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霜华满天,万物素裹
文摘
文化
2024-10-23 12:03
湖北
同时,以秋之名,老天要借助霜降,来一场关于冬天的最后预演。《周易》坤卦初爻的爻辞说,“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踏着脚下的寒霜,就要想到隆冬的坚冰,从而提前做好预案。我们知道,坤卦与乾卦一样,同为易之门户,初爻又代表起始阶段,所以只要看到一个卦的初爻是阴爻,马上就应该联想一下坤卦初爻的爻辞,大体上也就可以推断圣人设置这一爻乃至这一卦的基本用意了。比如蒙卦的初爻是阴爻,说明这个人的蒙昧处在初始阶段,对这样的人,怎么做才合理呢?爻辞说得很明白:“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意思就是启发他的蒙昧,方法就是小惩大诫,帮助他浪子回头,但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他不回头呢?那就根据情况,加大惩罚力量,层层加码,以至于最后的“击蒙”——直截了当地打击他,再不给机会了!
再比如讼卦,它的初爻也是阴爻,说明这个人或者这件事处在争讼的初始阶段,对此,怎么做才合理呢?爻辞也很明白:“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意思就是说,不要长久的争讼,别人说几句就说几句吧,最终会吉祥的。怕后人不明白,《坤》卦的“文言”还特意解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意思就是说,常常行善事的人家,一定会有好的福报;经常做坏事的人家,一定有不好的结果。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肯定有着长久的原因,只是没有早点儿察觉而已。有人会说,这博大精深的《周易》,就讲这样的道理啊?这有什么好说的,傻子都明白。可惜的是,就是因为自以为聪明的人太多,在“履霜”的时候不加注意,以至于最后掉进了冰窟窿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在东周时期,晋国是个很强大的国家。后来战国七雄中的三雄——魏国、韩国与赵国,都脱胎于晋国。话说某一年,晋献公打了一场胜仗,俘获了两位少数民族美少女,一个叫骊姬,一个叫少姬,然后他就像老房子失火似的,没救了,不仅对两位美女无比宠幸,还让骊姬干预朝政。一年后,骊姬生下一子,起名为奚齐。在强大的枕头风的吹拂下,晋献公竟爱屋及乌地产生了让奚齐取代世子申生的想法。但申生德才兼备,深受臣民喜爱,晋献公一时找不到废他的理由,所以他就想先立骊姬为夫人,结果遭到了群臣反对。这时候,晋献公就应该知趣了,毕竟大家是为了晋国的基业。但他不,他让晋国著名的卜官史苏和卜偃占卜,意思是,我们问问老天吧,老天要让骊姬做夫人,谁还敢反对?!结果老天很不给面子,占也是凶兆,卜也是凶兆。
为了让国君明白其中的严重性,史苏还把骊姬比作妲已,然后用“履霜坚冰至”的易理奉劝献公。但晋献公不听,执意将骊姬立为夫人。而骊姬,之后便仗着老公有权力,更加的放肆,她先是色诱重臣优施,又用重金贿赂宠臣梁五,最终使申生自缢,另两位强有力的竞争者——公子重耳与公子夷吾,也被他逼得流亡国外。她的儿子倒是做上了世子,后来还真的坐上了王位,但却导致了晋国长期动荡不安,最后就连她这个始作俑者也死在局中,直到重耳重返晋国,这场动乱才宣告结束。说到骊姬,她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正所谓红颜祸水。但祸水也好,洪水也罢,不都取决于晋献公这个大堤是否牢固吗?当然,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出来了,他不但不牢固,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好色。堵不住这个漏洞,没有骊姬姐妹,还有别的姐妹,迟早还是要崩塌。我们说《周易》作为五经之首,可以用来修行的原因,也恰恰在这里。
而申生,其实死的也不冤。骊姬为了害死他,不止一次地陷害过他,敏锐的人早就应该看出来了,即使不争,也得躲躲。他的谋士也曾经提醒过他,但他是个愚孝之人,生怕父亲离开骊姬阿姨的照顾,就度不了晚年,所以最后他连辩解也省了,自杀了事!这就更不合易理了,易者易也,要根本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最基本的。都霜降了,能不穿秋裤吗?我们小时候背“二十四节气歌”时,其中就有一句“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就是说到了霜降,就已经开始要步入冬天了,该及时添衣做过冬的准备了。天变了,人就要变。更进一步说,天变了,不仅人要变,万事万物都要变。天变了,不仅人要加衣服,鬼也要加。北方农历十月初一叫寒衣节,是专门给先人们送寒衣的节日,翻看今年的日历,恰好在霜降节气的末尾,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