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埃里克·侯麦
编剧: 埃里克·侯麦
主演: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 弗兰西丝·法比安 / 玛丽-克里斯汀·巴洛特
类型: 剧情 / 爱情制片
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69-05-15(戛纳电影节) / 1969-06-04(法国)
片长: 110分钟 / 102分钟(葡萄牙) / 105分钟(美国)
又名: 慕德家的一夜 / 幕德家的一夜 / My Night at Maud's
《慕德家一夜》是一部由埃里克·侯麦执导,让·路易·特兰蒂尼昂、玛丽-克里斯汀·巴洛特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虔诚的天主教徒路易斯和他暗恋的女大学生以及慕德夫妇间展开的关于爱情、欲望与信仰的讨论。
电影为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之一。故事讲述一个34岁的天主教徒让-路易斯(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
他偶遇老朋友维塔尔(安东尼·维特兹 Antoine Vitez 饰),被邀请到一个性情豪放的离婚女人慕德(弗兰西丝·法比安 Françoise Fabian 饰)家中共进晚餐。饭桌上,持有不同道德思想的三人大谈宗教、无神论、爱情、道德、以及哲学家帕斯卡尔的生活与哲学著作等话题。
聊到深夜,外面下起了大雪,维塔尔离去,慕德劝说让-路易斯留宿一夜。慕德是情场高手,她极尽挑逗之能事去引诱他。保守忠诚的天主教徒让-路易斯面对了两难之境,一方面心中已有所爱,另一方面美艳的慕德实在又难以抗拒。他半推半就,最终还是抵制住了美色的诱惑。后来,他与心爱的女孩结婚,却发现她竟然曾是慕德丈夫的情妇。
埃里克·罗默
法国电影导演,电影评论家,记者,小说家,编剧和老师。
罗默(Rohm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新浪潮导演中最后一位被任命的导演。
1957年至1963年,他编辑了颇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电影电影院》,而他的大多数同事(包括让·卢克·戈达尔和弗朗索瓦·特鲁弗特)正在从批评家过渡到电影制片人,并赢得了国际关注。
1969年,法国电影界迎来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埃里克·侯麦执导的《慕德家一夜》。这部影片不仅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中的重要一环,更是他电影生涯中一次深刻的艺术探索,展示了他在处理爱情与道德主题时的独特视角和精湛技艺。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这位出生于法国南锡的电影大师,以其简约而深邃的电影风格著称于世。他不仅是导演,还是编剧和影评人,多重身份让他对电影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把握。侯麦的电影生涯始于文学教授和电影评论家的身份,1950年他开始拍摄短片,1959年执导了第一部长片《狮子星座》,虽然起初并未受到广泛认可,但他从未放弃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侯麦的电影风格简约而不简单,他擅长在对话和内心独白中挖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用细腻的镜头语言描绘出生活的真实质感。他的电影往往带有一种游走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宁静气息,这既源于他平静而保守的成长环境,也源于他对文学的持久迷恋。侯麦的电影从不追求极端或惊悚效果,而是以一种舒缓而悠闲的节奏,讲述着年轻人的现代爱情故事,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多情而不淫乱。侯麦的“六个道德故事”系列更是他电影生涯中的瑰宝,包括《面包店的女孩》《苏珊的爱情经历》《收集男人的女人》《在莫德家的一夜》《克拉之膝》和《午后之爱》。这些作品不仅探讨了爱情、婚姻、道德等深刻主题,还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精妙的情节设计,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慕德家一夜》是“六个道德故事”系列的第三部,讲述了一个34岁的天主教徒让-路易斯(让-路易·特兰蒂尼昂饰)与年轻女大学生弗朗索瓦(玛丽-克里斯汀·巴洛特饰)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以让-路易斯在莫德(弗兰西丝·法比安饰)家的一夜为线索,展现了三个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纠葛。让-路易斯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和道德原则的天主教徒,他在面对弗朗索瓦的诱惑时,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被弗朗索瓦的青春和美丽所吸引,另一方面,他的信仰和道德准则又让他无法轻易跨越界限。这种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使得让-路易斯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弗朗索瓦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女孩,她渴望爱情和自由,对让-路易斯的感情真挚而热烈。她用自己的方式试图打破让-路易斯的道德防线,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弗朗索瓦的形象不仅展示了年轻女性在爱情面前的勇敢和执着,也反映了她们在面对传统道德束缚时的无奈和困惑。莫德则是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既是让-路易斯的旧友,也是弗朗索瓦的房东。莫德的形象充满了神秘和魅力,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巧妙地引导着让-路易斯和弗朗索瓦之间的情感走向。莫德的存在不仅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也深化了影片对爱情和道德主题的探讨。《慕德家一夜》作为埃里克·侯麦的代表作之一,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精妙的情节设计,成功地展现了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侯麦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和内心独白,让观众能够深入人物内心,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侯麦还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通过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等手段,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使得影片更加引人入胜。影片的演员表现也极为出色。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弗兰西丝·法比安和玛丽-克里斯汀·巴洛特等演员在影片中的表演自然真实,他们通过细腻的演技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弗兰西丝·法比安饰演的莫德,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成为了影片中的一大亮点。《慕德家一夜》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还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影片入围了第4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和第2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影片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埃里克·侯麦导演才华的认可。影片的成功不仅为侯麦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赞誉,也为法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慕德家一夜》作为一部探讨爱情与道德主题的影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影片通过让-路易斯、弗朗索瓦和莫德三个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影片中的爱情不仅仅是简单的情感交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而道德则是一种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使得人们能够在社会中保持一种有序和稳定的状态。然而,在爱情面前,道德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影片中的让-路易斯虽然有着坚定的信仰和道德原则,但在面对弗朗索瓦的诱惑时,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种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不仅反映了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张力,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和多变。影片通过让-路易斯的经历,让观众思考在爱情与道德之间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平衡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同时,影片还通过莫德的形象,探讨了爱情中的自由和责任问题。莫德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和智慧的女性,她用自己的方式引导着让-路易斯和弗朗索瓦之间的情感走向。她既尊重他们的感情选择,又提醒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莫德的形象不仅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也深化了影片对爱情和道德主题的探讨。《慕德家一夜》作为埃里克·侯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在处理爱情与道德主题时的独特视角和精湛技艺,也体现了他在电影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精妙的情节设计,成功地展现了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影片的演员表现也极为出色,他们通过细腻的演技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埃里克·侯麦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电影大师,他的电影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和编剧,还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通过对《慕德家一夜》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侯麦的电影风格和艺术成就,还能够从中汲取到更多的精神力量和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