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1、“四育”的基本内涵。
2、德、智、体、美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
3、德、智、体、美各育在人的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可以有发展程度上的差异,或者有发展顺序的差异,但不可偏废。
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有:
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
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
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
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学校中首先是在过一种生活,学习是其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习不再只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而是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生活;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效或价值,不能只看其对未来生活的作用,必须同时看其现在对主体的意义。
2、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只有承认教师与学生分别是教育过程中不同方面活动的主体,才能既明确教师的责任,又把教师和学生放在真正平等的地位上,使双方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
3、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好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
4、现代教育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