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赚钱辛苦、我们家不富裕」这样的态度吗?

文摘   2024-12-29 22:40   河南  

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不是父母故意表现赚钱辛苦,家庭不富裕的态度。而是父母真的辛苦,家庭不富裕,穷的叮当响。最典型的就是一人患病,全家遭殃。对于孩子来说,穷,不是可以伪装的,是骨子里最刻骨铭心的东西。

北京有个道培医院,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医院主要作用是做骨髓移植,多型号的淋巴瘤和白血病好发于青少年阶段,也就是12-25岁。很多农村家庭都会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看病,然后没移植就回去了。最有名的就是前几年,白血病吧有一个年轻小伙,19岁,老爸带他去道培,可以做移植,但住了几天院回去了,因为穷。移植费相对于北京的房价,根本不算什么,但是他家拿不出来。

那时候没有抖音直播,他每天在贴吧记录自己的赴死感受。他父亲跟他说,不要怪他,实在没有办法了,该花的钱都花了,该借的都借了。他父亲给他买了一把藤椅,弄了一根猪骨头,他回家时还能走,后来慢慢的不能走了,他就躺在藤椅上码字。

他记录到,感觉自己的骨头要被撑爆了裂开了,痛的只能咬猪骨头。他死前的七八天,瞎了一只眼睛。他堂哥在他去世后写到,死的前两天,两只眼都瞎了。他所有的文字,没有憎恨父母一句话,但他的遗言里就是希望下辈子不做穷人。

说的穷人的孩子都多么无知,多么脆弱一样。负罪感算什么?贫穷难道感受不出来么?我对面实验室同事,陈老师,湖南老乡,也是我的好兄弟,985材料土博,他跟我讲了两件动容的事情。非编造,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工,读小学六年级放暑假时,他没人管,他母亲就把他带到工地办公室让他做作业。农村孩子懂事早,能在工地打桩机嘈杂的声音里安安静静的做一下午题目。有天下午,他母亲有些不舒服,就带上他先回去。在私人公交车上,他母亲就受不了了,倒在了座位边,湖南那时候有很多私人小巴公交,只要五毛钱。没有投币的地方,一般是两夫妻,一个开车,一个收钱。那个收钱的老板娘,就做了他一辈子都没法忘记的事情。把他和他母亲像丢垃圾一样,迅速的丢下车。他母亲就倒在花坛里,他吓坏了,但是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如果只是哭闹,对妈妈没有任何好处。他要他妈妈给他五毛钱,去旁边报刊亭打电话,他妈妈不肯,说只是中暑,不要去医院花钱。要他帮忙刮痧和掐人中,他只能照做。旁边的人围的越来越多,但那个年代没人敢帮忙。

这件事过后,他再也不指望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这样的鸟事,他只能成为知乎er口中的小镇做题家,除了有出息他别无他法。他害怕父母老了,如果生了病,会像那天一样,被丢下车。他害怕自己的孩子,像那天一样无助,连哭都哭不出来。

第二件,去年他父母来广东看他,他想起父母年迈,还从未体检。就想带他父亲体检,他父亲死活不肯,怎么劝都没用。他就和妻子开始怀疑了,是不是老人家在老家自己看医生出了什么大毛病,不敢告诉他俩。只能私下里做他母亲的工作,他母亲支支吾吾半天,就告诉他了,原来父亲右下腹痛了好些年,从没去检查,村里有个老人也是这毛病,一检查就是癌,花了好多钱没得用。你们小两口结婚不久,手里没得钱,就这样算了,大不了就是死了也不给儿子添负担,这毛病后面死的快。软磨硬泡逼着老人家检查,老人怄不过儿子,结果就是个慢性肠炎,他说父亲在做肠镜时,问了医生好多次,有没有事,有没有事,是不是癌。

