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实现降本增效,浙江交建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与新设备,顺利完成了泰顺洪口大桥与龙泉河山大桥两座独具特色新型桥梁的建造任务,并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桥梁施工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
泰顺洪口大桥
创新领航 铸就精品工程
泰顺洪口大桥横跨珊溪水库,全长334.38米,主跨达170米,采用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在施工进程中,项目部积极开展“尖兵领雁”课题研究,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成为项目高效优质推进的核心驱动力。
首次应用缆索吊施工技术,并精心设置监测装置,对缆索吊后锚梁的挠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风险,确保施工平稳有序进行。
充分借助BIM技术优势,通过专业软件构建三维模型,对二维设计进行全面复核;运用Navisworks软件开展碰撞检查,提前发现设计冲突,对施工现场实施精细化动态管理。
BIM三微建模
搭建高性能、低功耗监测网络,采用高灵敏度振动信号采集技术,在拱肋、扣索、扣塔及拱座等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采集,为施工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创新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运用ANN预测模型深入研究水泥用量、水胶比、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制,以此为依据确定科学合理的生产配合比。经严格检测,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密实度全部达标。
考虑到大桥横跨水源保护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一方面,优化钢丝绳保护油膏配合比,并采用专用涂油装置精准控制加油量,有效避免油脂滴落对水源造成污染。另一方面,针对拱肋混凝土灌注时顶部易溢出污染水库的难题,研发出安装在拱肋顶部的收集装置。该装置设计巧妙,组装便捷,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高效拦截溢出的混凝土,成功消除了污染隐患,有力保障了施工过程的环保性。
龙泉河山大桥
攻克新型桥型 彰显技术实力
龙泉河山大桥跨越龙泉溪,全长440米,主桥设计为独特的120+80+60米中承式飘带拱桥。面对这一新型桥型带来的诸多技术挑战,浙江交建积极探索,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
项目团队首次采用重型塔吊节作为临时支架,在确保支架承重能力的同时,有效减小了阻水面积、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在水中支架基础设计方面,充分考虑洪水冲刷的影响,优先选用钢管桩基础,并采用石笼防护,确保支架基础的稳定性。
重型塔吊节作为临时支架
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焊接机器人进行平面焊接作业,关键节点则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人工精细处理。在吊装作业时,以精准的测量控制网和监控建模为基准,实时对钢构件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确保其线形、扭转度及接口精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焊接质量。
针对传统索夹螺杆张拉方式存在的弊端,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单拱斜挂吊杆方案,有效实现桥梁结构的平衡。在索力调整过程中,采用螺母旋转辅助的方式,通过8台千斤顶同步进行张拉作业,并对荷载进行修正、适当延长稳压时间,从而实现了高精度的索力张拉。
新型专利材料ECO改性聚氨酯混合料
在桥面铺装环节,采用新型专利材料ECO改性聚氨酯混合料,在增强与钢箱梁的粘结力、有效减轻桥梁自重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桥梁承载能力,为桥梁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