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转向与身体民俗:理论与方法
讲座入口
第二讲主讲人
彭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信仰与实践、礼仪和节日、民间手工艺、中医与民间医疗、身体民俗、民俗学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内容摘要
1989年美国民俗学年会上,民俗学家凯瑟琳·扬(Katharine Young)依照民俗(folklore)的构词法,创造性地提出“身体民俗”(bodylore)一词,旨在使“身体成为民俗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着力于探讨有关身体的民俗或知识,特别是身体如何参与构建社会意义。本讲座梳理身体民俗的概念缘起、社会和思想理论背景、主要研究方法、路径与视角,以及对民族志田野研究的方法论启发,并尝试探讨身体民俗视角的引入对思考中国文化的身心关系与身体观的意义与价值。
与谈人
曾希卓
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舞蹈教研室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舞蹈教育,舞蹈人类学。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中央高校自主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
主持人
廖燕飞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传统舞蹈类非遗保护、现当代舞蹈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子项研究。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公号
编辑:舞蹈学术志
声明:本平台为公益学术平台,我们长期致力于舞蹈艺术的传播,舞蹈学术的发明,以及舞蹈文化的弘扬。平台支持原创,所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合作投稿,请联系我们。
微信:wudaoxueshuzhi-555
邮箱:kuangwusheng10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