穷,不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阶级差异。这么多小镇做题家,跑到北京,每周9116,玩命拼到肾衰也要把钱赚了,在北京供套房,为什么?为了内卷?为了不让自己对孩子有负罪感好吧。让孩子在北京享受高考,让孩子能出去读书,让孩子有个平台,而不是去相信穷人穷养,富人富养这种鬼话。穷人养不出富儿,富人也只能装穷酸,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在穷人堆里长大。穷人恨的从来都不是富人,而是刻骨铭心的穷,这种穷不是分鱼的故事,是分命的故事,你死我活的那个命。

你是真的穷,你可以直接告诉你孩子你有多穷,穷跟孩子有关,因为他也是穷人,并且这是他未来多年的自带属性,也是你和你父母挖的坑。而你的孩子,也必须陪你继续填坑。你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是否有对抗家人或者自己患有疾病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部分科室的医生,比教师更注重孩子教育的原因,见惯了生离死别前的人性,你还会信奶头乐教育么?

这么多年,多数中国人才,就是在贫穷甚至饥饿的环境下飞速成长的起来的,有着极好的自控力和危机意识,知道自己在独木桥上不能犯一点错,否则背后就是无数双拉你的手,脚下不是平地,是万丈深渊。


这两天抖音上湘西的一位六岁小朋友病入膏肓的,父母穷的只能把他丢在医院大厅。有人会问怎么没有保险呢?

第一,一千多块一年的医保,他们不见得付的起。

第二,医保报销前是要先支付的,他们也没有。

第三,医保报完了,其他支付的医疗费用,也是天外之物。

第四,家里还有老人,其他孩子要吃饭,否则会饿死。

第五,不是有众筹么?众筹永远只能救那么一家,去白血病吧,淋巴癌吧,肺癌吧,肠癌吧,烧伤吧,看一看,有几个是不要众筹的?

第六,不是有红shi字会麽?这么多年,红shi字只会做两件事:

1,向它输血,有时候会送你一个U盘或者一把伞,中秋节会送你一个咸蛋黄心的莲蓉月饼。

2,在云端普渡众生。

好,这个时候部分人受不了了,质问穷人为什么要生孩子?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您是不是要好好思考一下?穷人生孩子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就是各位质问穷人的刚刚步入小康生活的中产,实际上中产这个概念,它本身是不存在的,也是奶头乐的一部分。中产的大部分,不过是高级一点的无产,也就是高级工人(农民)。您之所以高级,正是由于底层在用身体转化劳动力,给了您梯子。而他们的孩子如果不在高考中杀出重围,他们就会继续做地板做梯子。否则,地板和梯子就变成了您。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要把工厂建到越南,中国,印度来的原因,因为发达国家的高级工人(农民)需要梯子了。我们看到的德国的资产阶和工人能和谐相处,正是因为他们的厂在上海,在苏州,在东莞,在胡志明。您还有信心质问他们么?

我们的穷人不生了,唯二得办法就是让第三世界做梯子。或者彻底用机器人淘汰低端劳动力,当然这一点还遥遥无期。


千!万!不!要!

不要试图用【愧疚感】绑架你的孩子,永远不要!
不要试图用【愧疚感】绑架你的孩子,永远不要!

当一个家长对孩子说“赚钱辛苦,咱家穷”的时候,他的潜台词实际上是在对孩子说:

“你看,我赚钱这么辛苦,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欠我的,你必须得好好听我的话,将来报答我孝敬我,否则你就对不起我!


“你看,我赚钱不容易,咱家又这么穷,所以你不能有欲望,你别指望我给你买着买那,别想报这个班报旅那个游咱家没这条件。你能饿不死长到大就不错了!”


