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刘龙组NC|可编程多功能生物分子凝聚物用于可控生物合成

文摘   2024-09-18 15:53   山东  

研究简介

2024年,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刘龙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 novo engineering of programmable and multi-functional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for controlled biosynthesis”的论文。本研究探讨了利用液-液相分离(LLPS)技术在原核生物中设计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生物分子凝聚体,以实现对代谢通量和蛋白质翻译的精确控制。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合成凝聚体平台,通过引入人工无序蛋白质,来实现对细胞内代谢过程的精确调控。具体而言,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堆叠块”策略,设计了一系列促进LLPS的蛋白质,以便在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中编程合成凝聚体。通过对生物分子的靶向招募,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凝聚体能够有效地隔离生物合成途径,从而显著提高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

图文赏析

合成凝聚体的设计与构建:研究者们首先开发了一种“堆叠块”策略,利用最小重复肽FW1构建了一系列合成无序蛋白(SIDPs),这些蛋白通过调节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来促进凝聚体的形成。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FW1表现出较高的聚集能力,进一步的实验表明,SIDP1和SIDP1-GFP在体外形成了微米级的球形液滴,显示出典型的液态特性。

细胞内凝聚体的形成与功能化: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研究者们成功地表达了SIDP1-GFP融合蛋白,观察到其在细胞内形成的凝聚体主要集中在细胞中部或极区域。这些凝聚体的液态特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研究者们通过尿素处理实验表明,凝聚体在低浓度尿素中可被溶解,支持了其动态特性。

代谢通量的调控:研究者们利用合成凝聚体的特性,构建了一个代谢控制系统,通过将多个生物合成酶定位于同一凝聚体中,实现了2'-富含乳糖(2'-FL)合成的显著提高。具体来说,研究表明,经过凝聚体的共定位,2'-FL的合成量提高了88.3%。此外,研究还发现,凝聚体能够增强特定酶的翻译特异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

正交翻译系统的构建:研究者们还探索了合成凝聚体在正交翻译中的应用,构建了一种空间分离的翻译系统。通过在合成凝聚体中富集特定的翻译组分,研究者们实现了对非标准氨基酸的特异性翻译,显著提高了目标蛋白的翻译效率。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合成凝聚体不仅能够有效地隔离和调控细胞内的代谢通量,还能够作为正交翻译的载体。这一发现为合成生物学提供了新的工具,能够在原核生物中实现更复杂的生物反应调控。

合成凝聚体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膜结合细胞器,合成凝聚体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动态性,能够自由交换生物分子。这种特性使得研究者能够在细胞内构建功能化的“微型工厂”,以实现高效的代谢合成。

未来的应用前景:研究者们认为,合成凝聚体的设计和应用可以扩展到其他微生物系统,甚至是真核生物中。通过进一步优化凝聚体的物理特性和功能,未来有望在药物合成、功能性营养素生产等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技术挑战与展望: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合成凝聚体的规模化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如何提高凝聚体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优化其在复杂生物环境中的表现等方面。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2411-5


免责声明:「原创」仅代表原创编译,水平有限,仅供学术交流,本平台不主张原文的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献解读或作者简历如有疏漏之处,我们深表歉意,请作者团队及时联系后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修改或撤稿重发,感谢您的谅解!



生物智造网
专注分享先进生物智造技术在细胞培养肉、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领域的最新进展、科研动态、商业转化信息以及市场发展。打破科研信息屏障,助力生物智造领域应用的蓬勃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