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叙事话语是反映北宋与西夏交往交流的重要侧面,隐含着重要的文化理念与秩序追求。北宋与西夏的交往交流中,双方都秉持君、臣纲常这一基本的刚性原则,但是表面的臣属及“君仁臣忠”的理想君臣话语却也很难概观宋夏间复杂的争斗。因此,既能维护君臣关系,又能调适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一套诬、间叙事话语便应运而生了。诬、间话语的核心是将责任推向君臣之外的“第三者”。北宋朝廷方面常以诬、间话语来“含容”西夏,西夏方面则常以之来推卸责任和维护大宋天子权威。宋夏双方都借由诬、间话语来维护“斗而不破”的君臣伦理关系。认真梳理宋夏君臣之间的诬、间叙事话语,对于正确认识传统君臣伦理对宋夏关系的影响,及中华传统文化对宋夏战争性质、和解模式等的宰制与影响作用,以及北宋崇文抑武时代精神下的宋夏缘边地区的边臣与武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北宋;西夏;交往交流;叙事话语
宋夏关系尤其是双方的战争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但战争显然并不能代表宋夏交往交流的全部,且若回到“历史现场”,所谓的战争其实亦只是传统“王道”话语下“明刑罚罪”的教化工具,宋夏之间还有一套基本的君、臣纲常伦理秩序。然而,传统的君尊臣卑秩序是一则非常刚性的原则,在“尊君”前提下,君臣关系中还有“君亲”、“君父”、“臣子”等表述,也即传统的君臣关系还被配套赋予了一种父子般的“亲亲”之爱,以及“君仁臣忠”的理想角色。然而现实总会与理想有差距,往往会出现君臣不亲爱,君不仁臣不忠的情况。然而从“交往交流史”的角度看,既然双方都愿意选择交往交流,那就必须创造出一种既能维护君尊臣卑基本关系原则,和“君仁臣忠”的基本面相,又能进行交流,解决具体问题的具有调适与折中性质的话语体系,于是“诬”、“间”叙事就应运而生了。
宋夏交往交流中的“诬”、“间”叙事话语,史料原文俱载,如“听诬受间”、“俭人诬间”、“人有离间”等。“诬”,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曰“加也”,段玉裁注曰:“加言者架言也,古无架字,以加为之”,“加,语相增加也”,“毁誉不以实皆曰诬也”。“间”,《说文》曰“隙也”。可见,所谓“诬”、“间”,即指因惑于“第三者”不实言论,而使双方产生距离、龃龉甚至矛盾冲突等。当然,史文表述中不直接出现诬、间二字,但有“误听”、“惑左右一时之辞”等与诬、间同义者,都可等而视之。诬、间话语的核心要义即是将双方交往交流中的“不快”与“责任”推向君、臣之外的“第三者”。这在维护宋夏君臣纲常秩序,缓解及战后重启双方关系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学界尚少相关探讨,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拟从宋夏交往交流的君臣纲常原则出发,在详细梳理宋夏双方在交往交流过程中具体运用诬、间叙事话语的基本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宋夏交往交流及交融史的认识。
一、君、臣纲常:宋夏交往交流的基本原则
二、作为大宋君主“含容”手段的“诬”、“间”叙事
三、西夏推卸责任与维护天子权威的“诬”、“间”叙事
四、君、臣之外:罪罚话语下的受诬、受间者
五、结语
往期回顾(点击题目)
关注请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