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 点击查看
中国物流技术必将走向世界。然而,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到底机会在哪里呢?本文试图从全球经济人口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供行业参考。全球共7大洲,其中南极洲荒无人烟,实际只有6大洲可供讨论。表1是2022年的基本情况(数据及图片来源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网站)。
表1:2022年世界各大洲经济人口数据
注[1]:国家数仅统计独立国家,不统计地区,欧洲与亚洲有关联,数据不太准确。注[2]:此处为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Latin America & Caribbean。图1 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图
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经济比较发达的洲是北美和欧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亚洲和大洋洲大部分、非洲全部处于欠发达地区。宏观数据虽然可以看出一些趋势,但并不能准确反映每一个国家的真实的情况。需要做更详细的分析。北美主要国家是美国、加拿大,由于统计数据不含墨西哥等加勒比地区国家,所以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GDP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8倍。西欧的水平比较接近,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东欧的情况要差一些。即使如此,欧洲的整体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2倍。大洋洲的发达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他地区均为欠发达地区,但由于其他国家体量均很小,对统计数据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且由于整个地区的人口只有4300万,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欧洲国家,甚至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亚洲的情况比较复杂,发达国家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其人均GDP均达到欧洲水平。中国2022年GDP达到17.963万亿美元,人均为1.27万美元,达到了世界平均数,高出亚洲平均数0.802约60%。印度GDP为3.385万亿美元,人均约2400美元,不到中国的20%,仅相当于非洲的平均水平。亚洲的另一个人口一大国印度尼西亚,人口达到2.76亿,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大致相当于印度的2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国家。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整体水平偏低,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距离平均水平已经不远(约为平均水平的75%左右)。其中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等国家相对较好。巴西人口达到2.1亿,GDP为1.92万亿,列世界第11,人均GDP达到9140美元,是南美第一大国。非洲的情况普遍较差。即使是比较富裕的地区,如南非,人均GDP也只有7000美元左右。人口大国如埃塞俄比亚,人均GDP甚至只有1000美元。短时间还看不到摆脱贫困的希望。人均GDP和人口基数基本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总体消费能力,而物流的水平亦与此正相关。所以,从以上经济人口数据可以看到,未来的物流机会将主要发生在总体消费能力大的国家和地区。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每100美元的消费将会带来的物流量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一方面,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用于生活用品(主要是吃饭等生活必需品)占收入的比重将越低,这就是所谓的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3],大致在20%~70%之间。以美国和印度为例,美国的基尼系数在20%左右,处于全球最低水平,印度则超过40%,由于贫富悬殊,有些贫困地区甚至在60%以上,处于全球中下游水平。即美国人均食品消费大致会达到其3.9万美元的20%,即人均7,800美元(美国2022年家庭人均收入达到39,168美元),而印度2022年家庭人均收入肯定会低于其人均GDP,即2400美元,大约只有1700~1800美元。按照40%计算,约为700美元。大致是美国的9%(因分配不均衡,大部分地区还要低)。另一方面,产品内容会有不同,物价水平也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物资品质会更高,相应的物价水平也会高,同样价格的物流量相应就会少一些。这都会影响总体物流量的变化。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如果一个地区的GDP水平过低,劳动效率也就会较低,工资水平也会较低,企业对自动化物流技术的需求将会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作业方式。就如同中国的发展历史一样,在2000年以前,尽管中国也存在大量的人口和物流量,但自动化物流系统的需求却少之又少。