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邦讲坛第十一季线上系列讲座“表演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学术图景”|第二讲

文摘   2024-11-29 21:22   福建  


表演研究(performance studies)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研究范式,随即在戏剧、舞蹈、电影、文学等领域显示出很强的学术活力和跨学科特点。这一范式引入我国语言学、戏剧学、民俗学、文学研究等学术场域后,虽然在译法上尚未统一,有施行、述行、表演、展演等,但已在这些领域引发出新的研究问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为了增强对舞蹈作为现场艺术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认识,舞蹈研究所特邀相关专家学者和创作者,讲解表演研究的基本理论,勾勒表演研究的基本图景,为舞蹈的理论研究、民俗和非遗研究以及创作实践等带来新视野和新路径。


讲座信息



吴晓邦讲坛第十一季 线上系列讲座
《表演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学术图景》  

第二讲 


身体转向与身体民俗:理论与方法


2024年11月30日(周六)
10:00-12:00(北京时间)


讲座入口


腾讯会议号:208-432-074


第二讲主讲人


彭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信仰与实践、礼仪和节日、民间手工艺、中医与民间医疗、身体民俗、民俗学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内容摘要


1989年美国民俗学年会上,民俗学家凯瑟琳·扬(Katharine Young)依照民俗(folklore)的构词法,创造性地提出“身体民俗”(bodylore)一词,旨在使“身体成为民俗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着力于探讨有关身体的民俗或知识,特别是身体如何参与构建社会意义。本讲座梳理身体民俗的概念缘起、社会和思想理论背景、主要研究方法、路径与视角,以及对民族志田野研究的方法论启发,并尝试探讨身体民俗视角的引入对思考中国文化的身心关系与身体观的意义与价值。




与谈人



曾希卓

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舞蹈教研室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舞蹈教育,舞蹈人类学。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中央高校自主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



主持人



廖燕飞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传统舞蹈类非遗保护、现当代舞蹈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子项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2024年11月28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长按识别二维

关注我们!


舞蹈学术志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公号

编辑:舞蹈学术志

声明:本平台为公益学术平台,我们长期致力于舞蹈艺术的传播,舞蹈学术的发明,以及舞蹈文化的弘扬。平台支持原创,所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合作投稿,请联系我们。

微信:wudaoxueshuzhi-555

邮箱:kuangwusheng1091@163.com

 


舞蹈学术志
发展舞蹈艺术 发明舞蹈学术 发扬舞蹈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