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农业大国那为什么汉服那么长很不适合种田?

文摘   2024-12-14 19:58   河南  

这问题真该让政协里的老师傅们看看,让新生代从小多接触田野,多上几节农业课,寒暑假别动不动欧美日,多去农村住两天,有多么重要。

我一点不怀疑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甚至大学生,想当然的认为,食物是超市制造出来的,粮食是工厂生产出来的.......

明明这国家还有六亿农民,根子上还是个农业大国,怎么刚吃了二十年饱饭,下一代就脱节到这种程度了?

一个人吃的任何东西,都是地里长出来的,包括肉、禽、蛋、奶、油、酱、醋、辣椒、花椒大料等调料.......没有植物和庄稼,就没有鸡鸭鱼肉和飞禽走兽,也没有人。

下地干活,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优雅赴宴,没有诗情画意,是农民打着赤脚不穿鞋,光着膀子,只穿着一条裤子,下面高高挽着裤脚,在烈日下风吹雨晒,脊背晒的黑黝黝,汗流浃背,满面尘土,蓬头垢面,一滴汗一滴汗干出来的。

这基本就是从三皇五帝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几千年里,农民下地干活的主要形象。

蓬头垢面是因为风吹日晒,劳作不停,动辄满头大汗,最多拿手摸一把,用沾着黄土的手指去长头发里挠一挠,下一趟田回来,发髻散乱,一身黄土,满脸黄泥,能干净到哪儿去?

打赤脚不穿鞋是因为古代的鞋都是自己老婆和老娘手工做的布鞋,田里土层松软,黄土很容易灌进鞋里,经过脚汗一踩变成黄泥,不洗吧,黄泥干结后穿着难受,经常洗吧,容易把布鞋洗烂,加上古代没有自行车、三轮车和汽车,农民走再远的路都得靠两只脚,所以脚底都有一层厚厚的老茧——所以的所以,古代农民下地干活一般都打赤脚。

光膀子露着脊背下地干活的原因更简单——穿着上衣干活不方便,汗渍也容易损伤衣裳。

初春温度上升,大地回暖,农民才会下地干活,烈日暴晒下高强度的力气活,干一会儿就身上冒汗,浑身热气蒸腾,汗水黏腻,粘连衣服,动作过大会有绑缚感,影响干活效率,极其不便(经常干力气活的才有这种切身体会)。

穿着吧,影响干活,脱了吧,微风一吹,容易风寒感冒。

所以干脆就光着膀子露着脊背。

更重要的是,一层又一层的汗水侵湿衣服,容易在前胸后背留下一圈又一圈的白色汗渍,不洗吧,衣料又干又硬,穿着不舒服,频繁洗吧,容易把衣服洗坏,古代也没有洗衣机,更没有轻柔模式,全靠妇女用搓衣板或拿木棒捶打捣洗,再粗的布洗上几十水也会破破烂烂。

古代农民的衣料也不是工厂里机器生产的化纤布,都是天然的棉麻布,是家里女人一力一汗、一丝一缕、一针一线制造出来的。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塑料没发明之前,地球上所有人的衣服,包括丝绸棉麻裘皮,根子上,都是地里“种”出来的。

从衣服的原料开始,就需要女人下地,种棉种麻,田间管理,经过半年辛苦,到秋后才能收获几十斤棉花或几十斤麻。

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一套清代的《御制棉花图》,十六副图直观展现了古代棉花从种植管理到织染成布的全过程,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十六道手续,才最终成一匹白布。

而麻的处理程序也不逞多让,不比棉花少多少,收获之后,要扔到池子里泡软、沤烂、脱胶、剥皮、捶打、抽取纤维、晒干、绩纱、纺纱团、上浆、纱条,上织布机。

这一道道步骤和程序光听一听,你头大不大?

现代都是机器,古代全是人工,哪一道程序都离不开人手的辛劳。

女人要把处理好的棉花和一团乱麻,摇着纺车,丝丝缕缕再纺成线,绕成线团。

棉花纤维长,可以直接边捻边纺成棉线。

而麻的纤维硬,需要从一团乱麻里捡出几根,用指头细细捻过,捻成一股,边捻边接,边接边捻,然后合掌一搓,才能搓成一根合格的麻线,再把这麻线绕成一扎一扎,这叫“绩”。

再把线团安到织布机上,经过弹絮、纺纱、缨线、经布、织布等几道手续,咣当咣当织成布匹。

一个问题,古代女人一天能织多少布?

