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日子,深切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

文摘   2024-10-31 09:42   河南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钱学森

“你在一个如此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这是一个24岁的中国青年在仰望星空时,发出的何等坚定而决绝的太空征服宣言!

不久之后,这位青年就以惊人的科学成就,震惊了全世界。

如今,他更是通过自己在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方面的成就对祖国繁荣和富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成为一颗闪耀在天际的巨星,吸引人们永远地“仰望星空”,永远向他致敬!

他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他就是钱学森。
想起钱老

我们脑海中总会想起

一连串数不完的成就

讲不完的爱国故事

今天

是钱老踏雪归去的第15年

谨以此篇深情追忆

“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

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的一生

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01




壮志初心,志在救国

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在上海,祖父曾是一位丝商。钱家依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钱学森则是“学”字辈,“森”为繁茂之意,“学森”的谐音是“学深”,体现了学问深远之意。



中学时期的钱学森


中学毕业后,钱学森在孙中山“实业救国”的感召下,他决心学习工科,并于1929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攻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1934届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合影
钱学森(一排右二)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飞机的肆虐,他目睹了日本空军对中国土地和人民狂轰滥炸的惨象,使钱学森深感发展航空工业的重要性,因此他决心改学航空工程。

钱学森从交通大学毕业后报考国家第二届“庚款留学”公费生,专业是航空工程,当时叫航空门。他以当年“庚款留学”公费生航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开始了钱学森涉足航空工程的历程。


钱学森获得清华大学第七届庚子赔款赴美留学奖学金资格,此项奖学金在全国只有20个名额,而钱学森是唯一一位航空留学生。

1935年,上海黄浦港码头,汽笛长鸣,美国“杰克逊总统号”邮轮正要起航,24岁的钱学森即将离开中国,赴美留学。

临行前,他向同学袒露心声:“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



钱学森1935年从上海出发去美国留学
在轮船上留影

02




负笈海外,志在报国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两年后,他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至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38年,钱学森和几位亚裔同事
在导师冯·卡门家中
前左下为钱学森,前右下为谈家桢



1945年4月,钱学森(上图右四)
随冯·卡门飞赴战火纷飞的德国进行考察


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1948年,他为了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

1949年10月,钱学森心潮澎湃,因为大洋彼岸的祖国发生惊撼天地的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时的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拥有十分优越的条件,但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这一切。钱学森激动地对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



钱学森与蒋英


03




游子归来,志在兴国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钱学森就想回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不料立刻遭到美国政府的阻挠。美国军方负责航空与导弹研发项目的高级将领金贝尔甚至说“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愿把他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
1950年夏,为了顺利返回祖国,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
1955年,在经历了5年的软禁与监视之后,通过钱学森的个人智慧与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

时间的钟摆缓缓地从太平洋此岸的中国,甩向彼岸的美国,然后又从美国摆回中国。这一来一回,从1935年至1955年,整整花费了二十个春秋。



1955年10月12日,钱学森从美国归国

到达上海和家人在家中合影



1955年10月28日,钱学森到达北京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前来迎接


04




开创伟业,志在强国

外国人能造出来,我们中国人一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钱学森






归国后的钱学森,致力于中国科研事业,并为此奋斗终生。

新华社发布的《钱学森同志生平》中用十一个“第一”,概括了钱学森对于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1956年,参与筹备组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受命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兼任院长。

——1956年,设立空气动力研究室,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

——1960年2月,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发射试验。
——1964年6月,作为发射场最高技术负责人,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一起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飞行试验。
——1966年10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1970年4月,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
——1971年3月,组织完成“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中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中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积累了经验。
——1972年至1976年,领导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1972年至1976年,指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0年5月、1982年10月、1984年4月,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



钱学森在发射现场指导


钱学森的毅然回国,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至少向前推进20年!

这些“第一”改变了中国, 更加改变了世界!





2009年10月31日,大地呜咽,天地同悲,钱学森因病在北京逝世,举国默哀。

钱学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由于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过开创性的杰出贡献,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




2001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钱学森星”命名仪式。



“钱学森星”命名证书



“钱学森星”轨道示意图



“钱学森星”空间轨道参数与绕日运行周期



大师远去、精神长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今天,我们再次缅怀钱老

请您放心

我们将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带着新中国艰辛成长的民族记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懈奋斗!



来源 | 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力学学会、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




华语有约
马兰人的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