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西安交通大学丁书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夏宝玉教授Angew:基于一氧化碳路径的低充电电位锂-二氧化碳电池
学术
2024-11-02 08:02
广东
第一性原理计算解决50年悬而未决难题:半导体中铜为何扩散更快?
来自公众号
:能源学人
本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研究背景】
锂-二氧化碳(
Li-CO
2
)电池以CO
2
作为能源载体,兼具CO
2
固定和能量存储的特点,且其能量密度高达1876 Wh kg
-1
,是下一代低成本、高比能二次电池的有力竞争者。目前,Li-CO
2
电池最广泛采用的储能机制为:放电过程中Li和CO
2
反应生成C和Li
2
CO
3
,充电过程中C和Li
2
CO
3
可逆地分解为Li和CO
2
。然而,基于C和Li
2
CO
3
路径的充电过程存在两个根本难题:(1)
C和Li
2
CO
3
的固-固反应动力学缓慢
;(2)
C和Li
2
CO
3
共氧化反应热力学不利
(
△
f
G
0
= 1081.04 kJ mol
-1
),这导致电池充电过程中需要极高的充电电位,进而引发大量的副反应和有限的能量效率。当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通过提升催化剂对C和Li
2
CO
3
转化的催化活性,来改善充电过程的动力学,虽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很难将电池的充电电位降到3.0 V以下。因此,发展热力学更有利且动力学快的反应路径是突破Li-CO
2
电池充电难的必然选择。
CO和Li
2
CO
3
是Li-CO
2
电池的潜在放电产物。相比于C和Li
2
CO
3,CO和Li
2
CO
3
对应的电池充电过程为气-固反应
,具有更快的反应动力学,并且
CO和Li
2
CO
3
共氧化反应在热力学上更有利
(
△
f
G
0
= 480.49 kJ mol
-1
)。此外,与C的非极性键相比,CO中的极性键在充电过程中更容易被活化。因此,将主要放电产物从C和Li
2
CO
3
调控为CO和Li
2
CO
3
是提升Li-CO
2
电池可充性的有效策略。
然而,调控方法的缺失导致目前以CO和Li
2
CO
3
作为主要放电产物的Li-CO
2
电池鲜有报道。
【研究内容】
近期,
西安交通大学丁书江教授
和
华中科技大学夏宝玉教授
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发表题为“
d
-Electrons of Platinum Alloy Steering CO Pathway for Low-charge Potential Li-CO
2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
通过铂合金
d
-电子结构调控,成功实现了Li-CO
2
电池放电产物由C和Li
2
CO
3
向CO和Li
2
CO
3
的转变
,对应的电池在
50 µA cm
-2
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了超低的充电电位
(2.89 V)。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
刘理民,申珅玉
。
一氧化碳反应路径调控示意图
【图文解析】
图1. 设计思路和CoPt合金的结构表征:(a) Co对Pt
d
-带中心调制示意图。(b)在CoPt合金和金属Pt表面CORR过程示意图。(c) Pt合金化前后的XRD谱图对比。(d, e) Pt@NCNF和(f, g) CoPt@NCNF原子分辨率HAADF-STEM图像。(h)和(i)分别为(d)和(f)的区域2使用GPA算法求解的e
xx
应变分量。
图2. 原子的电子结构和配位环境:(a) Pt@NCNF,CoPt@NCNF和Co@NCNF 中Pt 4f和(b) Co 2p的XPS光谱。(c) Pt箔、PtO、PtO
2
和CoPt@NCNF中Pt L
3
-edge的XANES光谱。(d)CoPt@NCNF中Pt的平均价态。(e) Pt L
3
-edge R空间中的傅里叶变换EXAFS。(f) CoPt@NCN中Pt在K空间的EXAFS拟合曲线。Pt在参考样(g, h)和(i) CoPt@NCNF中的小波变换谱。