河南某村有个民俗展示点,一个现代妇女用清代遗留的老式织布机一天能织七、八尺土布。

注意,1、这台机器应该算是历朝历代老式织布机里技术最先进的;2、她是全职织布,不干其他家务;3、展示点的房间里有玻璃窗有电灯,光线通透不伤眼睛,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环境宜人,夏天不出汗,冬天不冻手脚,织布效率更高。

再参考古代丝绸的纺织速度,丝线更细,纺织技术要求高,古代一个熟手日织最多三寸素绸,三寸什么概念,一寸的免冠证件照,3张连起来就是。

再参考一件事,老式织布机是木头,棉麻是植物,为了防火要求,古代农家放织布机的房间不能放火炉等取暖设施,而家庭妇女每天家务不断,只能趁着凌晨和傍晚那一点微弱的光线抓紧时间多织几寸,而古代的窗户上没有玻璃,都蒙着纸,屋里阴暗,光线强度不够。

也就是说,古代农家的织布机只能放在类似于牲口棚那样的敞口房间里,不论春夏秋冬,女人都要忍着天寒地冻和酷暑,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全神贯注,咣当咣当地重复几个单调的动作。

蚊虫叮咬、风霜雨雪、手指关节肿大、脚底板冻得发麻、尾巴骨坐的生疼、腰疼的直不起来、颈椎僵硬、眼睛长时间盯着棉线导致视力衰弱,这都是常事。

综合估算下来,古代一个妇女,每天不做饭不操持其他家务,光织布,一天最多能织大约一尺棉布或三尺麻布(麻线较粗),而一匹布长四丈约13米,宽约1.4米,按全家五口四个成年人一个小孩算,每人最低要求春秋一套,夏一套,冬一套,至少需要三匹布。

加上被子、褥子、里衣、冬衬、腰里缠的束带、鞋面、鞋底、帽子,全家五口光穿衣就需要至少六匹布,这就需要一个成年妇女花去整整两个月才能织出来。

如果保证全家每季衣服有两身,一套穿,一套换,每人都有两双鞋,妇女光织布就要花半年。

(不论历史记载还是老人的口头故事,都有“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这种事,说明1,赤贫之家没钱买不起布料,2,他家连个织布机都没有。“男耕女织”这个成语证明在古代,织布是跟种地打粮食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头等大事。)

最后再按照家里人的身材比量,自己再动手裁剪,一针一线缝制成衣。

不用细算,你也应该知道古代一个家庭妇女光为全家“穿衣”这一件事,要付出多少时间成本、劳动成本和健康成本。

不夸张说,古代一套衣服从种植开始,一直到穿到身上,至少需要一年半或两年时间。

注意,这还只是没有任何颜色的素衣。

棉布当然是雪白的,但它不耐脏,不适合农民的经常劳作,而麻布是褐色的,古代形容农民出门的正式穿着“褐衣短打”就这儿来的,意为没有经过任何染色的素麻衣。

想要穿一件最普通的带颜色的蓝布衣,古代妇女最好还要在种植棉麻的时候,捎带种点小蓝(学名蓼蓝),春天撒籽,夏天捉虫,秋天收获回来,砌池沤小蓝,加石灰打靛青,再把靛青化开,把棉布放进去染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指从蓼蓝植物里提炼生物染料靛青的过程。

你要是个古代农民,老娘和老婆经过两年辛苦,才从无到有,给你做了一身新衣,看着她们脸上的皱纹、粗糙的皮肤、红肿流泪的眼、关节疼痛的手脚、腰肌劳损的腰,你敢不珍惜?

一定会像爱护眼珠子那样,倍加珍惜每一寸布料,轻易不敢污损。

下田劳作一般都在暮春、夏天和初秋,气温足够,一干起活来,浑身发热,光着膀子怕什么,农民么,脸庞、脖子、胳膊、胸膛和脊背不晒的黑黝黝,还叫什么农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话没有任何诗情画意和夸张之处,都是实打实的真实写照,每一个字都凝结着古人的血与汗。

穿着现代意义上的那些化纤制品的伪汉服,长袍大袖、五颜六色、轻薄露肉,看着飘飘欲仙,穿着它们去种地?

秀儿啊!

这种常识错误,但凡受过一点教育、多少认识几个字、对历史稍微有点了解,都会明白不靠谱,都不知道提问的人是怎么想出来的?

