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福报】敦煌壁画里用劳动诠释修行之美!

乐活   2024-06-01 00:26   浙江  

莫高窟里每一窟的开凿,每一尊雕塑的完成,每一幅壁画的绘制,无不包含着一代代劳动者的艰辛。


在遥远的年代里,凿窟声昼夜不息,绘制壁画的工匠们在昏暗的洞窟里,一笔一笔描绘出佛国世界的光明灿烂。


          无数的“无名之辈”将丰厚的艺术遗产留给后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艺术献身,不求功与名的工匠精神。


敦煌壁画里的劳动修行者

农耕图  莫高窟第61窟南壁  五代


农耕收获图  榆林窟第20窟南壁  五代


雨中耕作图  莫高窟第23窟  盛唐


一种七收图  莫高窟第445窟  盛唐


踏碓图  榆林窟第3窟  西夏


马坊图  莫高窟第108窟  五代


猎户图  莫高窟第321窟  初唐


狩猎图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风扇锻铁图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蒸馏酿酒图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西夏


制陶之家  莫高窟第454窟南壁  宋代


制陶图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建造与画壁图  莫高窟第296窟北披  北周

画匠与塑匠:

敦煌石窟中所留下的壁画和塑像,足以证明当年画匠(又称画工、画手、绘画手)与塑匠人数之众、水平之高。他们完全可以自豪于世。五代时归义军设立画院,专门培养有关人才,众多的画匠、塑匠默默无闻地做出了贡献,但只在少数洞窟中留下了寥寥无几的题名。如:


莫高窟初唐第322窟


“社人节度押衙知画匠录事潘……”


莫高窟盛唐第129窟


“施主男节度押衙知左右厢绘画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上柱国安存立永充一心供养” 
“子婿衙前正兵马使兼绘画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试殿中监张弘恩永充一心供养”


榆林窟五代至宋代第32窟


“画匠弟子李圆心一心供养”等


不过在一些洞窟的壁画中,也保留了当年画匠、塑匠的具体形象。如:莫高窟北周第296窟的“建造与画壁图”,反映的是正在装修的歇山顶式的小兰若,房屋前后两面分别有画匠正在工作, 一人手拿碗,即现代的调色盘,另一人举笔绘壁;莫高窟五代第72窟的 “修塑大佛图”(匠师数人缘梯而上,在木架上安装佛头,再现了当年大型雕塑的场景) 和“临摹佛像图”。前者在高大的佛像前搭起三层脚手架,泥水匠和塑匠正在紧张地工作,后者有榜题:


“请工人巧匠等真身邈容时”

“请丹青巧匠邈圣容真身时”


客栈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肉肆图  莫高窟第85窟  晚唐


酒肆  莫高窟第146窟  五代


顶竿图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时间总会给予劳动者以收获的报偿

在需要播种的时节里

我们休整自己

就像古人修整农具

我们定下目标

就像古人撒下种子

我们认真努力

希望在年底收获更饱满的自己

在敦煌的壁画里

人们将梦想化作一幅幅壁画

将虔诚书写在佛国的光明世界里


一种七收,树上生衣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劳动者的梦想总是如此美好


《佛说弥勒下生经》中讲:弥勒下现居兜率天宫,来世到娑婆世界成佛,届时“雨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食之香美,气力充实。”


👆莫高窟 第96窟


在人们想象中的弥勒世界中,雨水根据需要自然从天而降,庄稼地里作物生长茂盛,不生杂草,而且种一次可以收获七次,耕作之时耗费的工力不多,但收获却非常多。


敦煌的古代画工们,用丰富的想象将佛经中的内容,结合现实生活的需求,在石窟壁画中描绘了出来。


👆 鹿王本生经变画


生活中的美有很多,佛国的菩萨慈悲微笑,天宫的飞天自由轻灵。


唯有这人间烟火气、这琐碎而平凡劳动的一幅幅场面,最是能安抚凡人心。



耕地、播种、收割、运载、打场、扬场、粮食入仓

打铁、酿酒、割肉、挤奶、驯马、灌驼、打柴担担

狩猎、骑行、造饭、碾米、洗濯、杀牲、建楼拆楼

制陶、踏碓、医疗、造船、商旅、驾车、凿窟造像


敦煌壁画将理想中的佛国世界和现实中的场景描绘在一起,让忍受这世间百般苦难的人们得到心灵的慰藉。


一幅幅画面将古代人们劳动生活的场景一一记录下来,仿佛一卷百科全书,展现着古代敦煌文明的方方面面。



古代敦煌人用辛勤劳动创造了古代敦煌的繁荣,千年以来敦煌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双手,创造出了耀眼的敦煌文明。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他们心中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化作一个个劳动场面,延续着生存下去的力量和希望!

今天,更多的敦煌人,

仍旧在这片土地上,

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

在平凡中创造新时代的敦煌故事。

(本文转自恒庐雅集)



真言宗造像
南山高雷,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专业,隐居杭城郊区山林佛寺,佛像绘画日常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