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巨响60年 | 张宗元:马兰,岁月深处的回响
文摘
2024-10-17 18:21
河南
60年前的金秋时节,在中国西北荒漠罗布泊腹地成功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春雷般的巨响撼动整个世界,这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中国人民向世界发出的最强音,从此,一个挺起脊梁的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早已散尽,千里戈壁也恢复了昔日的宁静,可世界并不太平,人类和平依然经受着严峻考验。此时此刻,我们不由地回想起自力更生开创原子弹事业的艰难历程,怀念为研制试验核武器而呕心沥血的革命前辈,更为运筹帷幄的共和国领袖们超人的政治胆识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而折服。今年是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特别的历史事件,以使我们永远铭记那个艰苦奋斗的火热年代,永远铭记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永远铭记那些敢为人先的老一辈创业者的丰功伟绩与革命情怀。近日,“华语有约”通过整理资料、征集文稿、参考文献等方式,继2023年"东方巨响60年"征文活动基础上,继续推出征文活动。通过领导、专家、战友、职工的回忆文字,展现他们听从祖国召唤,怀揣梦想、使命、责任、荣誉的动人故事。时代的需要造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东方巨响60年"欢迎广大战友积极投稿,与大家共同分享和怀念那段难忘的人生岁月!
马兰,岁月深处的回响
□ 张宗元
在历史的长河中,六十载不过是匆匆一瞬,然而对于马兰基地的战友们来说,这六十年承载着太多的记忆与荣耀。当时间的指针拨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茫茫戈壁滩上,一群怀揣着梦想与使命的前辈们汇聚于此,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他们远离家乡,告别亲人,在这片荒芜之地,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那一声“东方巨响”,震撼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那一刻,马兰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是成为勇气、智慧和奉献的象征。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如今,六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战士们已两鬓斑白,但他们心中的那份激情与自豪从未磨灭。全国各地的马兰基地战友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以书、文章和诗歌为载体,等各种方式庆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六十周年纪念日。网络上,他们回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分享着那些难忘的瞬间;线下,战友们相聚在一起,紧紧相拥,眼中闪烁着泪光。他们的欢声笑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岁月流转,马兰的精神却如同那顽强的胡杨,在沙漠中屹立不倒。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更应铭记马兰的历史,传承马兰的精神,让那一声“东方巨响”永远在我们心中回荡。 让我们向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马兰基地的英雄们致敬!他们是时代的英雄豪杰,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传颂;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附:
《沁园春·戈壁红柳》
——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
大漠苍茫,独见红柳,傲立荒丘。
任狂风呼啸,身姿仍挺;黄沙飞舞,翠意长留。
根扎岩崖,枝迎烈日,坚韧情怀岁月悠。
荒原里,守边疆孤寂,未诉哀愁。
花开似火如绸,伴冷月、孤星韵自悠。
历晨霜暮雪,从容以对;寒来暑往,壮志难酬。
默默无言,铮铮有骨,笑对沧桑乐自谋。
千秋岁,赞顽强品质,名留万载。
(2024年10月16日于合肥)
张宗元,1955年10月出生,安徽省霍邱县人,1974年12月入伍,先后在中国核试验基地警卫团、研究所七室工作,执行过二十余次核试验化学分析测试任务;1988年10月转业,到安徽省霍邱工作,期间任县药监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县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2015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