图3. 正极表面电化学反应过程的表征。(a, b) 20 µA cm
-2
电流密度下,固定容量为100 µAh cm
-2
时的首圈放电和充电曲线。(c) 扫描速率为0.2 mV s
-1
,电位窗口为2.0-4.0 V时的CV曲线。50 µA cm
-2
电流密度下,固定容量为500 µAh cm
-2
时CoPt@NCNF正极(d)放电和(e)充电后的SEM图像。(f) CoPt@NCNF不同阶段的非原位XRD图。(g)在50 µA cm
-2
下放电10 h后,基于CoPt@NCNF、Pt@NCNF和Co@NCNF正极的气相产物的色谱图。(h) 基于Ru@CCA正极的Li-CO
2
电池在50 µA cm
-2
电流密度下的CO滴定实验。
图4. Li-CO
2
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 20 µA cm
-2
下完全充放电曲线对比。(b) CoPt@NCNF和(c) Pt@NCNF正极在50 µA cm
-2
下固定容量为100 µAh cm
-2
时的长期循环性能。(d)不同电流密度(20、40、60、80、100,最后回到40 µA cm
-2
)下的倍率性能对比(插图是一个基于CoPt@NCNF正极Li-CO
2
软包电池为太阳能模型供电的照片)。(e)最近文献报道的充电电位对比图。
图5. CO的生成机制。(a)金属Pt中的Pt 5d、CoPt合金中的Pt 5d和Co 3d,以及在CoPt合金上吸附CO后的PDOS图。(b) CO在Pt和CoPt表面的吸附能。(c) CoPt@NCNF、Pt@NCNF和Co@NCNF的CO-TPD。(d) Pt和CoPt的差分电荷密度。(e) CO和(f) C在CoPt面上的扩散势垒(注:IS为初始态;TS:过渡态;FS,最终态)。(g) Pt和(h) CoPt表面CO
2
电还原为CO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图。
【结论】
(1)通过对CoPt合金
d
电子结构调控,实现了Li-CO
2
电池放电产物由C和Li
2
CO
3
向CO和Li
2
CO
3
的转变。
(2)揭示了Li-CO
2
电池中CO和Li
2
CO
3
作为放电产物的正极催化反应机制。CO中间体与催化位点之间的强配位作用严重限制了CO作为最终产物及时脱附,本工作通过在Pt的fcc结构中引入Co原子来调控Pt的
d
带中心(由-2.17 eV降至-2.47 eV),达到削弱CO化学吸附的目的,进而促进CO生成后及时脱附,同时抑制CO被进一步还原为C。该工作将制备的CoPt@NCNF正极应用于Li-CO
2
电池时,CO的生成量提高了11.9倍。最后结合系统的放电产物演变分析和理论模拟,该工作认为Li
2
C
2
O
4
的歧化反应是Li-CO
2
电池中CO生成的速率控制步骤。
(3)提升了Li-CO
2
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得益于放电产物CO快速传质和C-O键易活化的优势,搭载CoPt@NCNF正极的Li-CO
2
电池在50 µA cm
-2
时充电电位降低至2.89 V。此外,CoPt@NCNF正极也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50 µA cm
-2
下稳定运行218圈)和高达74.6%的能量效率。
Limin Liu
†
, Shenyu Shen
†
, Jiatian Li, Ning Zhao, Xiangkai Yin, Hongyang Zhao, Wei Yu, Yaqiong Su, Bao Yu Xia*, Shujiang Ding*.
d
-Electrons of Platinum Alloy Steering CO Pathway for Low-charge Potential Li-CO
2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2024
,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5728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k5NDA5OA==&mid=2454842939&idx=5&sn=dafc87cf78fdc52925ae5e7290ce51cb
计算材料学
计算材料学科研论坛,欢迎新手、专家、大师以及业余爱好者。
最新文章
ACS Energy Letters封面文章:全固态电池界面设计的路线图
AI赋能化学:金属团簇碰撞智能合成的无限可能!
