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佛教艺术是以描绘人物为主要对象的,因此也离不开对于手的造像与艺术处理。敦煌壁画里的手不但用线条贯穿了每一个元素,还极尽传情达意之能事,每一双(只)手都表达了各自不同的情态。遇到佛陀象形出现时,除了形象动态有一定规律外,作为感情流露的手势,还有多种多样的手印戒律,其中最常见手印有:说法印、无畏印、降魔印、禅定印与愿印等等。
敦煌壁画中有众多叫不出名称的飞天、乐女与菩萨的手,因为她们没有固定的司职及程式化的姿态,所以手势也就各不相同,再配上各式的器物就可以变化无穷,让人百看不厌。
持花手
莫高窟第435窟 北魏
礼佛手
莫高窟第272窟 十六国
菩萨手
莫高窟第272窟 十六国
在敦煌壁画千余年的艺术长河中,手姿、手势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早期的手(十六国、两魏、北周)大多数以纤柔为美,这也许与当时人们以“秀骨清像”为仪态标准有关;中期(隋、唐、五代)以丰腴为美,这与唐人推崇“资质丰润”有很大关系,是敦煌手姿最为艺术化的时期;到了晚期(宋、西夏、元),宋代出现了一种较为生活化的手,形象平淡,最后,元代画师用较为丰满、手指略长、指甲尖利的手指形象使平淡的风格又趋于艺术化,西夏则介于两者之间。
线描
欣赏
加入学习群或咨询课程,可添加助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