今日之印度,尽管人口与中国相同,但人均GDP只有中国的1/6,其工资水平也只有中国的1/6,大致相当于中国2000~2002年的水平,所以,其对自动化物流技术的需求,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人口经济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区域分布、民族、宗教、历史等因素。在消费理念方面,中国与外国就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很多国家的零售业在周末和节假日是不营业的,这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每年法定的假日高达100多天)。而有些国家人口密度很低,其经济活动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电子商务就会因为配送效率低、价格高而降低购买欲望。还有些国家,由于宗教活动的影响,对市场的消费带来很多限制。如穆斯林的斋月节日,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消费将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人口经济的多样性,难以做出简单而统一的评估。注[3]: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大型经济体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从上世纪70年代的60%以上,到2019年已经降到30.1%,接近富裕水平。总体物流量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制造业的占比。以中国为例,2022年,我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约26.1%,是美国的2.6倍左右(美国制造业占比约为10.1%)。工业品在其生产制造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物流需求,其相对于流通领域的物流量,同样价值的商品,制造业产生的物流需求大致是流通过程的3~4倍。所以,要评估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物流需求,制造业的占比是不能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制造业的范畴非常广。从生活必需品日用品,如食品、酒水、服装服饰,家电,制药等,到工业用品,如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采矿设备,电子设备等,到航空航天、高铁、军工设备等,无所不包。期间的物流需求,成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约占全球30%以上的份额[4]。在整个制造业分布中,美国、欧盟以及日本、韩国占据了高端大部分,中国台湾在电子生产制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大陆则占据了中低端的大部分。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制造业将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其对自动化物流的需求,主要是高端制造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温,美国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步伐加快,将有大量的生产制造将从中国移出,目标地主要在印度、东南亚(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以及墨西哥等地。量化评估制造业在全部物流活动中的占比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商品的价值不同,所对应的物流量也不同。制造同样价值的手机和洗衣机,其物流量就完全无法可比。从宏观统计角度看,同样价值的产品,制造业的物流量是流通领域物流量的3~4倍(当然还与流通领域的转运次数、路径等有关)。以中国为例,我国2022年GDP大致为121万亿,社会物流总额为346.7万亿,社会物流总费用17.8万亿元。制造业的占比为26.1%,制造业物流占全体物流比重达到约50%以上。总体评价,制造业物流在全球物流的占比,应在40%左右,也有资料评估,制造业占比会更高。但考虑到各种数据在对制造业的范围认定差异很大的前提下,各种评估都有其局限性。关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各种统计存在一定误差。但不影响大的结论。据联合国颁布的《国际工业统计年鉴(2023)》显示,2022年,亚洲和大洋洲仍然是世界制造业的最重要分布地,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55%。该地区中,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居前。从全球来看,制造业占比最高的五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它们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的占比分别为30.7%、16.1%、6.0%、4.8%、3.1%,总量超过60%。2022年,低收入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仅为0.3%。中国构筑了稳固的全球制造业工厂地位,其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从1990年的3%,增至2022年的30.7%。而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统计,2022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为35%。根据另一份统计数据,中国的占比为28.8%。如下表所示:过去20年中,电子商务蓬勃升起,极大的改变了零售的购物习惯。到2022年,全球线上零售约占总体的20%以上[5]。与此相对应的是,物流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中国邮政据披露的信息,从2010年到2023年的13年中,中国的电子商务增长了约55倍,年配送快递包裹数从23.4亿增长到1320亿件,营业收入从575亿增加到1.2万亿元。2022年,中国的快递包裹数占全球比例超过60%(全球超过2000亿件),但营业收入仅占全球28%。
