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带追奶营、还是日常咨询,都会遇见许多妈妈们问:老师什么时候开始就不用按需喂养了?
“什么时候都需要按需喂养”其实很多人并不懂按需喂养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妈妈们从网上获得的信息发布者,是处于什么考虑认为一个孩子到了一定的月龄就不需要按需喂养了。就需要被定时定量,就要被拉长间隔,就要开始培养吃睡“好习惯”
难道孩子一顿吃多少,多长时间吃一顿,TA不知道?
孩子吃奶的间隔需要拉长还是缩短,TA说了不算?
培养吃睡“好习惯”之前,也不问问TA意见吗?
难不成我们的孩子越长大,越糊涂,就连吃奶这事儿也要搞培训那套,必须模式数据化?
交由TA自己个儿,不能行?
还是欺负孩子们不会说话表达?
真就把孩子们当小动物驯化了?
若真如此
那请你记住:休想!
作为人,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快乐;
作为孩子,亦是如此;
TA的生命虽然是你给予的,但却并不由你说了算;
从吃睡开始,TA都在为自己而活;
如果此时就出现了力量对抗,一生还有那么长,你可怎么是好啊,所以可怜的不只是孩子,还有你啊!
大部分的厌奶、拒奶,通常都与不按需喂养有关。
小的时候吃奶发愁,长大了是吃饭,再大一点是写作业,还有找工作,找对象······这操心的日子可没头呢。
这不是偶然,当妈妈当课题分离整不明白的时候,她的一生都在跟孩子们内耗。
试问一下“孩子的生命到底是在活谁的KPI?”
点击下方,可立马咨询享喂母乳顾问
👇
存在即选择,选择即自由
对新生儿而言,有人陪伴才能保证生命的延续。依恋理论以及客体关系理论的学者都强调:生存不只是心脏跳动和果腹,还有促使自己同他人建立联系的内驱力。总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帮助孩子们在纷乱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如果无法建立这种联系,就会留下可怕的空缺。
若照顾者连最基本的吃的选择自由都无法给予孩子,那么又如何让孩子找到自己在世界中存在的意义呢?TA又不是只需要规律吃睡的机器。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武志红:有回应,就有了光,无回应,即绝境。
当孩子被看见时,父母也看见了自己,
很多哲学家表达过这一观点,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亲子关系是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脐带,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沟通才成为可能。
父母和孩子一旦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内心不被看见就容易出现对抗和拒绝父母的行为。
许多的厌奶和拒绝乳房都是关系出现问题后的对抗行为。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
不管父母多爱孩子,多有技巧,如果亲子关系不够牢固,就很容易出问题。
想让孩子愿意接受自己的抚育,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孩子能感受到跟父母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TA自己认可的。
人类发展心理学家把教养的根基称为♥依恋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孩子的原生关系,孩子的依恋表现在:相信抚育者,相信他有能力照顾自己,可以与他亲近建立某一种联接。
当我们对喂养、对养育、对孩子有所期待时,不能过于独断,或者不作为,而是你在做什么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应该是孩子这个本体,而非专家的建议或者各种数据。
孩子当初出生时,依恋的动力完全来自身体本能,婴儿紧紧抓住父母不放,想被父母抱着。若遵循自然规律,婴儿的这种依恋会逐渐变为情感上的亲近,最终演化为心理上的亲密。
相反,若缺乏依恋关系,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内心的情感,都难以被对方认可和看见,孩子接受父母父母的教养也就无从谈起。
教养的秘诀不是去做什么,而是在孩子心目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依恋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脐带,依恋关系是看见的前提,只有在依恋中孩子才会被看见。
你要处理的不是一个行为问题,而是一段关系问题
孩子的需求会在一天当中多次改变,但是我们无法做到每次都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父母看到的只是行为,如果孩子的行为让人感到棘手,父母会针对这个行为作出反应,在许多情况下需求就会被忽略。
因此安全环路将会揭露隐藏在孩子每一个平淡无奇行为背后的意义,让父母了解孩子需要他们做什么。
这个安全环路是如何存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呢?
依恋是一种引力,它吸引着两个个体相互靠近并彼此吸附。
人与人的依恋是指一个人在身体、行为、情感和心理方面,想与某个特定的人保持长久的亲近和联系。
建立安全型依恋很重要的一点是陪伴,这不仅意味着待在孩子身边,也不仅是当孩子需要的时候你给他一个赞许。
依恋的首要作用就是作为一个航标,用来指引航向的目标。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迷茫,当孩子确定方向,他的本能就会被激活,促使自己去靠近目标。
安全,一定就是知道某一个人一直支持着你,而知道某个人支持你,便开启了充满可能性的新世界
图片来源:《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
安全环路向我们展示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两种需求:一种是获得安抚及安全感,另一种是探索大千世界
对于美好的可能性充满信心,就是依恋安全感。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独立敢于独自闯荡,我们就要给予孩子信心,让他明白自己随时可以回到父母身边。
所以你看,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和适度的空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彼此间就形成了安全环路,那么孩子拥有了这个稳固的基石框架后,向内向外所需所求都得以满足,孩子们怎么会不向好发展。
安全环路描述了约翰.鲍尔比和玛丽.安斯沃思(依恋理论及研究都奠基人)定义的依恋体系中的三大主导或核心需求:寻求关爱、探索未知和给予关爱。
寻求关爱位于圆环底部--对于避风港的需求(在孩子脆弱时的安抚),表示孩子可以求助于父母。 探索未知处于圆环顶部--对于安全基地的需求,孩子可以从这里开启对自主权的探索。
托住圆环的双手象征着父母和他们给予的关爱
探索过程中的安全基地的需求和探索安抚时对避风港的需求一样重要。同时满足两种需求对于安全性依恋以及孩子发展中的情绪调节技能至关重要。
安全感环路向我们表明孩子的需要可以被看作不断的“出去又回来”的过程,他们一整天都会不断的重复同样的模式,探索世界后寻求安慰、肯定或安全感,此后一旦他们给情感需求加满了油就又跑出去探索世界了。
真的没必要在吃睡上面就折了翼,断了链接。
图片来源:《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
成长就是需要经历的
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都在不断的成长,都在不断的经历。
回到喂养本身,就是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莫要认为,没有了你孩子就一无是处,而你的不信任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把吃睡攥在自己手里与孩子想要成为自己是相悖的,所以你占了孩子的路,孩子自然无法接纳这份关系中的不舒适。就像两个人刚刚要开始热恋,马上要谈婚论嫁,你咔来了一份婚前协议,关系还能不嘎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呀!
相连容易,连住不易,且行且珍惜。
本文总结关于依恋和安全环路部分,节选于《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本文作者 点击图片即可咨询
△点击图片即可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