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幼儿园下乡的路上看到一片绿油油的麦地,忍不住随手拍了一下,寒冷的冬天,我已经穿上了最后的羽绒服,旁边树上一片叶子都不剩了,这片麦地,却让人看到勃勃的生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来的是个不大的乡镇幼儿园,二层小楼,80多个孩子,6个老师,我却于很多细微处看到校长的大力支持和园长老师们理念的持续更新。
老师们讲,这两年,校长给每个班配上了钢琴和一体机,给孩子们买了新床,我们平时提出来买点材料的申请,校长一般都大力支持。
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老师们大大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游戏的支持材料,全是从生活中搜集的废旧材料,玉米芯、易拉罐、鸡蛋托盘、旧毛线、粗细不一的吸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找不到的,不但品类丰富,每种数量也是非常充足,孩子们随手取放。
楼道里的环境,全是老师和孩子们自己动手布置的,闪光的小孩儿系列、自信的老师系列,松子的、木棍的、豆子的、贝壳的,一幅幅精美的画像一场视觉的盛宴。
老师们兴致勃勃的介绍着她们的思考,孩子的参与和成长,我看到她们的眼睛里闪闪发光。
孩子们在户外玩的不亦乐乎,鸡蛋托盘拼出来的轨道是他们的游乐场,攀爬跳跃中有合作有分享有挑战,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
去年我来的时候,还不是这个样子。于细微处见成长,于改变中发现闪光的教育契机。
又去了附近的两个乡镇园,她们的硬件远不如这个园,都是简陋的小平房,但是中心校和幼儿园克服困难提供食宿,丰富内涵提升保教水平,定期开放密切家园共育,将两个濒危的幼儿园起死回生,在幼儿减少的大趋势下,园里的幼儿却从20多人发展到70多人。 这其中,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越是硬件一般的情况下,越说明家长们认可的是老师们的专业水准和爱生如子的责任担当。我见到园长的时候,她异常的兴奋和激动,说自己这儿条件一般,有点拿不出手,但是家长和孩子们是相当认可的,老师们对孩子那是没的说。她说,感动于我的到来,感动于她们这样的园也能被看到。
其实,我内心也是盈满感动的,我们年轻的园长们,热爱幼教,看见儿童,不抱怨环境,一心想着我能做些什么,为我的幼儿园注入更多生机和活力,让我的孩子们更自在、更快乐。这样的幼儿园,不是最好的幼儿园吗,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是平房还是楼房反而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