土有格调的原创视频新媒体,每日推送原创视频图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