“你看,我都已经这么辛苦赚钱了,可是咱家底子就是这么穷,我即使这么努力了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你生在这么穷的家庭,这就是你的命,你别责怪我。”


这些潜台词,家长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这里面的情绪孩子完全Get到,而且,孩子会把这些情绪打成一个厚厚的包袱背在身上,这个包袱叫做:【愧疚感】


孩子天然是爱父母的,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潜意识里会把这种情绪归咎于自己的身上,认为“都是我的错,才害的爸爸妈妈这么痛苦”。


所以,为了减轻父母的痛苦,孩子会开始做一件事,就是——压抑自己的需求,讨好父母。

比如,当孩子路过学校门口的橱窗,看见一套心仪的芭比娃娃的时候,她会想:“虽然我很想要芭比娃娃,可是,妈妈说过她赚钱很辛苦,我不应该这么不懂事,我不能给妈妈添加压力了。


等她再大一点,到了选大学专业的时候,她心里真正想学的是艺术,但是,如果妈妈对她说:“学艺术太不稳定了,还是学会计好,将来进银行工作,这样总归有个铁饭碗。”

那么这时候,这个孩子会在心里说服自己说:“虽然我很想学艺术,可是,妈妈把我养大很不容易,我不应该做让妈妈伤心的事,我还是选择让妈妈高兴的专业吧。

再过两年,她交了男朋友,男生提出想跟她发生关系,她心里感觉有些抗拒,觉得现在这个阶段就做这件事有点太快了,可她转念又一想:“他平时对我这么好,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如果拒绝了他,他会不会伤心?他会不会觉得我不够爱他?”


就这样,她习惯于在关系中过度替对方着想,她习惯于过度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对方为她付出一分,她就觉得自己欠了对方十分,宁可委屈自己的意志,也要让对方满意

她不敢拒绝,也不敢坚持自己的主见,她不敢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她一步一步地丧失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就这样,她一步一步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


家庭教育中,有两种极其可怕的东西,叫做“付出感”和“牺牲感”。

一旦父母对孩子有了“付出感”和“牺牲感”,就会自觉十分不易十分伟大,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亏欠了自己。当这种感觉传达给孩子,孩子随之产生的就是负疚感,以及安全感的严重缺失。

吃一顿肯德基——这顿饭得花我多少工资。

买一个玩具——为了你这个玩具爸爸妈妈想要的什么什么就不能买了。

孩子的每一点小小的快乐,每一个愿望的实现,都伴随着巨大的负疚感。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压抑自己,因为他不想承受那种负疚感,所以变得愈来愈不敢有愿望。可即使已经最大程度地压抑自己的心声,将愿望减少到最少甚至没有,家长还可能有的说——

养育你,供你读书,我们多么多么不容易。

当初生你,妈妈忍了多少多少委屈受了多少多少的罪。

这个水果妈妈可一口都没舍得吃啊,全给你留着呢,就这么一点,就要多少多少钱,太贵了。

就这些随口的话,经年累月,对一个孩子可能产生多么巨大而恒久的影响,是家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或者说不愿意去相信的。

还有那种什么妈妈只爱吃鱼头的文章,奉劝大家千万不要给孩子看更不要盲目效仿。

如果一个孩子吃口鱼都要想着妈妈不舍得吃、只让我吃,他吃掉这条鱼的最大收获可能就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如鲠在喉”。那这条鱼的钱可就真白花了,不仅白花,还得搭上孩子的心理负担。

我的一个学生家长,有一次专程到学校找我,说儿子的屋子总是很乱很乱,她每天都要花很久给儿子收拾屋子,非常辛苦。可即便她这么辛苦,儿子也不知体谅,说他几句还不爱听,总犯态度,请老师帮忙教育。

我把她的儿子请到办公室,问他:“你需要妈妈每天给你收拾屋子吗?”

儿子回答:“不需要。她一收拾完,我的东西就找不着,我说过不要她收拾,她偏收拾”

我转头告诉他的妈妈:“问题解决了。从今天起,他的屋子,别收拾了”

