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破解“极端生命体”水熊虫生存机制

文摘   2024-11-20 07:30   吉林  

摘自10月25日《科技日报》报道,水熊虫因其超强的生存能力,被称为“极端生命体”。记者获悉,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张令强团队和杨冬团队,联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王立志等国内其他相关研究团队,发现并成功建立河南高生熊虫的实验室培养体系,绘制其高质量基因组图谱,并结合转录组、蛋白质组响应辐射的动态变化及关键分子功能和机制研究,揭示了其耐受超强辐射的关键机制。北京时间10月25日凌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论文第一作者李磊博士介绍,水熊虫是缓步动物的俗称,可耐受超强辐射、高温、高压、低温、干燥等多种极端环境,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生物医学应用价值。对于像水熊虫这样的独特物种,利用多组学策略探究其极端环境耐受机制,具有潜在的优势。


2018年,他们从河南地区采集到水熊虫样品,确认并命名为河南高生熊虫,随后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水熊虫实验室培养体系,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样本资源。“基于组学分析得到的2801个辐射相关变化基因,我们进一步结合分子进化和功能特征分析,将河南高生熊虫的辐射耐受机制归为三大类:一是从细菌、真菌、植物水平转移到水熊虫的外来基因,赋予其特殊的抗逆能力,如生成甜菜色素进而清除活性氧;二是缓步动物特异蛋白倾向于高度无序,通过相分离促进DNA损伤修复等过程;三是与其他门类共有的古老蛋白在水熊虫中具有特殊的辐照响应模式。”杨冬副研究员介绍。而让张令强研究员及其团队感到兴奋的是,他们发现在水熊虫中起抗辐射作用的分子,转入人源细胞后,可以显著提升后者的抗辐射能力。这提示它们具有重要潜在应用前景,为研制抵御超强辐射损害的“金钟罩”找到了理论依据。

生物学研究院
生物学研究院主要面向初高中全体师生以及所有生物学爱好者;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普及生物学知识,关注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传播科学教育教学理念,提升生物学学科素养,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