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虽无定法,但有理有据

文摘   2024-06-05 10:37   吉林  

如何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设计呢?笔者在实践中尝试构建了“教—学—评”一体化单元设计的“奖杯”模型(以下简称“‘奖杯’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为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提供样例。



“奖杯”模型的主要组成要素包括单元目标、单元评价、单元主题和任务、单元驱动问题和学习活动由图示可知,学习活动是“奖杯”的基座,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单元任务和单元驱动问题是“奖杯”的腰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对接单元目标和单元评价,向下连接学习活动。单元目标和单元评价分别是“奖杯”的左耳和右耳,其寓意是只有当教、学、评一致形成合力时,才能举起“奖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在“奖杯”的顶端,指引单元设计的方向与依据。“奖杯”模型是按照逆向设计的思路,从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学习目标)出发,以“证明学会”的思维倒推制定单元评价,以终为始,即评价设计先于活动设、框架设计先于细节设计,以此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

01

前端分析,设计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处于“奖杯”模型的上端,具有总领全局的作用。在宏观层面上,单元目标要对接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突出其对学生的发展性价值和对知识系统的整合性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单元目标要能够落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转化成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学习结果。教师在设计单元目标时需要依据课程标准,把单元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关联起来。同样,在制定课时目标的时候,也要建立其与单元目标的联系。

02

逆向设计,制定单元评价

在“奖杯”模型中,单元评价单列且与单元目标齐平,这是逆向设计的思路。这一设计强调了单元评价的重要引领作用:一是与单元目标齐头并进,即单元评价要与单元目标相匹配;二是统摄学习活动,即评价任务应嵌入学习过程中。

03

统整内容,确定单元任务

在设计单元目标和制定单元评价标准后,就需要确定单元主题和单元任务。单元主题和单元任务起着承上启下的联接作用。单元主题是单元教学的线索,可将看似相对独立的单元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增强单元内部的统整性。

04

激发动机,转化单元问题

在确定了单元任务后,需要把单元任务转为化单元驱动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驱动学生的探究实践。单元驱动问题要凸显“四性”。

1.情境性

情境能让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情境可以是真实生活中的情境,也可以是类真实或简化的情境,还可以是虚拟的或抽象的情境。不管是何种情境,都要让学生看到知识与世界的联系,有机会把解决问题的思路迁移到现实生活中。题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感受,贯穿整个单元学习,能有效引领学生进入沉浸式的思考和学习中。

2.复杂性

驱动问题要凸显复杂性,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学习的认知维度分为六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分析、评价、创造这三种认知方式属于高层次的心智活动。

3.逻辑性

驱动问题应能被拆分成若干具有逻辑性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层层递进,推动学生的学习。

4.开放性

学生在面对开放性较高的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创造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驱动问题的设置一般采用开放式问题,即问题的结构往往是不良的。良构问题会禁锢学生的思路,使其无法创新,而劣构问题能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05

拆分问题,搭建单元框架

在建立了单元学习目标“金字塔”、确定了学习任务和转化了驱动性问题后,就需要依据这三个方面来搭建单元的整体框架,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


总之,单元设计的“奖杯”模型贯彻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首先,依据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情分析设计单元目标和制定单元评价;其次,确定单元主题和单元任务,将单元任务转化为单元驱动性问题后,再把单元驱动性问题拆分为若干子问题;最后,依据要解决的子问题设计学习活动,形成单元框架。从实践来看,“教—学—评”一体化单元设计的“奖杯”模型有助于教师真正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育分”走向“育人”,有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生物学研究院
生物学研究院主要面向初高中全体师生以及所有生物学爱好者;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普及生物学知识,关注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传播科学教育教学理念,提升生物学学科素养,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