孩子妈懵了,她绝想不到一个高中班主任老师会这样简单粗暴不着四六地处理问题。

我接着说:“不仅是给他收拾屋子,所有,所有您心里并不愿意做,只要一做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委屈的家务,都可以不做。或者说,如果有一天,他主动请您去帮他收拾屋子,您心里不愿意,都可以拒绝。不高兴做的事,就不做。就是千万不要一边做一边抱怨和数落爱人孩子,那只能让您既受了累还不落好。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情愿您什么都不做,只要您时刻都能高高兴兴的就好。这比您包揽了所有家务,但一直在为此叨叨唠唠地述说不易、数落他们要让他们心里舒服得多。在咱们的家庭生活中,任何事,您心甘情愿再去做,做就不抱怨,不委屈,因为这件事是我愿意的。如果又委屈又必须抱怨的事,别做。您相信我,您不做饭,他们也不会真把自己饿死,您不洗衣服,他们也不会有一天让自己光着身子出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什么都不需要做但是必须一直听着唠叨和数落要轻松愉快得多。不高兴咱就罢工。宁当拙妇,别当怨妇。”

孩子妈让我说愣了,说了句会好好想想这些话,就匆匆道别,大概是不开心了。因为她的“付出感”和“牺牲感”,在我这里没有得到认同与支持。

第二天孩子告诉我,他回家后把我的话告诉了他爸,他爸说:“终于遇上个明白人了”

当然,家人自愿选择听数落听叨唠换不做家务的情况另当别论。如果你做着家务数落着家人,而家人看着电视听着你数落,你们双方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到愉悦,那也不赖,这种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举例结束,回归到问题本身。

生孩子之前要想好,这孩子是不是我愿意生的?生了之后我能不能负担得起他的成长,精神层面的,经济层面的…大到教育,小到买玩具吃麦当劳去游乐园以及坐超市门口的摇摇车…

孩子是我愿意生的,就别总强调我为了生你受了多少苦忍了多少疼,也别总一遍又一遍地说爸爸妈妈养育你付出了多少多少,怎样怎样的不容易…也不要在带孩子买玩具吃麦当劳去游乐园以及坐超市门口的摇摇车时说,这个钱爸爸妈妈要多么多么辛苦地挣多久多久…

你说你生孩子多疼赚钱多辛苦,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真的理解不了,也不可能做到感同身受。他能感受到的只有强烈的焦虑不安以及负疚感。而你呢,在长期这样的思维惯性中,也会认为为孩子做的每一点都是一种付出和牺牲。养育孩子的快乐,你一点也感受不到。在这个过程中,你逐渐失去了自我。

所以,这种“付出感”和“牺牲感”,除了让双方心理都倍感沉重之外,毫无意义。

而且这种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为了养育你需要多么多么辛苦地工作的话,根本没道理啊。

没有孩子,你就不工作了吗?

如果是的,那生孩子之前千万问好自己,我是愿意选择不工作,还是愿意选择工作然后要一个孩子。

自由选择,自我承担。

无论选了哪个,心甘情愿就好。就是千万别在选了生孩子之后又天天因为自己工作辛苦数落孩子。

生孩子疼,不是孩子的错。

赚钱辛苦,也不是孩子的错。

他们真的不需要为这些而满怀负疚感。

而作为父母的你,也要明白,这些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尽可能从自己的选择里去感受快乐,那时你会觉得再辛苦都很值得、很开心。

就像我原先总和我闺蜜说,商场里最傻的不是花钱不眨眼的人,也不是什么都不敢买的人,而是犹犹豫豫哆哆嗦嗦地花了钱,买完又开始怎么看这件东西怎么觉得不好的人。

钱都花了,还没落个高兴,冤不冤?

买东西,养孩子,莫不如是。


插一句题外话:同样的道理,在爱情友情中也适用。


                     点关注,跟主编交个朋友 ↓↓↓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电话:17630216437

   往 期 精 选  

为什么现在的应届生动不动就要上万的薪资?

如何评价发布在某讯新闻的《为国捐躯可以,为资本家不行,年轻人的思想或走入误区》?

为什么大家不再提 5G 了?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如何反击这种观点?

为什么香港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思想却异常封建(风水,鬼神)?

如何评价多地清退超龄农民工,从而出现大龄农民工染发、伪装得更年轻去打零工的现象?

张三创业说
理性,建设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