B2C电商业务对物流的需求非常密切。一件货物首先需要从工厂或经销商的仓库中送到配送中心,然后完成拣选、包装、分拣等工作,快递公司需要承担此后的配送工作。对同城业务(约占10%),需要进行分拣与末端的配送;对于异地业务,在本地完成分拣工作后,还需要完成长途运输(汽车、火车、飞机),异地分拣,然后再完成末端分拣与配送工作,有时候中间还需要进行二次分拣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C2C的业务也包含在快递包裹之中。C2C业务一般不需要经过仓储和拣配环节,相对比较简单。对于每天高达4~5亿件的快递包裹来说,一件包裹平均需要进行2~3次的分拣,总分拣量高达10亿件以上,这就需要大量的自动化分拣设备才能完成。分拣工作一般在夜间进行,从晚上8点到凌晨5点,期间的有效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大部分只有6~7小时,即使是平均每小时完成5000件的分拣量(大型分拣中心分拣速度会超过1万件,但大量的末端分拣设备只有2000~3000件),每台设备每天的的能力也只有3~4万件,总计需要分拣设备超过2万台。这只是中国的部分。若考虑全球业务,则这个数据将增加一倍以上。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快速扩张,全球的物流技术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电子商务带来的物流技术与装备的需求,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达地区约占全部市场30%左右。注[5]:据RatailX的报告显示,2020 年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电子商务零售规模增长迅速,电子商务零售占全部零售的比重也上升明显。其中,中国的线上零售额从2018年的 10,604 亿美元上升到 2022 年的 20,483 亿美元,线上零售占全部零售的比重从 2018 年的 18.4% 上升到2022年的31.3%。美国的线上零售额从2018年的5,196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 10,400亿美元,线上零售占比从2018年的9.9%增加到 2022年的14.7%。英国的线上零售额从2018年的84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2,079亿美元,线上零售占比从2018年的14.9% 增长到2022 年的26.2%。全球六个代表性经济体(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的线上零售的平均占比,从2018年的13.9%上升到2022年的22.2%。如果要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人口增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总体来说,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其未来对物流的需求将会随着人口的减少而减少,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而预测人口的变化,仅仅从现有人口结构就会看出端倪。
根据RetailX发布的“2022年全球电子商务报告”,全球不同区域的人们由于世代[6]人口占比不同,从而影响了未来人口的分布。生育年龄和潜在具有生育能力的人,均在40岁以下。即1984年以后出生的人。这正是千禧一代(1981~1996)及以后出生的人。表2 详细统计了这一部分人群分布。从上表可以看出,非洲(82%)和中东地区(72%),Y世代(1981~1996)、Z世代(1997~2012)和Alpha世代(2013~2028)的占比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未来这些区域的人口增长将会远大于其他地区,但也是全球最贫困的地区(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除外)。亚太区(64%)人口增长较快,但情况比较复杂。日本、韩国、中国人口呈下降趋势。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则呈快速增长态势。南美及加勒比地区人口增长也会较快(65%),情况比亚太的南亚及东南亚要慢一些。北美(58%)相对会缓慢一些,而欧洲(50%)则明显偏低,欧洲人口增长目前已经趋于0,未来并不乐观。如果仅仅看Z世代以后(1997年以后)的人口分布,情况将更为严峻,欧洲的适龄人口占比连非洲的一半都不到。
根据联合国机构预测,到203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8亿以上,分布如下:
欧洲、俄罗斯、日本、中国,未来10年人口将出现下降趋势。非洲、东南亚、中东、澳大利亚、印度、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将出现比较大的人口增加。这无疑给未来的市场发展敲响了警钟。
注[6]:人们将现存的人类分为6个世代,每个世代约15~18年,如下表:
