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文摘
文化
2024-11-03 12:00
北京
知、仁、勇,是儒家的“三达德”。同时具备这三个方面的美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义)”。通过学习,来明白何为“道义”,是道德修养的第一步。在儒家看来,人生而就有“仁、义、礼、智”等各种善良天性,只是被自己的私心和欲望遮蔽了,因此发挥不出作用。比如,有个成语叫“利令智昏”,一个人原本知道应该坚守道义,可当他受到的利益诱惑太大,遮蔽了心中的理智,就会铤而走险了。学习就如同雕琢、打磨玉器一样,一点点地把自己的私心和欲望去除,使内心的善良天性充分显现出来,变得有仁德,讲道义,懂礼仪,有智慧。所以,学习道义,雕琢、打磨自己的私欲,是道德修养的第一步。雕琢、打磨自己的私欲,只是成德的第一步。而要真正把自己的私欲琢磨得如同美玉般光洁无瑕,还需要一个很长的道德修养过程。当一个人心中的私欲还没有被充分去除,仍旧对心智具备很强的干扰作用时,就会变得忧心忡忡,患得患失。明知理应按照道义去做,可是因为这样必然要影响到自己的私利,因而内心充满了得失的忧虑。唯有毅然决然地克服自己的私欲,放下对私利的执念,才能消解心中的得失忧虑,从而具备仁德。因为“仁”就是“爱人”,而只有放下自己的私欲私利,才能把利益让与他人,真正去“爱人”。关爱他人,把自己的利益让与他人,只是成德的第二步。通常到了这一境界的人,已经很难得了。可是,道德修养最难做到的,是具备道德勇气。当道义受到威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有的人平时可以做到“知”和“仁”,而当遇到重大变故和威胁时,就缺少了“勇”,内心充满恐惧,不敢出面维护道义。只有经历了重大变故和威胁的淬炼,具备勇往直前的道德勇气,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