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国平先生

文摘   2025-01-18 23:09   河北  


01

      最近在读周国平先生的书,有种从他的书中重新发现自我的感觉,就是内心里某些一直沉睡的东西苏醒了,还有种完全表达了咱内心所想自己又表达不出的惊喜和折服。


      苏醒在于对有些事更困惑了,折服在于对有些问题清醒了一些。部分整理如下。


02

      问一:哲学、科学和宗教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哲学和宗教,它们所追问的问题是相同的,都是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如世界的本质,灵魂的归宿,人生的意义。但是哲学和宗教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哲学是通过理性,宗教是通过信仰。


       哲学和科学所追问的问题不一样,哲学思考的是超越经验的问题,科学讨论的是经验范围内的问题。然而,它们的解决方法都是一样的,都通过理性解决。


     问二: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我们是有古老文明的,为什么发展到现在,在精神文明的程度上,我们不如西方,问题在我们的哲学中有没有根源。我认为是有的,但是中国传统哲学缺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形而上学,就是对终极价值的关切,一个是个人主义,就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


      问三: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和目标。简单说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人身上那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实现出来,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

      人身上有哪些宝贵的东西呢?一是生命,对应的即生命教育,培育对生命的尊重。珍惜自己的生命,享受生命的意义,有同情心,尊重他人的生命。二是智力教育,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的生长,实现头脑的价值。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终身学习,把智力学习的习惯融入身心。我们的民族难出大师,就是太实用,什么都要问有没有用。一个民族如果尊重精神本身的价值,纯粹出于兴趣从事精神事业的人越多,越容易出大师。三是灵魂教育,实现灵魂的价值。头脑是知,即理性,灵魂是情感和意志,对应美育和德育。美育的目标是造就丰富的灵魂,是提高体验美和爱的能力,凡是能陶冶情操、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绝不仅是弹琴画画,各种艺术班。丰富灵魂,一个是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另一个是多读好书,享受精神的盛宴。德育教育,是培养高贵的灵魂。做人有尊严,做人有原则。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


03

    “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这是周国平先生给一家书店的题词。


      可能由于某种焦虑,人就想去读一些能够让自己找到出路的一些书,但很多书都是对一个人有用,对大部分人没用的,所以,尽量去读一些看起来没用的书,比如说一些哲学类的书,一些文学类的书,看一些好的电影,没有实用价值的,但是它慢慢地会改变你,它会塑造你,你在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你也会发生变化,你可能会做出一个对自己更合适的选择。

       

       深以为然。无论赚钱还是生活,最终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能量状态。


       所以,经济不好的时候,咱去做一些高能量的事情,把认知提升起来,把心态保持好。用心陪伴家人,和孩子一起研究一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观察观察四季变幻,其实都很有意思。


       在家做饭,坚持早起,适当运动,也能使身体更健康。


       想穿了,欲望是个无底洞,物质的拥有也不和幸福成正比,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内心的平静,自己的节奏里。


       多着眼具体的事,去过具体的生活,少做低能量的事。


     


燕子时光
燕子时光,和你一起记录生活,感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