Ta₂Pd₃Te₅不对称边缘干涉器中的干涉约瑟夫森二极管效应
钙钛矿合金研究新利器:自动化工作流程
香港理工大学朱叶老师课题组招收全奖博士
双重锚固策略改善超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稳定性
局部高浓电解液长效界面化学助力全碳双离子电池
PRL导读-2024年133卷13期
“ 95 ” 后研究员狂揽Nature,如何独占鳌头?AI+MD+DFT杀疯了!
可解释机器学习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的金属催化剂结构敏感性
(纯计算)日本大阪大学Nano Lett.: Co/Al异质结中的大手性轨道纹理和轨道Edelstein效应
四川大学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课题组招聘信息
北大杨槐&北科大胡威团队Nano Energy:用于锂金属电池的PET无纺布增强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中G4和SN的协同增强效应
厦门大学孙世刚/黄令/邓亚平团队JACS:锂金属电池锂负极“双功能”人工界面
上海交大梁正Nat. Commun.:含氟电解液添加剂的筛选策略
具有密集亲锂位点的三维共价有机框架保护层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UT Austin计算材料/物理/化学博后和全奖博士招聘
浙江农林大学刘伟团队Phys. Rev. B:含锯齿边缘和内部缺陷石墨烯纳米带中的双极磁性半导体
(纯计算)湖南农业大学李位团队J. Am. Chem. Soc.: 减轻锌黄锡矿太阳能吸收剂中的带尾效应
Nature Nanotechnology | 中科院物理所:自旋拓扑晶格助力新型量子材料和器件
锂硫电池中高结晶度硫化锂的生长规律及其自催化作用
异质结构量子点界面工程助力高倍率长寿命锂硫全电池
Angew:模组认证纪录效率!顶部界面修饰与N型半导体提升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效率与稳定性
早鸟特惠 | 零基础入门分子动力学:三天线上培训班,在线带教,专人答疑
人工智能综述:物理学与人工智能的跨界新范式
(纯计算)首尔国立大学Phys. Rev. Lett.: 无Berry曲率的量子谷霍尔效应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项目招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复旦大学晏湖根团队Science: 转角黑磷同质结中的亮偶极激子
(纯计算)大连理工大学蒋雪团队Adv. Funct. Mater.: 锂掺杂石墨烯的超导极限
陈桢/刘欣/陈明华/Stefano Passerini:构建亲锂性梯度和富Li3N的SEI实现稳定锂金属负极
江西师范大学陈义旺团队:双键限域增强多磷化物吸附和电化学动力学助力金属磷化物负极可逆稳定的锂/钠存储
PRL导读-2024年133卷12期
姜萍初赛成绩违反规则!其老师被诫勉谈话取消评优资格
(纯计算)韩国延世大学npj Comput. Mater.: 主动学习加速氧电催化多金属体系中单原子局域环境的探索
多组分合金权衡关系破译:从头算框架
复旦大学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博士后招聘
多氮杂环供体-受体自组装构筑双极性有机超结构
重建晶体三维应变场:相位恢复算法
ACS Energy Letters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王朝阳院士联合日产汽车团队首次揭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是不安全的
磁控溅射:解决锂电池界面问题的前沿技术
AI蛋白质诺奖后再登Nature,第一性原理级精度,微软亚研院4年之作
镍基超导机制 ‒ 说是莫若说不是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24年人才招聘公告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前沿材料课题组PV方向博士招生
基于d-p轨道杂化理论筛选用于锌碘电池的高效单原子催化剂
Co7Fe3合金催化剂的结构调控用于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的的快速催化转化
胶体化学中浓差极化诱导的固化相界面稳定超低温锌电池
浙江大学傅杰团队招聘AI计算化学方向博士后
二维磁电耦合异质结构:可以“电写磁读”吗?
Nature Nanotechnology | 二维纳米材料助力新型水伏技术的探索与展望!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