饱饭才吃了几年,好些地方刚摘了贫困帽,新一代的小孩怎么一个个都活成了晋惠帝?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要说皇帝活在皇宫高墙之内,受奸臣蒙蔽,不食人间烟火,不知百姓艰苦,那还有一说,可新一代们从小就玩手机平板,熟知天下大事,连莱昂纳多屁股上有个痣都知道。

——他们是被谁蒙蔽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到底哪个环节没跟上,还是都脱了节?

真是瘸子放屁,邪门了。

有的人天天吹牛逼,我们赶英超美,马上就世界第一了,你可拉逑倒吧,先回家把你生的小崽教育好,让他分得清韭菜和青麦再扯淡。

【一个“光膀子下地“惹来几个所谓农民,叫嚣“现在农民谁还光膀子下地”,阅读理解负分,不拉黑都对不起你爹妈给你交的学费】

1、我的原文是“从三皇五帝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不是“现在”,现在的农民是开着车到地头,给耕种机一指,那就是我们家的地,你种吧,多少钱我给你,然后他开车玩去了。

2、清代玉米没大规模普及之前,几千年农民种的都是水稻、谷子、小麦等低矮作物,唯一算得上高大作物的是高粱,但凡看过张艺谋《红高粱》的人都记得,就算高粱地,那些汉子们也是光着膀子往里闯。

十几条汉子,光着黑黝黝的膀子,吹着唢呐抬花轿,边抬边浪的画面,震撼不,记忆还清晰不?

那不是电影效果,是张艺谋和莫言有生活,他们当年在农村就这样。

3、常听老人们说,过去农忙季节,到了晚上,都有夫妻趁着夜色下地干活,到了谷子地或小麦地里,丈夫脱个精光,妻子光着膀子,撅着腚,匍匐在地里,借着星光或月光,间苗或者拿小挖锄一寸一寸除草。

这活我白天干过,撅着屁股爬着,间苗捎带除草,腰酸背疼累个半死,晒得浑身冒汗,干了半天总觉得应该到地头了,结果一抬头,差得远呢,再一回头,我尼玛,才干了十几米远,心里哀叹,这垄怎么这么长啊,什么时候才能干到地头?

4、“光膀子挨蚊虫,会被晒伤,会爆皮,被玉米叶划伤”?

你以为是你啊,觉得热刚脱了上衣就被人耻笑不文明,吓得你赶紧穿上,捂得严严实实,捂得细皮嫩肉,刚会飞的蚊子宝宝都咬你一身包。

农民常年劳作,风吹日晒,身上黑黝黝,粗皮老肉,手脚肩膀膝盖全是厚厚的老茧,怕什么暴晒,怕什么叶子划伤?

光膀子会晒秃噜皮?

废话,当然能晒秃噜皮,因为你是学生,偶尔周末帮忙下地,当然晒你个七荤八素,身上爆皮,疼的你周一在课堂里嗷嗷叫,你就觉得自己吃苦了遭罪了,下次去地里你恨不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生怕晒坏了你那一身娇嫩的皮肉.........

而你的父辈们种地是职业,一年有至少两百天在地里暴晒,第一天晒爆皮,三天五天呢,十天八天呢,一个月三个月呢,晒着晒着就习惯了,疼着疼着就习惯了,细皮嫩肉变成了紫黑的粗皮,变成了黝黑的老皮。

他们不在乎自己晒成什么样,无非皮肉之苦而已,在乎的是那身饱含着老娘老婆两年辛苦的衣裳,在乎的是家人为之付出的劳动和血汗!

是你精明,还是他们傻?

他们不知道穿着上衣、捂得严严实实、往脸上脖子抹上厚厚的防晒霜、带着长长的手套、再撑着遮阳伞下地干活,能保护肌肤不被晒黑?

他们多傻啊,连基本的美白保护都不懂?

全天下就你最精了,恨不能穿着宇航服去种地,既干了活又能把自己捂得白白嫩嫩,还舔个大脸来评论,显摆你才是正经农民……

有多远滚多远!

5、有人张嘴和服闭嘴和服,你连本国的衣服都没弄明白,倒去研究国外的。

这世界上有部电影叫《七武士》,先去看看日本农民穿什么再来跟我扯。

                      点关注,跟主编交个朋友 ↓↓↓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电话:17630216437

   往 期 精 选  

为什么现在的应届生动不动就要上万的薪资?

如何评价发布在某讯新闻的《为国捐躯可以,为资本家不行,年轻人的思想或走入误区》?

为什么大家不再提 5G 了?

为什么香港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思想却异常封建(风水,鬼神)?

如何评价多地清退超龄农民工,从而出现大龄农民工染发、伪装得更年轻去打零工的现象?

张三创业说
理性,建设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