综合上述,可以对全球范围的物流机会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为了使评估指标尽量量化,可以采用绝对物流量来进行描述。将从现有人口、经济、制造业、电子商务、未来人口趋势等几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评价按照4个维度打分。每个维度分为5级,分别为A优秀、B良好、C可行、D谨慎、E负面。市场规模、按照GDP总量、工业制造占比、电商占比三个维度评估,分别占比30%、40%、30%,以中国2023年物流装备大致1000亿作为基础,并考虑物价和经济总量差异等因素。欧洲从总体看,市场存在较好机会。人均GDP以及人口基数都比较大,制造业占比达到17.18%,电子商务在全球占比达到15.23%,均超过平均数2倍以上,物流需求旺盛。但人口整体将维持弱增长或负数,短期需求较多,长期增长乏力。故打分为AAAD。市场规模:现有规模约550~600亿人民币(以下同)。英国:人均GDP超过平均数2倍,制造业规模不大,但相对于人口基数,也没有问题,电子商务位居全球第三,且人口维持温和上涨,故打分为AAAB。略好于欧洲平均水平。市场规模约70~80亿。俄罗斯:人均GDP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5倍,制造业发达,高于平均值2倍以上,电商水平略高于平均水平,但人口出现负增长,综合打分为BABD。俄罗斯受西方制裁,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变数,未来不确定性很大。整体需谨慎。市场规模约45~55亿。2)北美4个维度表现均佳,不仅基础较好,制造业发达,电商市场成熟,人口稳定增长,未来将是全球表现最好的地区。综合评分为AAAA。有所担忧的是美国制造业有空心化的趋势,美元存在一定泡沫,物价上涨比较严重,收入分配差异很大。市场规模约600~650亿。3)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将存在潜在机会。人均GDP已经达到相当高水平,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总人口达到6.6亿,制造业稍显落后,电子商务稍显落后,亦有一定规模,且有更大的上涨空间,人口增长强劲,物流发展严重滞后,物流的需求处于爆发期前期。故综合打分为BCCA。市场规模约80~90亿。巴西:GDP人均达到8000美元以上,居中游水平,制造业比较落后,电商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但增长速度非常快,人口增长令人满意,深具潜力。综合打分为CDDA。市场规模约25~30亿,后续潜力不可忽视。墨西哥: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制造业由于受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利好,具有蓬勃上升的势头。电子商务还不成熟,人口增长态势非常好。综合打分为BBDA。市场规模约25~30亿,后续在制造业上有潜力。4)亚太地区总体看具备很大机会,但情况非常复杂,差异很大。人口居于全球第一,人均GDP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制造业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电子商务特别发达,且人口增长强劲。综合评分为CAAA。市场规模约1300~1400亿。中国人均GDP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具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占全球30%),电子商务特别发达(占全球40%),所不足者,未来人口增长乏力,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综合评分为BAAC。市场规模约900~1000亿,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但未来因人口增长乏力,并不乐观。印度人均GDP还处于较低水平,尽管人口规模很大,但需求有限,制造业亦不匹配的人口规模,电子商务消费能力有限,人口增长虽然强劲,但也是挑战,短期内机会不大。综合评价为EDDB。市场规模约50~60亿。日本、韩国属于发达国家,综合条件不错。人均GDP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倍,制造业发达,电子商务亦非常发达,但人口持续下降问题是其短板,且问题非常突出,将严重拖累未来市场需求。综合评价为AAAE。市场规模约140~150亿。东南亚,经济已初具规模,GDP平均达到5600美元,正在努力承接中国转产的制造业,人口增长理想,物流基础薄弱,需求将会非常旺盛。将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综合评级为CCCA。市场规模约70~80亿,且增长迅猛。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但人口总量不多,市场机会并不太多,但需求仍然存在,且人口增长强劲,综合评价为ACBA。市场规模约30~35亿。中东及北非地区,是世界相对富裕的地区。沙特、土耳其、埃及、以色列等国有一定需求。电商还具有大的上升空间,人口增长强劲。综合评价为BBCA。市场规模约30~35亿。5)非洲经济落后太多,各个指标均差距甚大,未来10年内基本没有机会。故综合评价为EEEB。市场规模约5~10亿。以上评估建立在固定的数学模型之上,并辅之以调整系数(规模、物价及社会发达程度),因此结果并不一定十分准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实际情况过于复杂,并非一个简单的模型所能概括。事实上,人均GDP反应的是一种消费能力,更反映出对物流技术需求的支出能力,越发达的国家,越倾向于采用自动化的物流技术与装备,其物流市场规模也就越大。反之,若人均GDP偏小,尽管存在对物流的需求,但性价比完全不同,因此,实际的需求将大打折扣。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制造业,随着国情不同,其市场需求也会出现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横向比较难免出现误差,所有的量化指标,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从宏观上讲,2023年全球物流技术与装备市场规模大致为4000亿人民币左右,只有这一点是比较确定的。值得指出的是,尽管一些地区和国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对物流技术的需求仍然是存在的。尤其是受电子商务的影响,使得物流成为刚性需求,甚至会带来一场革命,中国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一点值得大家关注。