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文殊菩萨

乐活   2024-07-19 10:40   浙江  

敦煌壁画中文殊菩萨

莫高窟中的文殊菩萨像

                五台山图局部 莫高窟第61窟



文殊变(局部)莫高窟第159窟

       在众多菩萨中,最知名的有象征慈悲和善的观世音菩萨,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象征理性的普贤菩萨,象征大愿的地藏菩萨等。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妙吉祥、法王子等,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被冠以“大智”的尊号。

       其形象通常是顶结五髻,表示五种佛智具足;右手持一代表智能之利的宝剑,能斩群魔、断烦恼;左手持放置着般若经的青莲花,象征智慧与慈悲;坐骑为狮子,表示智能威猛,震慑魔怨。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常胁侍于释迦摩尼佛左右,三者被统称为华严三圣”。

千手千钵文殊变 莫高窟第361窟

       文殊菩萨在中国受到特别的信仰。因为文殊是智慧的代表,所以受到许多帝王宰臣、文人学士的崇奉,他们希望自己也能有文殊的智慧与辩才,由此获取功名、成就大事。另一个原因是据说文殊菩萨的道场就在山西省五台山,其五个山顶与《华严经》等佛经里记录文殊所在的“清凉山”情况非常相似。从北魏以后,五台山就开始供奉文殊菩萨,到了唐代佛法兴盛的时期就更为虔诚隆重。五代时期,敦煌的节度使曹元忠家族在莫高窟开凿了专门供奉文殊菩萨的石窟,称为“文殊堂”。


文殊像(局部)莫高窟第220窟

      佛像画是敦煌壁画中最多的内容,因其画的大多是佛说法的情形,所以也称说法图。一般佛在画面中央,两侧立着菩萨与弟子等随众,上部还有飞天。比如阿弥陀佛说法图,佛的两侧分别有弟子迦叶和阿难、观音与势至菩萨等。

      唐代以后,说法图的意义被扩展。除了佛与随众一同出现在画上的形式,还有一种形式是在佛龛两侧或窟门两边画出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赴会图(也称文殊变、普贤变),与中央佛龛中的佛像相应。中间的主尊佛像通常是这两位菩萨胁侍的释迦摩尼或者其法身卢舍那佛。

佛龛 莫高窟第112窟西壁

文殊变  莫高窟第112窟西壁佛龛北侧

      莫高窟许多唐代营建的石窟内,主室西壁开龛,佛龛南侧画普贤变,北侧画文殊变

佛龛 莫高窟第12窟西壁

文殊变 莫高窟第12窟西壁佛龛北侧

      敦煌壁画中的文殊变与普贤变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图画内容变得复杂,在初唐到盛唐时期,文殊变通常只有文殊菩萨、坐骑青狮与牵狮的昆仑奴,到了中唐、晚唐及以后,画面上的随众人数增加了眷属、侍从、乐舞等,多达十几位。还有一个特点是经变画与山水画的结合,唐代以来山水画逐渐兴盛,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也融入了佛教经变画中。

文殊变 榆林窟第3窟



文殊变(局部)榆林窟第3窟

      维摩诘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居士,他不出家,但精通佛理。他与文殊菩萨一样智慧超群且能言善辩,两人曾一起对谈佛法,其义理深奥、妙语连连,使得在旁听众惊叹佩服,大有所悟。维摩诘经变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两人对谈佛理的情形,往往以两组群像对称的形式来表现,一侧画维摩诘,一侧画文殊菩萨,他们周围各环绕着众多菩萨、罗汉、弟子,以及各国国王、王子、大臣等。唐代以后,维摩诘经变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人物、建筑、风景等均较前朝要复杂,是敦煌壁画中人物画的典型代表之一。

维摩诘经变 莫高窟第103窟西壁佛龛

      五代时期,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在敦煌莫高窟修建功德窟,供奉文殊菩萨,故该窟又称文殊堂(莫高窟第61窟)。


莫高窟第61窟

      文殊堂是莫高窟中规模较大的一个石窟,四壁上、甬道旁与窟顶上皆满绘精致美丽的图像,内容包括四大天王像、千佛像、经变画、佛传故事画、供养人画像以及众多装饰图案等等,给人以极大的视觉震撼。

《五台山图》 莫高窟第61窟(文殊堂)

      最著名的是西壁上的《五台山图》,这是为了配合文殊菩萨像,描绘五台山的大幅山水人物图,该图长达13米、高3.6米。在佛教传说里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信众在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的历史由来已久画中细致绘出众多人物、建筑、花卉、山水,内涵丰富。它吸取唐代青绿山水画的风格特点,以石青、石绿、赭石等天然色彩为基本色调,用色柔和、清净。这幅画详细地描绘了唐、五代时期五台山周围的历史地理、佛教文化和社会经济生活风貌,还反映了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流布情况,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地理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五台山图》(局部)莫高窟第61窟(文殊堂)


真言宗造像
南山高雷,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专业,隐居杭城郊区山林佛寺,佛像绘画日常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